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游戏说”在艺术发生学中的哲学坐标于文杰“游戏说”的哲学坐标“游戏说”是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出现于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学说。它既具有整一的风格,又具有历史的精神。在它的行程中,留下了脉胳分明的哲学坐标。“游戏说”以主观唯心论为哲学起点。“游戏说”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讲述了主人公追根寻祖、回归民族文化传统的旅程,表明黑人要想真正成长起来,只有在文化卜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保持民族文化之根,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身份,并承担起对自己过去的责任和在对别人的爱尤其是在对女性的爱的拓展中,才能最终获得“飞翔”的翅膀而达到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知性德育观和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影响,当前小学德育活动在主体、内容、形式和追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德育活动实效性低。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合作的精神,一种平等、开放的精神,一种生成、创新的精神,一种自主的精神即在自由与限制(规则)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自由、自主的精神。归根结底,改进小学德育活动就是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4.
游戏对于儿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白族传统民间游戏蕴含民族文化精华,贴近白族儿童生活,且游戏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化的加深和电子媒介的普及,白族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游戏种类减少,游戏之文化根基削弱,游戏之物理环境在逐渐地消失,游戏之文化功能减弱。为保存和发展优秀的白族民间儿童游戏资源,并使其服务于白族儿童的全面发展,寻找开发之对策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开发白族民间游戏资源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性和生活性原则,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和亲子活动是主要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5.
约翰·胡伊青加的游戏理论为刑事诉讼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视角。以之考察人类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刑事诉讼形态,可以发现,尽管每种刑事诉讼中的游戏因素多少不等,但对平等竞争、公平竞争之游戏精神的体认则是西方现代刑事诉讼的共有特征。与刑事诉讼发展的规律不相适应,游戏精神在中国刑事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都较为淡薄,因此,着眼未来,我们必须充分考量刑事诉讼的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6.
以淄博市为例,探讨地方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融合路径,认为应根植地方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区域游戏,特别是大力彰显地方传统游戏的历史文化精神,并通过区域游戏架起幼儿与地方文化双向创生的桥梁,一方面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精神的永续传承,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幼儿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儿童游戏·游戏文化·儿童文化——基于文化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学视野下,儿童游戏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儿童早期社会文化学习的基本途径.儿童游戏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体现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之中.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儿童的文化就是游戏的文化,游戏的文化也是儿童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8.
论儿童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并渗透、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它携裹着原发性的生命动力,承蒙着后天社会文化的熏染,并以不断成长的姿态演绎出儿童生命与成长的历程。然而,游戏精神又不仅仅是童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也在以一种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倾向,赋予儿童生命与成长以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  相似文献   

9.
方方的许多小说中充满了游戏精神,一方面,她在追求快乐这一审美旨趣的游戏文本中对现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示和深刻细致的剖析,从自由、自在、自足的游戏精神中,将主体的理性自觉意识在轻松的文本叙事形式中展开;另一方面,她在以游戏的手法展现生活的时候,尽量地保持着冷静客观的姿态,让小说中的人物在生存与死亡的游戏中将现实之荒诞与丑陋生动地“表演”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大众传媒的生态环境中,转变修辞意识形态,以平民化的视角、游戏的话语方式参与所属时代的文本建构,成为网络时代狂欢语境下贺岁片文本的修辞策略。狂欢化的语言是人们表达对新世界的多样性充满自信的社会心理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当视听文化与贺岁片狂欢生活叙事相遇时,语言的狂欢成为一种必然。《喜羊羊与灰太狼》架构双重语言的游戏通道,产生了集体狂欢式的喧哗回应。儿童语言的游戏通道表现为模仿儿童游戏,展示儿童原生态语言;展示儿童天性,表现游戏中的幽默;成人语言的游戏通道,表现为戏仿人物,游戏现实;隐喻事件,讥讽现实;借用网络和方言,追赶潮流。游戏精神贯穿于角色语言中,使人们在语言的幻象中感受到精神的、审美的娱乐,语言的变异深层的含义就是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1.
