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唐代的统治者把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殊意义。唐代的统治者在羁縻府州设置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适时适地、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其合理内核颇有借鉴意义,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略论唐宋党项政策与西北民族格局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各民族综合实力的竞争所造成的一定时期内的政治权力结构是中原王朝制定和调整区域民族政策和外交关系的根据。唐朝对党项的政策很长时期都是其遏制吐蕃、稳定西北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怀柔羁縻构成这个政策的主流色彩。北宋与西夏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了同期西北民族关系的核心与焦点,但这种关系受到周边民族特别是契丹与吐蕃的深刻牵制。唐、宋对党项的政策对西北民族格局的演变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王朝的边疆封授政策是一项柔性的政治、文化措施,唐高祖通过其施行初步区分了东北边疆地区的藩国和羁縻地方政权。前一层次包括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三国,后一层次涉及靺鞨、契丹等民族或政权,唐王朝对这两个层次的首领进行了不同性质的封授,虽然封授政策本身尚不完善,但得到了顺利实施,使东北边疆秩序初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浅析唐朝羁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颠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处理民族关系的羁縻政策更是为后世所借鉴和参考。唐朝在总结了历代王朝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以羁縻府州制为主体的羁縻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与交往,为唐朝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治理问题。秦代,首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特别政区——“道”,并委任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臣邦君长”、“臣邦君公”(见《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这可谓中国历史上“土官土吏”(见《明史·土司列传》)之所始。其后,历代封建王朝沿袭并发展了秦代这一政策。至唐、宋时期,在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实行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羁縻”措施。始于元,完备于明、清的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可见,有宋一代的民族政策,在中国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治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对南方诸族的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作一初步的综合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是政策学的一座宝库,开拓性、怀柔性、羁縻性、同化性、因俗性是其基本特点;羁縻政策和怀柔政策是其主要内容。学习和研究中国民族政策史应注意时代性、阶级性、历史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壮族土司制度起源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壮族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发展到明朝中期已经日益腐朽没落,改土归流政策势在必行。清初的改土归流对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清政府对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对壮族人民的影响,有利于对壮族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有更好地认识,还可以以史为鉴,为当代的民族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唐代中央王朝对岭南、西域的文人输出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置贬官流犯和激励忠臣名将的文人输出差异反映了唐代中央王朝民族政策的重北轻南。唐代中央王朝对西域、岭南民族地区的治理在征讨挞伐与羁縻怀柔,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交流,经济政策与经济交往活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而造成民族政策差异性的原因主要在于羁縻民族政策的灵活性,南北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同及南北民族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继承并发展了秦汉以来历代王朝的羁縻制度,并广泛运用于边疆地区。与和亲一样,遣子入侍及各类书籍、工匠技艺、谷物种子等的输出,是中原文明向外输出的重要元素,更是唐朝羁縻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唐王朝对是否输出中原文明虽存在争议,但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开放的态度。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吐蕃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吸纳中原文明,促进了汉蕃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吐蕃文明的形成,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藏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唐代统治者较少歧视少数民族,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华夷一家、全国一体的观念,羁縻制度、和亲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唐代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唐代边塞诗是唐代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的形象记录,它生动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处理民族矛盾、解决民族冲突、实行民族统治的政策,真实再现了唐代化干戈为玉帛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辽朝民族政策的重要特征是其明显的区域性,即按照各民族在地理上的远近,分别采用不同的统治政策。这种区域大体上由内至外可分为核心、外围和外延三部分,辽朝与不同区域各民族的关系存在由紧密到松散的变化,并对其分别实行直接控制、半羁縻半直接控制、纯粹的羁縻和封贡三种统治方式。这种区域性民族政策是对中原王朝统治经验的借鉴,而且其创新之处也对后世各王朝的边疆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调节民族关系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初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众多羁縻都督府、州,隶属于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四都护府和若干个边州都督府。开元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已达800余个,分隶于6个都护府和若干个边州都督府。在羁縻都督府、州内,先后出现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南诏等五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羁縻都督府、州是统治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级地方政权,也是唐封建国家维系边疆少数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学者们对先秦至五代民族政策研究主要分为整体研究和阶段性研究两部分.整体研究内容包括民族关系理论及民族政策特点等.阶段性研究:先秦时期研究,包括夏朝、西周、战国等时期的民族政策;秦汉时期研究,包括整体研究和对于和亲、羁縻等具体政策的研究,以及对于匈奴、羌、西南夷等具体民族的政策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研究,包括对三国时期蜀、吴,十六国,东晋南朝等时期的民族政策;隋唐五代时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唐代,包括整体研究和具体政策、具体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评杨增新治新时期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增新治新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羁縻与牵制政策 ,二是对各民族区别对待 ,三是愚民主义。这些政策内容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杨增新实用主义统治原则支配下的产物。虽然他的民族政策具有保守性、落后性 ,但却又是务实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羁縻州府”是唐王朝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军事、行政地方机构。唐初相继平定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后,统治者为安定边疆,借鉴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的要求,本着“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各族首领辖区内设置的州府,史称“羁縻州府”。这是唐朝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和地方行政机构上的创举。它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又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试析唐代党项羁縻府州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对党项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它的形成可分为三个时期 :7世纪中叶以前为草创阶段 ,各项制度并不完善 ;7世纪中叶至 8世纪中叶为完备阶段 ,各项措施趋于系统化 ;此后为衰亡期 ,随着夏州政权的建立 ,羁縻府州制度宣告瓦解。其总体趋势是随着中央王朝实力之盛衰 ,党项羁縻府州制度的控制力呈现相对的强弱反应。该制度是唐朝与党项利益认同的产物 ,它有力地加强了华夷民族间的团结 ,对后世王朝的党项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为视角研究了羁縻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间的异同。在区分羁縻制与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羁縻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间是否存在历史上的源流关系。虽然羁縻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存在历史上直接的源流关系,但大一统的传统思想、解决多民族关系问题使二者有了一定的共同话语。  相似文献   

18.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或部落,有的出兵助唐平乱,有的为唐军供给军粮,有的继续与唐朝保持臣属关系,对唐中央纳贡、朝拜,当然也有的乘机出兵侵扰唐朝边境。少数民族之所以会在唐王朝发生内乱时仍然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唐太宗时期建立起来的大唐帝国的声威,在安史之乱时期仍然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第二,唐对少数民族的册封,使其成了唐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在唐发生内乱时,这些少数民族把出兵助唐平乱视为自己的义务;第三,唐对少数民族一直采取羁縻、保护及优抚政策的结果;第四,唐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继续发展的结果。唐王朝正是由于得到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及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才能够迅速平定安史之乱。所以,少数民族在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稳定方面是一致的,并共同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隋唐是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之后走向新的大统一的时代,其民族政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羁縻性。本文试就隋唐民族政策的这两个特点陈略管见,就教于方家。 1 隋唐民族政策制定的环境,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相比有了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王朝都面临着如何统治民族地区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当,中原地区就不能安定,中央政权也难以稳固。唐王朝统治民族地区的一个主要方式,是在民族地区设立羁糜府州,实行所谓“羁縻统治”。唐统治时期,在其政治势力所及的民族地区,大都设立了这种统治机构。但唐史上这一重要问题,现行的教科书很少提及,专著论及者亦不多见。今试作此文,提出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