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年,列宁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以相对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否认绝对真理存在时指出:“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这是探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的指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放到人类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去处理。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受实践制约的充满着矛盾的发展过程。列宁说:“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它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而“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此真理也是一个过程。不但真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真理的运用和实现是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在,《扬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3期上发表题为《试论真理的辩证性》的拙文,文章主要论述了自己对真理范畴的内涵、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的过程性、真理的具体性等问题的看法,当时限于篇幅未能展开,现就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方面的有关问题再作一些探讨,作为那篇文章的补充。绝对真理是现实人们的认识不能达到的理论界一直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研究的。所谓相对真理就是相对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所谓绝对真理,就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某一客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争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只是较多地注意了概念和定义的争论,而忽视了从其它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界限到底怎样划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如何显现出来的?这是笔者试图说明的问题。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一个真理而不是两个真理,是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二者密不可分。诚然,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我认为只作这样的理解是不够  相似文献   

4.
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如何作出合理的理解和规定?这是目前国内有关真理论的研究中引起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分析真理作为正确的理性认识所具有的具体性、历史性特点入手,确认“有条件性”是真理的一个基本内在属性,也是理解和规定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所必须坚持、贯彻的一个基本的前提。由此,本文不赞成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解说为无条件性和有条件性的传统观点,而认为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确定性、至上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不确定性、非至上性,二者都是有条件的;也不赞成把绝对真理作为与相对真理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而认为相对真理的对立面其实就是相对谬误。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自我扬弃的历史性过程,任何具体真理本质上都是相对真理,同时又包含着向相对谬误转化的可能性。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转化中,真理愈升愈高,日益接近着客体世界。  相似文献   

5.
《山东师大学报》先后发表了韩振峰,李进二同志的文章,对“人类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的命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两篇文章对绝对真理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对他们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在此也就绝对真理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对绝对真理的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绝对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同样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同时有的论者又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绝对真理不加区分,甚至在一些地方混为一谈。从而使人们对“无数相对真  相似文献   

6.
<正> 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对于绝对真理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理解。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是没有把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弄清楚。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我看过的各种哲学教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术界在有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含义模糊不清,缺乏科学性”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中应该摈弃这两个概念,而代之以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涉及到应该用哪些概念才能科学地反映真理发展的辩证法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有没有绝对真理?如何把握绝对真理?这是认识论和真理观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认为人们通过实践,对一个个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不同层次的认识,可以认识绝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个论断,正是对人们把握真理过程的概括,是对真理发展过程的科学表述。赵宝云等同志在《“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说质疑》一文中认为“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个“我国哲学界的传统观点”“不科学”,它“违反形式逻辑”,“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有机联系”,“否认了绝对真理的客观存在”,“实际上宣告了绝对真理是不可认识的”等(《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10期摘要)。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一、绝对真理是不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 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一观点是科学的。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有明确的论述。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因素。任何一个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没有孤立存在的绝对真理,也没有孤立存在的相对真理。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第二,绝对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总和”是一个变量,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谓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一向是真理论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所有的哲学教科书几乎千篇一律地重复着同一观点:每一真理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他们说,一项具体真理“从一种意义、一个角度上看,它是相对真理;从另一种意义、另一个角度上看,它又是绝对真理”①。存在许多理论上的混乱与错误。1  真理论的“既是又是论”,其错误要害在于混淆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两组不同的概念,抹煞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他们说,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绝对性即绝对真理。又说,相对真理和绝对真…  相似文献   

11.
在认识论中谬误是与真理相对的范畴。对这一范畴进行深入地研究 ,将有助于我们对真理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然而 ,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对谬误的辩证性这一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认为谬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难免性和可免性的统一。理解这一点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真理观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把真理本身和其性质简单等同起来;没有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绝对真理的思想;没有追寻真理存在的现实形态;存在把绝对真理和彻底贯彻可知论问题混同,把相对性、相对真理和相对主义绝对等同的倾向。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在具体的认识活动中,透过相对知晓绝对,用相对建构绝对往往易被人们忽略,应强调这一显性原则;相反,用绝对解释相对,以绝对统摄相对易被人们自发地遵循,因为这是无需过分强调的隐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是我国哲学界的传统观点。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 第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之说是违反形式逻辑的,它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两个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说成了属种关系。 我国哲学界几乎所有的哲学原理教科书都正确地指出:“每一个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同时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任何一项客观真理,从一种意义上、一个角度上看,它是相对真理,或具有相对性;从另一种意义、另一个角度上看,它又是绝对真理、或具有绝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并不是两种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因  相似文献   

14.
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讲的虽然都是真理内容的绝对客观性和向客观事物接近的无条件性 ,但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前者是从认识的总体上 ,后者是从一个一个真理的获得上 ,指明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和统一 ,二者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5.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中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哲学界开展了颇为广泛、热烈的讨论。本文拟就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哲学界的同行们。一、关于什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问题在当前的讨论中,对什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概念能否成立也有人表示怀疑,所以,讨论得从弄清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涵义开始, 我们知道,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但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个过程,因此就产生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呢?所谓相对真理,是指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回答:第一种,认为“事物的客观本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种,认为“实践各要素的总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种,认为“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基本同意第三种回答。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真理”、“真理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三者是有所区别的。什么是真理?这是要回答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认识中,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呢?我们说,正确反映了客体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围绕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论述了“真理一元论”和“真理多元论”是两种对立的真理观。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从对真理的“元”和真理本性的分析中,论述了“真理一元论”和“真理多元论”的对立,即是列宁指出的关于“有无客观真理”和“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这两个问题的对立;二、分析了我国的“真理多元论”与西欧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主张的“真理是多元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三、对“真理多元论”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了剖析和评判,指出他们是由否定客观真理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的客观性;由否定绝对真理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的绝对性,从而使自己置于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完全对立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哲学教科书大多从两层含义来阐述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包含于人们认识中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的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正是从绝对真理的第二层含义出发,在谈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时,人们普遍认为,“无数相对真理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然而,近年来,哲学界有同志对这个理论提出了质疑,并提了一些新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这个命题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绝对真理”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质疑同志认为: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理论探讨时,人们为了认识方便经常会把真理和具体真理、客观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分开阐述。但这样做弄不好会引起真理多元论之嫌。其实在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真理观看来,真理要不失其为真理,它必定为具体真理,真理的基础就是客观性,离开客观性就没有真理可言。因此,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而“具体真理”和“客观真理”均是标志着真理本身的本质特征。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人们所获得的任何一个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知识原则、公式,都是真理,既是客观真理,又是具体真理;任何一个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具体性;同时,真理是一个过程: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这样,同“客观真理”、“具体真理”一对概念出现一样,又产生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这对概念。显而易见,这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说明真理的特性和属性。总之,一切真理,既是客观真理,也是具体真理,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是这些方面的辩证统一。这就在真理观上既坚持了唯物论又贯彻了辩证法,并将二者高度统一为诸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真理论。  相似文献   

20.
引言马克思主义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真理论方面提出和解决了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即真理是否包含有客观内容的问题;一是人们如何认识客观真理,是无条件地、立刻地和绝对地认识客观真理呢!或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认识它呢?这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即是真理中辩证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