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关联带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技术产业增长的乘数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通过高技术产业间的关联效应,阐述了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突破性带动作用机制,并以产业关联的纽带作用为依托,提出了加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高技术产业发展引领,而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对就业岗位是否会产生冲击而造成大规模失业,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为此,将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演化经济地理学主题相结合,采用“产业空间”方法测度了高技术产业和其他产业关联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与其他产业关联密度在城市工业就业上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具有就业创造效应,城市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因高技术产业诱发关联产业发展而显著增加。(2)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市场提供了技术应用与服务,使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释放出一定规模的劳动力。(3)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密度主要是通过生产效率提高促使产业规模扩大、提高居民收入促使消费需求提升等机制促进城市产业就业需求增加。高技术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就业的促进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变,数字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理利用数字金融将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实现。选取近十年陕西省十个地市级区域面板数据测度经济高质量增长水平,得出以下结论:陕西省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数字金融能够驱动高技术产业聚集并加强正向作用。分区域来看,关中地区与非关中地区的数字金融均对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前者高技术产业集聚中介效应显著,后者高技术产业聚集中介效应不存在。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加快完善数字金融体系,但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则应当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与西部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是影响西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从高技术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先导性作用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作为贵州“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其创新能力对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增长带动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贵州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促进贵州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1995至2007年间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从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横向对比进行关联系数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灰色关联度为1,作为主导力量拉动吉林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金融业进行产业关联的分析,通过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研究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环向关联效应。揭示金融业的产业地位及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作用和供给推动作用。为优化吉林省金融业的产业结构,理顺产业关系,从而有效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其技术经济进程已显示出超越传统工业的经济学特性,除了规模经济性之外,其关联经济性、速度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是传统工业所不具有的。范围经济性,是指在高技术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过程中,带动其相关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性;关联经济性,主要是指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进程中,每个创业周期之间,以及在单个创业周期内,创新的经济价值是相互关联的;速度经济性,即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创新的高速发展链,一项高技术要在最短的时期内实现其产业化、规模化的创业,否则该项技术将很快被淘汰。认识和掌握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经济过程的经济学特性,对发展高技术产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车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增长经济,它具有加速度发展的特性。湖南汽车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以湖南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表为基础,进行的汽车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的测算结果表明,对比2002年,湖南汽车产业2007年的完全消耗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有所下降,说明汽车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呈减弱趋势,配套行业没能跟上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产业对经济带动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的带动作用,但它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方式,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天然的结合性,能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技术是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讨论高技术产业内涵的基础上,研究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贡献及贡献率的测定方法,测定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贡献率,并就高技术产业如何持续提升陕西经济,提出坚持用高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投融资力度及加快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聚焦于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研发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在构建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深圳市2011-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曲折提升,TFP累积提升8.45%;行业变化趋势层面,除了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余四个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创新效率均保持正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是推动深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的主导性行业。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提升深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带动经济有效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变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给高技术产业智能化升级创造了机会。高技术产业通过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其出口竞争力。本文基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投入、数字化产出、数字化环境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数字化环境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数字化投入的地理邻接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因此,长江经济带应继续加大数字化投入,提高数字化投入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省为例,对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相关性,且流通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讨流通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表明,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关联效应、波及效应及外溢效应,是区域经济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16.
出口产品升级是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技术产业集聚则是促进出口产品升级的关键动力之一。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出口产品升级;(2)高技术产业集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出口产品升级;(3)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的正向效应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上游关联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4)教育水平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出口产品升级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鼓励企业创新、推进高技术产业均衡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在低教育水平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全面促进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GLS和动态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是显著的正效应,但R&D人员投入却对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负效应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造成高技术产业R&D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负效应的原因在于各省市R&D人员投入的波动性以及省际之间R&D人员投入的差异性;处于递增区域的R&D人员投入可促进经济增长,而R&D人员投入递减的区域对经济增长则表现出无显著影响或强烈的负效应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应.文章以关联系数描述了交通运输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并运用关联系数、增长值贡献率模型,测度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推动效应.研究认为,任何一个产业经济效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其直接经济效应,也取决于其间接经济效应.经济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与其他支柱产业的关联程度和与其他支柱产业的产业距离.产业位置靠前,其拉动效应小于推动效应,产业位置靠后,其拉动效应大于推动效应.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产业,其产业位置相对靠前,其前向推动效应大于其后向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摘要]旅游业的集聚、扩散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在九寨沟推进了城镇空间扩张,经济水平提升。九寨沟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等级高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业集聚效应、关联带动效应强的产业优势,说明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强大推进作用,可为经济社会落后、不具备工商业大规模发展条件、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广大西部民族地区,推行以旅游业为主导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20.
烟草业作为云南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利税大户,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探讨云南烟草业在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收入、财政、创汇效应,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效应,认为云南烟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烟草产业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