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的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俗语义指通过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汇概念意义之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道德理想、价值取向、审美心理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桃"的国俗语义包括因桃的自然属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而产生的国俗语义:春天,女子,关系亲厚、互相酬赠,培植的优秀人才,具有强烈感应力的人品;因典故传说的影响而产生的国俗语义:爱情,理想社会,驱鬼避邪的神木;因民众精神信仰附会所产生的国俗语义:长寿健康.在跨语言交际及外语教学中,对于词语国俗语义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掌握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人类共有的修辞手段。英汉比喻的动物喻体、植物喻体和事物喻体根据它们的国俗语义可以分为重合型、错位型和空缺型。对含有国俗语义的比喻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和替换手段进行翻译。比喻的国俗语义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和英汉互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汉语"虎"与英语"Lion"的国俗语义,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克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障碍,也有利于加深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表现,依赖于具体的民族文化背景,而文化典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以文化典籍为探寻国俗语义的着眼点,从诗经中的诗歌到元曲,主要是唐宋诗词中探寻并比较“雁”、“燕”两词的国俗语义,对于领略历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准确、全面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柳”的国俗语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汉语的"柳"一词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可以表达离情别绪,可以喻指人的容貌及境遇,也可以表达避邪等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汉国俗语义的等效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军 《云梦学刊》2002,23(2):113-115
翻译作为不同文化间思想交流的主要手段,除注意准确选词、使用合适的句法形式外,更应注意积淀在词汇上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语义,即国俗语义。只有对词汇国俗语义的等值转换,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翻译带来的信息差,尽可能做到等效翻译,来更好地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实现翻译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英汉民族对动物“狮子”的属性有相似的认识,同时又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因而动物名称“狮子”在汉英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以汉语中的“狮子”和英语中的“lion”这两个对应词为例,探讨汉英民族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同异现象,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教学越来越重视文化教学,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汇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以国俗语义学理论为依据,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认识汉语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民族文化不同于汉民族文化,因而动物名称“鸡”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词语“鸡”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以及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华侨国籍与中国国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近代华侨国籍与中国国籍法杜裕根,蒋顺兴华侨国籍问题历史久远,涉及面广,头绪也多。凡具有中国国籍,而侨居在外国领土内的,统称华侨。凡华侨在海外居留国所生的子女,沿用国俗,具有中国固有国籍,仍称为华侨。但近代以来,各国国籍法的指导原则各不相同,或血统主...  相似文献   

11.
《焚椒录》是辽代留存至今的唯一一部传记文学作品。传主萧观音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懿德皇后,也是契丹民族最杰出的诗词作家。由于她“婉顺善从上意,复能歌诗,而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由是爱幸,遂倾后宫”,又“常慕唐徐贤妃行事,每于当御之夕,进谏得失。国俗君臣尚...  相似文献   

12.
语句内的语义关系和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平面"主要指语句内大部分的语义关系。认为语义平面的语义是语法意义,无异于取消语义平面,因为语法意义正是语法的内涵。生成语法学也并不将语义看作语法中的现象。语法意义必凭语法形式表现出来,语义关系通常都没有赖以显示的语法形式;可知语义关系并非语法意义。语义关系倘被语法所概括,则成为语法意义。没有被语法所概括的语义关系,只是伴随着句法结构而存在于语句。所以语义关系和语法意义是不同质的,前者无后者的义类概括性和抽象性。语义关系有其由具体词语相搭配所构成的形式。在自由搭配时语义关系属言语现象,强制搭配时则属语言词汇现象。以语义关系取代语法关系的语义句法,至少不适用于语法手段相当丰富的汉语。  相似文献   

13.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这部不朽著作中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第一次提出俗文学的概念和范围,并指出俗文学的六个特质,即1.大众的;2.无名的集体的创作;3.口传的;4.新鲜的,但是粗鄙的;5.想象力往往是很奔放的;6.勇于引进新的东西。这样从文学的...  相似文献   

14.
语义角色指谓词和句子中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义角色是语言学家对句子中有关结构成分之间的意义关系的一种分类。语义角色的划分和确定一直是语言学家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学界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层的语义分析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语义角色的体系,明确语义角色的分类和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使用归纳法、演绎法、对比分析法、图像法等对趋向动词“过来”、“过去”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展开认知分析。通过对“过来”、“过去”的语义分析与意象图式建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过来”、“过去”的语义并非完全对称,“过来”包括空间位移语义、时间位移语义和状态位移语义,而“过去”包括空间位移语义一、空间位移语义二、时间位移语义、状态位移语义和事件位移语义。  相似文献   

16.
从近几年的语义学论文所反映出来的语义研究方法,语义例证选取等方面,语义研究无法完全排斥语感的影响。语义研究和语感是处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语感在语义研究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它既是语料发现和选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又是语义理论的最终检测者。所以语义研究,应该是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善用语感,而不是完全摈弃语感。  相似文献   

17.
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张黎本文描写和讨论在汉语自然语句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结构.这里的语义结构主要指自然语句中存在的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所形成的抽象的语义格式.由于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各自都有层次的问题,因而语义结构也有一个层次问题。根据我们的观察,汉语的语义...  相似文献   

18.
论汉语的潜语义陈恩泉所谓潜语义,是指潜在语言的语义,潜在语言即交际时的客观语言环境。潜语义的特性是作为动态的客观语言环境语境,自始至终伴随着言语的交融过程,同时对句义的确定和规范起着制约作用。在汉语语义结构中,潜语义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我们发现,某...  相似文献   

19.
言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它以言语感知的生理活动为基础并作为准备阶段,然后进入言语解码的心理的语义重建过程。言语理解的基本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言语分析可以有语法的、语义的和语用的(信息的)各种方法,分析时参照大脑中已有的认识系统,这些知识系统构成了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言语理解时将分析后的单元语码经过语义重建之后又进行组合,从而理解句子和篇章的语义。人脑存储的认识系统则是语义重建的参照系,是语义重建的基础,它分为知识、语码和语境三个子系统。语义重建时,传来的语码与存储的三个子系统中的单元,即语义因子互相参照对接,对接契合了即为理解,对接不契合即可能造成不解和误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情态动词成为情态研究的热点和核心问题。传统语义观把语境赋予的意义看做语言本身的意义,静态地研究语言意义。传统语义观混淆情态动词的语用和语义,语用规则把使用中的语境意义看做语用意义。研究证明,情态动词意义是语义和语用的凝结,情态动词的语用渗透到情态动词语义及使用等各个方面,即情态动词语用具有综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