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奥多·怀特,中文名字白修德,二战期间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的首席记者,费正清在哈佛大学的第一位弟子.1939年来到战时首都重庆,开始了新闻记者生涯.此间,采写了大量中国抗战的报道,访问延安后又写出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国的惊雷》,成为中国抗战历史、尤其是重庆国民政府历史的重要目击者与记录者.白修德档案现为哈佛大学档案馆独家收藏,共计232盒,内容覆盖其48年记者职业生涯的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国抗战时期历史十分珍贵的海外人物档案之一.本文拟从新近发掘海外人物档案的角度,通过对白修德档案中重庆文本的介绍与解读,探究战时重庆图像及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来的清代重庆史研究涉及商业、司法、社会生活、基层权力分割、地方行政、财政等几个方面。捕捉清代重庆史研究的最新动态,展现清代重庆社会的概貌。此外,本文还对未来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期的重庆发生了一起令人费解的华洋"版权"纠纷案.上海广学会状告重庆城的书铺私自翻刻售卖他们的书籍.英国驻成都总领事照会四川总督要求严肃处理.过道行县,案件由巴县衙门直接负责.诉讼案最后以书商接受罚银的惩处告结.戏剧性的是,责罚权转移到了行业团体——书帮手上.所罚银两也不是支付给原告上海广学会,而是披给地方劝业局使用.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不寻常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近代中外势力的博弈与妥协、中国商业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现代化的追求等因素引起了地方司法实践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华洋诉讼是晚清司法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川东重庆自开埠后,外国人大量楔入,在频繁的中外接触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华洋诉讼案件。囿于资料上的限制,这一主题长期乏人问津。以四川省档案馆藏的巴县档案为中心,对数量上占最大比例的钱债、偷窃诉讼案件进行研究探讨,基本涉及诉讼的实态、基层司法的运行以及重庆城市面貌三方面的问题。通过其考察可以了解晚清中国西部面临的复杂社会情形,也可从一个侧面深化对清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五个重庆"与当代城市美学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为内容的"五个重庆"建设,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人文重庆、文明重庆建设,不仅体现了在尊重重庆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前提下的创造性,在现实中使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城市在外貌和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快速变迁,而且从理论上讲,也为现代城市的美学形象塑造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6.
重庆启动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建设,将对重庆经济发展乃至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集群化战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它与"五个重庆"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文章从产业集群理论入手,探讨了产业集群发展和"五个重庆"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根据重庆市现有的财税政策,提出发展产业集群和建设"五个重庆"的财税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庆当代史是重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围绕重庆解放与建国初期重庆史研究的相关档案史料汇编陆续出版,有力地推进了重庆当代史的研究。其中新中国成立前后重庆当代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庆解放、邓小平主政大西南、建国初期重庆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史三个领域,比较而言,后一领域于近几年发展较快。重庆当代史研究总体情况是,刚刚起步,还存在研究较为分散、空白领域众多、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深入开拓。  相似文献   

8.
黄济人的<重庆谈判>与重庆民俗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重庆谈判>的纪实性与虚构性为重庆民俗文化的呈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而言,<重庆谈判>中的重庆民俗文化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的重庆城市意象书写;第二,立体的重庆居民衣食住行描写;第三,广阔的重庆地域文化空间展示;第四,经典的"独白"式叙述方式背后雄浑的"重庆腔".重庆民俗文化内容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重庆特色和城市风格,为重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丰富的重庆民俗文化内容也使得小说既客观真实,又非常个人化和个性化,成就了黄济人和他的<重庆谈判>.  相似文献   

9.
重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重要的区位优势。重庆“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国内功能性金融中心,是将重庆与国家战略贯通,既立足重庆,又站在全国和世界的视角发挥重庆金融中心的功能。本文以金融功能观和金融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对重庆、成都、西安金融中心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测量重庆金融中心发展的功能优势,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重庆之外国内八个重要城市的都市报为样本,对于重庆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具体研究各媒体对于重庆议题的呈现,以及这种呈现暗含的对重庆城市形象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构成的媒体上的重庆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以后 ,对重庆建筑业势必产生重大影响 ,正确认识入世对重庆建筑业的影响 ,科学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全面分析重庆建筑业的现状、入世对重庆建筑业正负面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重庆建筑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庆城镇化的现状 ,本文从空间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旨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重庆的城镇化进程 ,提高重庆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促进重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最终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3.
提升重庆软实力是2007年5月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事关重庆的综合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提升重庆的软实力,应从发展文化业入手。重庆是文化大市,但非文化强市,要改变这一现状,重庆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的重庆本土小说未能得到评论界应有的重视。将近年来有关重庆的文学想象进行全景式的扫描,探讨重庆的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风貌的制约作用,同时指出重庆本土小说的局限,并扼要探析重庆当下小说家创作成就不太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文化业与提升重庆软实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升重庆软实力是2007年5月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事关重庆的综合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提升重庆的软实力,应从发展文化业入手.重庆是文化大市,但非文化强市,要改变这一现状,重庆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三线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经济建设。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三线建设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基本上奠定了重庆现代工业的格局,使重庆地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大大增强了重庆整体经济实力。但是,三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又使重庆辖区县经济发展的落差初步形成,是影响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子之一。文章在理清重庆“三线”企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之上,试图分析三线企业与今天重庆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证据概念的信息解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证据概念的信息解读@熊志海$重庆邮电学院!重庆400065 @王莉$重庆邮电学院!重庆400065~~~~~~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战时期在重庆培育的红岩精神,与日本军国主义这一时期对重庆的大轰炸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重庆大轰炸从反面教育了重庆人民,成为红岩精神产生的催化剂;重庆大轰炸极大地激发了重庆人民的革命精神,为红岩精神的产生增强了精神力量;重庆大轰炸使全体重庆人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为红岩精神的产生拓展了精神氛围和群众基础;“红岩精神”的得名,也与重庆大轰炸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红岩精神是南方局培育出来的,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用炸弹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是重庆历史文化中最厚重的积淀 ;而且我们发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重庆文化与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有着一个相似的文化发展背景 ,那就是城市地位的提高 ,为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巴渝文化与重庆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底蕴。弘扬重庆 (巴渝 )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色 ,对创立重庆特色名品 ,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