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汉语术语多数是从外国语言翻译过来的,其单义性是针对英语术语意义的模糊性而提出来的,追求术语的单义性是术语翻译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它与术语的明确性、简短性、系统性及一致性并不矛盾,对术语迈向标准化十分重要。中国的国情表明实现术语单义性、尽量减少同义性的表达或统一大陆与港澳台在术语单义性前提下的术语表达,还需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即摘其要者。摘,可直接摘录原文,也可重组语言、概括陈述;要,即文章最重要、最主要、最新颖、最根本之点,最有价值信息。摘要是对原文献内容准确、扼要而不附加解释或评论的简略陈述,去除“本文”这样没有任何学术信息的词。关键词是指在文献的标题、摘要或正文中出现的,对表达文献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能作为检索入口的,起关键性描述作用的词汇。关键词的标注要注意过宽和过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是通过演奏者艺术性的再创造来诠释的。文章从两方面阐述了演奏者理解和演绎作品的方法、途径 ,并进一步阐明要把音符升华、融入情感 ,深刻、准确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特有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章十分注意主题的严密论证和概念的清晰表达,特别是反映论题中心的主概念(常用主题词或关键词表示)要上下贯通,脉络一致。为了避免形态上的简单重复,普通英语中常用 it、they、them、one 等代词来代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从文体的角度阐述英语中俚语的运用,从而看出其不可低估的文体功能。熟悉并了解这种语言无疑对丰富和扩大词汇,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键词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在未看学术论文的文摘和正文之前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论述的主题,从而作出是否要花费时间阅读正文的判断。不仅如此,关键词揭示的是学术论文最核心的内容,是文章最基本的学术思想、技术方法的提炼和概括,因此学术界已约定利用主题概念词去检索最新发表的论文。可见,关键词早已成为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关键词标引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语言的存在都是为了进行交际。交际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在口头交际中,语言需要有高低、强弱、长短、快慢、间歇以及音乐等特点,这就是语调。句子的句法意义()和情态意义()都是通过语调这一有声手段来表现的。构成句子形式的任何一个句法手段,都与语调发生联系。可见,语调是有声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而不是某种语言特有的个别现象,更不是无连接词复合句所独有的特殊现象。但是,由于无连接词复合句()是不用连接词()或关联词()来表达各个分句间的意义,并且该复合句又是广泛用于口语中的句子,要正确地表达出各分句间…  相似文献   

8.
1.关键词: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相似文献   

9.
人体是生物体,也是文化现象。它从头到脚各部位的动作和姿态都可发出特有的意义指号。从文化的层面探讨了人体各部位表达的象征意义以及意义指号的性质特征:国际性、融合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活态遗产"。"活态"包含了活性、活品、活现和活传;是人类的生命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其中身体实践为关键词。文章围绕着身体作为活态遗产的内涵以及所包括可一些面向进行辨析和讨论;特别是我国的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是"天人合一",其生命意义和身体表述具有重要的特色,构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绝大多数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动词虚化发展而来的,汉语的双音节化和注重口语表达影响着介词的词汇化过程,而乘和趁在经历了一个相异→趋同→替代的过程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假借→类推的融合型词汇化模式。通过共时性的研究,明确了介词性和使用规律;而历时性分析,加深了对二者的区分度,确立了词汇化机制;现代汉语中,乘和趁不再具有能产性,只在固定格式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的语用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词是语用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话语中的信息指示是理解和表达意思的关键.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不仅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且各有其特性,它们之间是不完全对等的.  相似文献   

13.
“别人”与“别个”在汉语词汇史上是两个很重要的词。通过实例证实表“另外之人”意义的“别人”在隋时已经出现,在中唐后成为习语,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现在发展为专门的人称代词;“别个”一开始是以“另外之人”意义在宋代开始使用,元明代“别个”发展到不仅有表其他的人之义,还有表指其它事物、其它方面之义。“别人”只用作旁指人的指示代词,而“别个”除此外,还可用于旁指事物的指示代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没有表现差异,都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等。  相似文献   

14.
"河湟花儿"异彩纷呈的衬词运用是非常具有特点的。因此常有:"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提法。不难看出衬词在"河湟花儿"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衬字、衬词、衬句的应用体现了"河湟花儿"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语言特征也构成了"花儿"独特的艺术风格、手段和艺术特征。根据衬词在"河湟花儿"中的应用,可把它们分为虚衬字、词,句首呼唤性衬词衬腔,句中衬词,句尾衬词几类。  相似文献   

15.
《无名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文本,追寻意识贯穿作品始终。"追寻",作为作品主题和结构模式,将《无名书》置于超越时代氛围的更深广的领域中,彰显了看似疏离时代话语实则回应时代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然其文体应归属于小说还是散文,学界仍颇有分歧。而文体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艺术表现和内容特征。本文认为“忆语”文在内容上具有纪实性、生活化、文人性、私密性等特点,当属于回忆性言情散文。  相似文献   

17.
white elephant的表层意义明白易懂,而隐含其中的文化涵义却难以从词的表象中揣摩出来;“white elephant=白象”这种“对等”而有时却大相径庭的语言现象在英汉交际中非常普遍,极易造成交际障碍与失误。词语的文化涵义渗透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文化学习也不能脱离语言实际。据此,本文拟从词语、习语、修辞、句子等四个层面对英汉词语的文化涵义予以比较与分析,以揭示英汉词语的文化差异、追溯其渊源。  相似文献   

18.
语言、色彩与文化——俄汉颜色词的文化意义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本身即先验地规定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操持这一语言的民族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由之形成这一民族独有的审美文化心理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意系统。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体现为将被分类的语词归置于某一整体性话语之中考察其意义,也就是说,将语词放置于某种社会的阶段性或整体性的话语之中研究其表意功能,从而厘定其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深层涵义。作为社会表意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语词类型,颜色词在俄语和汉语中的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意义。文章通过对俄汉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意义的比较研究,寻求其在这两种表意系统中的意义表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为翻译与语词的意义诠释提供一种合理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这"、"那"隐性回指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指示代词的所指不是明显地出现,而是隐含(implicit)在语句的隐性所指对象中,是一种语义上的衔接.回指项替换先行项以后,意义也会随之改变,这给语言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言资料的考察,主要探讨"这"、"那"类包括型、联想型和总括型三类隐性回指的所指规律或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20.
"先天"、"先验"、"超验"分别作为康德哲学的 a priori、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的译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由来已久,但多数学界中人对它们的具体源流并不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学人对康德哲学的研习背景,回溯到日本学界开始研习康德的时期,逐次考据这些译名何时何地产生,何时及怎样进入中国,梳理和呈现中国学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这些译名的讨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