自公元372年中国佛教传入韩半岛,韩国佛教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始终与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众生活紧密相联,成为韩国文化、甚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以来又以人类福祉化、佛教生活化、佛国净土化的方针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古老的佛教不仅没有被现代社会所抛弃,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以汉英语“有/Be”存在句为例,比较了Huang、Abbott和Li等对存在句定指效应反例现象的解释。认为,Abbott的语用解释比句法或语义解释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定指效应”不是从语言形式,而是从存在句“导入新信息”的句法功能角度对其动词后NP的限定:当不定指NP出现时,其所指称的存在物被导入交际话语之中,是新信息;当定指NP出现时,将其嵌入合适的语境,其所指称的存在物在新语境中也具备了“新信息”性质。因此,存在句具有“定指效应”,且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通过在现代市民价值观下的种种市民想象和都市物质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指出了现代市民小说全新叙事方式的构建,试图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突围,实现现代性的追求。该书通过对“生活政治”的阐释,进一步深入到现代市民的精神内核,揭示现代市民价值驭向的转变与精神立场的转型,从而建构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城乡转型期中国市民的精神标本,以期昭示都市化进程中的市民意识与市民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形神观内在地包含了辩证而深刻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全精复",肯定了形的存在价值,认为健全的生命当形神兼备,形全者神全;第二个层次是"不形而神",提出形神有宾主之分,形是物质性的手段,神为感性物态的形上皈依;第三个层次是"与神为一",强调神是生命的实质与核心,通往虚静恬淡的道的路径,是守神与养神。这是经前一轮否定之后,在更高阶段上的形神合一。庄子的形神观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从此走上了注重心灵表现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15.
晚明文学家袁宏道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概括讲是两大主张,一是“独抒性灵”,一是“闲适人生”.前者是一文学主张,后者是一人生态度.本文在中国文人精神的历史沿革中解析袁宏道的“闲适人生”,指出其意义有二:一则是沿袭了发源自庄子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以闲求适”、“以无所可用为用”的消极隐逸精神;二则是在晚明张扬自我、肯定感性的世俗文化背景上,开辟了物我直观交融的感性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个体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东西方对立,鲁迅超越了传统,也很好地继承了传统,鲁迅完整地承传了儒道精神,也实践了佛教的修智,鲁迅也很西化。鲁迅尊重各种文化精神的自身特质,把它们作为一种完整的生命形态接受、承传下来。由此,鲁迅的精神是独特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7.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复杂性最典型的显露,光明和黑暗、绝望和希望、出世和入世,这样的二元对立在《野草》中全面展开,显示出鲁迅精神世界的多层面。从谱系学角度读解《影的告别》,可以看到鲁迅的四重主要的影,也就是四种有生命力的精神:儒家,道家,佛教,西方式个体精神;这四种大的文化多元共生,取长补短,共生生长出鲁迅的精神。鲁迅在《野草》中显示出这样的两面性:绝望的虚无感与反礼教精神;同时他对传统文化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尚奇”审美趣味在晚明文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其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合力的美学显现,更从晚明的一种生活样态升华为时代美学精神。具体表现为“厌常喜怪,喜新尚异”的时尚追求,“新之有方,异之有道,不失情理之正”的品位推崇,以及“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的审美个性。晚明的“尚奇”美学精神突破了儒家的“温柔敦厚”之美,而立足于个体感性生命与日常生活,是对自身力量的全面开发,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体现了审美的进步。然而,这种趣味还未得到充分发扬和开拓,就被随着改朝换代而来的假古典主义所湮没和扼制。  相似文献   

19.
曹禺始终执拗地追寻生活表象后面蛰伏的人生困境,以强烈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畅快淋漓的审美享受,在全方位的戏剧描写中,曹禺努力探求和张扬一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原力与人文精神,引发读者对人之命运的辽远思考,这或许是曹禺剧作最为迷人的地方。老舍的两次话剧创作高潮都是在革命狂欢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两次话剧创作高峰的共同之处是与政治和革命的紧密联姻。若没有革命激情的涌动,稳重理智的平民小说作家老舍可能不会从事话剧创作,面对革命狂欢,老舍以他的勤奋和才智,为中国剧坛贡献出数量极为丰富的话剧作品,凝结着他对革命的思考和话剧艺术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朝鲜族、汉族混居村落中,山神由朝鲜族一个族群的祭祀神发展为村落保护神的现象进行了结构过程的展示。并同时分析、呈现了村落社会山神信仰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民俗文化实践过程。认为民俗文化生命力来源于生活世界,并同时就是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