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社会主导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主导价值观是社会自觉建构 ,被社会多数成员接受与认同 ,具有现实社会合理性基础和价值导向功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应当在扬弃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体现了我们的社会理想并具备了最广泛的现实社会基础 ,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由核心价值观具有辩证性、人民性与实践性三大特征。辩证性体现为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以科学的方法论构建了其辩证的哲学内涵;人民性体现为它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以人为本”自由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层面的反映,在实质上是对西方自由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实践性体现在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宗旨,以遵循现实为原则,结合当前我国自由观建设的实际需要,确立了自由的价值地位,建构了自由的现实内涵与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取向在中国深入传播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当代中国内化于心的过程。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特征与形成机理对于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对于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导向下形成的,以社会公共领域为载体的,为社会大多数民众所认同的价值观.建构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有利于改变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缺位”的现状,进而发挥其价值整合、协调作用;有利于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理性的价值环境和平等的公共平台.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主要是进行经济建设,第二个30年将主要是进行现代国家建设。核心价值观是现代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根基。核心价值观属于观念、价值,马克思在建构唯物史观、革命、阶级斗争语境下曾反对用观念、价值论证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但在当代中国改革、和谐、国家现代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下则要重视观念、价值的巨大能动作用。核心价值观的分层主张是核心价值观的构成部分,它使国家具有了自主性、独立性、有限性,是国家的现代性自觉。国家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现代性国家的灵魂;社会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现代性国家的根本;公民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现代性国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机体不可或缺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获得我国学界广泛关注,学者围绕其核心内容、中国化路径及建设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但近十年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恩格斯价值观研究重视不足、较缺乏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研究、对马克思价值思想挖掘不深。鉴于此,应强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研究;结合我国现代化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创新与发展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之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社会活动,并以新的方法来观照,自由全面发展和共同解放应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其规定性应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现的基本内涵.在当前我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现将引领当代社会与当代人核心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基本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和全面反映,是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的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现实依据,它是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需要;是引领社会思潮,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是引导和规范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融合社会学、心理学、教育类、统计学等学科内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识记—情感认同—价值评价—行为选择"认知逻辑和模式,科学阐释其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和运行过程,基于大数据信息透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和认知成效,将认知模式和认知逻辑相结合,运用"概念识记—情感认同—价值评价—行为选择"认知模式,科学提高青年大学生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生态环境同生共荣的价值理念;为全人类长远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中兴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它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再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这一思想主导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它奠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广大人民大众为对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宣传活动,提倡“以人为本”,准确了解人民大众的知识结构,加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用人民群众特定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来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加以解释,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民间文化的紧密结合,这样,就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当代形态的重要实践维度,立足现代实践格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基本价值、时代精神、当代成果、中国问题和中国表述的结合中,阐明这三个实践维度的精神特质、基本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现代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社会阶层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发掘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价值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界定标准对新社会阶层理论进行分析,以求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现代转型。从实践意义的角度观察,新社会阶层理论不仅符合社会转型的客观实际与基本趋向,满足了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而且能够合理引导新时期各阶层的利益博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作为新社会阶层理论不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科学的一种科学界定和评价,同时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5.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民主权利保障上,必然要求实现从"以人为本"向"以公民为本"的价值转换。"以公民为本"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诉求,也是人本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在当下中国的现实情境中,提升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的个体政治主体性并凝聚社会共同主体性,乃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政治观的核心。放眼未来,推进"以公民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途。中国"以公民为本"的公民政治发展一直内涵于人民民主的人民政治之中。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地落到实处,保障和实现每一位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促进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又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利益诉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公民政治参与思想的哲学基础、制度基础、内在动因和价值旨归。这些思想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参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实践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意蕴。它不仅指特定历史阶段,通过冲突、斗争等暴力实践手段达到和谐目的,获得革命性价值指认,更为重要的是,其实践观本身就具有和谐实践向度,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历史等关系中,全面展示实践的和谐意蕴,更凸显建设性价值。在当代实现其价值,必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转型改变了原有的支撑理想信念建设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导致了发展中的人的价值观的重大变化。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的研究,必须放在中国社会转型这一重大社会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现代化基础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历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之旅中由隐形线索到显性逻辑的发展。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者首先开启了关于中国梦的探索之旅。其立足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层面进而扩展到经济维度的西方现代化,最终沦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而遭受失败。“一体两翼”的中国梦切入民众实际社会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应有之义,蕴涵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现实图景,浓缩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人的美好愿景和前瞻性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