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政治、法律追忆西藏自治区筹备和成立过程阿沛·阿旺晋美(1一3)西藏十二载,一生不了情天宝(1一7)经历八十年代多吉才让(1一9)吐蕃统治河陇时期司法制度初探陆离(1一25)唐蕃时期“主权”归属探微杨军肘(2一169)柔克义与近代美国的西藏政策郭永虎(4一60)法国媒体报道中的西藏印象—以法国《世界报》为例刘颖‘4一67)藏传佛教在门隅的传播和影响陈立明(1一42)八世达赖喇嘛及其在清朝治藏中的政教业绩冯智(2一130)法渊寺与明代番经厂杂考陈楠(2一138)塔尔寺典型模式研究报告—兼析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普日哇、圈启章、完玛冷智(2一203…  相似文献   

2.
新近发现的两件宣德六年(1431)和正统十四年(1449)的法旨,由北京大隆善寺发往岷州大崇教寺,是目前最早的关于班丹扎释的藏文资料,在明朝驻京藏僧的资料中极为罕见。第一件涉及大崇教寺法脉传承,第二件事关寺院财产分配。这两件法旨对研究班丹扎释、大崇教寺乃至明代藏传佛教都具有重要价值,文章译释了法旨内容,并结合法旨内容初步考述了大崇教寺的创建时间和法脉传承。  相似文献   

3.
富裕正洁寺文物古籍调查麻秀荣波·少布富裕正洁寺位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嫩江中游左畔。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喇嘛寺庙,其规模之大,在东北三省位于第二,仅次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瑞应寺。富裕正洁寺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当...  相似文献   

4.
北京东四清真寺被称做明代北京伊斯兰教四大官寺之一,其建寺史的重要依据是金吉堂先生发现的立于该寺的一通明碑——敕赐清真寺□□碑记。本文考察了该碑的著录情况,对碑文作了新的整理,利用文献资料对碑文所载的建寺者明代回族人物陈友的事迹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碑的立碑时间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明代岷州后氏家族与大崇教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州后氏家族为唐代吐蕃军将裔脉,元代即为当地政教望族.明代,后氏为岷州卫世袭土官,位居上层.出身于后氏的班丹札释则因其在沟通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教关系方面的重要贡献而得到明朝廷的礼重,最终获封"法王"尊号,并长期驻锡于京师大隆善寺,荣受朝廷奉养.班丹札释所创大崇教寺,是属于后氏家族的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基于后氏的政教地位,再加上明王朝的扶持,该寺成为明代岷州地区的中心大寺.由于班丹札释的关系,大崇教寺与京师大隆善寺关系密切,大隆善寺实为大崇教寺僧人在京师活动的主要据点,大崇教寺僧人也因此与明朝宫廷之间保持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但至明末清初,大崇教寺在岷州地区中心大寺的地位逐渐由同为后氏所控制的"下院"即属寺圆觉寺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寺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寺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寺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寺的建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寺建寺在前,受到明朝廷敕封扶持在后;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北京阜外三里河回族公墓是明清时期北京回族最大的墓地,建有清真寺(永寿寺).该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其文献依据是立于寺中的明代碑刻--<重修清真寺碑记>.本文首先梳理了该碑文著录情况,并对碑文作了校勘,然后将碑文内容与明代官私文献结合,对碑文涉及的重要人物李寿、金良辅、石三畏等相关史实进行了考订.  相似文献   

8.
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继胜  廖旸 《中国藏学》2006,(2):191-202
瞿昙殿是青海乐都瞿昙寺中最早建造的佛殿,建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其建筑为设置礼佛道的早期样式,西北地区很多明代前期寺院的形制及壁画内容都仿照瞿昙殿,如甘肃永登连城的妙因寺万岁殿、卓尼石门寺大雄宝殿等,瞿昙殿壁画内容的辨识对分析14-16世纪藏传佛教图像学具有坐标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明 《回族研究》2003,(3):42-43
济南清真南大寺现存有一块于明弘治乙卯年(1495年)立的《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碑。这块弘治碑是济南伊斯兰教明代碑刻中仅存的珍品,是济南伊斯兰教第一碑。据可靠资料证明,明代碑刻在全国存留为数甚少,而济南的这块弘治碑,可能是全国伊斯兰教现存的第六块碑。据说全国原有三块元碑,其中一块已毁,现存留两块。第一块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河北定州《重建礼拜寺记》碑,杨受益撰。第二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广州《重建怀圣寺记》碑,郭嘉撰。第三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泉州《清净寺碑》,吴鉴撰,已毁。明代碑刻现存留有:1.明永乐五年(…  相似文献   

10.
贡嘎曲德寺位于山南贡嘎县境内 ,其创始人土敦·贡嘎南杰 (thu ston .Kun dgav rnam rgyl,1 43 2~ 1 496年 ) ,为萨迦派重要高僧。贡嘎南杰自幼学习密法 ,以后又在萨迦寺东院学法 ,尊索南桑波为根本上师。①1 464年 ,年满3 3岁的贡嘎南杰赴前藏贡嘎地区 ,在岗堆建立多吉德寺 ,后亦称贡嘎曲德寺 ,② 该寺很快成为明代前藏地区传播萨迦派密法的重要道场。贡嘎曲德寺建成后不久 ,贡嘎南杰力邀出生于贡嘎岗堆地区 (即贡嘎曲德寺所在地 )的著名绘画大师、钦则画派的创始人钦则钦莫为该寺院绘制了壁画。寺院的僧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