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我国真正意义上应用西方的财政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明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但其他方面如拉动民间投资与消费等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过程中,许多可能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旧有制度,在向新制度变迁时,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梗塞,甚至出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发挥失灵.笔者建议,目前的中性财政政策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从有关影响政策效应的制度安排上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在政策手段上应减少公共支出,多运用税收这一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2.
自 1998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景气回升的重要转机。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 ,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仍比较缓慢 ,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性因素也还比较多。利用近几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积极财政政策在投资、国债和税收等方面的效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对于增强未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效应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平稳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开始,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中央政府加大了以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力度,财政政策也是今年及未来几年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财政政策效果得到较好的实现,必须要走出有关财政政策认识上的几个误区。从政府的角度看,制定财政政策首先需要明确财政政策的目标。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目标应主要放在三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应是多管齐下,具体包括:预算结构的调整、税收手段和财政支出手段。另外,在财政政策手段的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执行以来,国内理论界对其效应进行了很多分析,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显著论、一般论、无效论。[1]笔者观点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方面作用很大,但其他如拉动民间投资、消费和城市就业等方面却不尽人意。原因何在?通过对我国制度安排的分析,笔者认为许多可能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旧有制度,在向新制度变迁时,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梗塞,甚至出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发挥失灵。在对制度约束下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研究后,笔者提出当前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有关影响政策效应的制度安排上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同时在政策手段上多运用税收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1998年至2004年连续七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实施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根据我国客观形势和条件,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必要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我国制定财政政策的过程往往容易忽视财政自动稳定器自身的作用,对此我国应该给其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政府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税收和国债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本文通过对长期以来财政政策工具运用中存在的弊端分析,重构了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7.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要控制经济通货膨胀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快速发展这一目标,首先应保证财政政策自身的独立性,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本文回顾了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给出了若干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同时,通过研究我国通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成熟的经验,主要从财政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货币政策等方面,对财政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相似文献   

9.
财政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在三环节的社会财富分配中,它不仅直接改变着社会利益关系的重组,而且还对初次分配环节和第三次分配环节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财政再分配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功能。以财政转移支付为手段促进各方利益的协调,以税收制度为手段促进橄榄形群体结构的形成,以公共支出为手段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严密税收征管为手段强化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是,需要理性看待财政政策功能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并且为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管理理论 ,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扩大国内总需求 ,主要以扩大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为主 ,具体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积极的财政政策既不利于控制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财政政策必须调整取向,由积极转为稳健。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内涵:一是控制赤字,但继续保持一定财政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二是调整结构,把更多的钱用到需要加强的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三是推进改革,不再主要依靠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腾出财力用于体制和制度创新;四是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期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呼声甚高 ,认为过重的税收严重地抑制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而且 ,随着国债的继续增发 ,财政风险会加大 ,最终会引发财政危机。其实 ,民间投资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税高而是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振。此时“淡出”将会导致恶性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税既不能减也不能增 ,可以继续通过增发国债解决资金来源。国债是储蓄的一种延伸形式 ,储蓄非债 ,国债亦非债。积极财政政策目前的真正问题在于财政投资结构太偏重长项大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城乡二元税制。深化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必须积极推行城乡统一税制,取消单独设立农业税制;调整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积极推行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及其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市场萧条、内需不足和货币政策不甚明显的情况下,更要重视运用财政政策如财政支出、税收、国债等来刺激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为经济增长创造基本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税制改革——积极财政政策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以来,为推动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以发行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目前这种政策的边际效益在递减.与国债投资相比,若实施以减税为内容的税制改革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是一种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6.
"推进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已被确定为国家战略,良好的金融业税收政策是促进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两岸金融业税收政策的取向、现行税种以及税收优惠的比较,在借鉴台湾地区金融业税制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对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税收政策的构建和完善提出了三点建议:在厦门先行金融领域"营改增"试点;深化所得税改革,逐步实现所得税"二税合一";通过规范的税收优惠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运行状况区域差异特征明显,突出表现在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财政收支缺口与财政自给率等方面,进而直接导致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差异。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区域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促进地区间财政相对均衡,进而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推行政府层级的扁平化改革,确保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  相似文献   

18.
改革以来宏观财政政策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将改革开放以来对宏观财政政策的选择和效果分为 4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 ,结论是 :只有伴随着制度变革 ,宏观财政政策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