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天人观的基础上,衍引出诸多对宇宙、人世的认识总结,构建了独特的天人和谐现,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哲学中立下了一家之说.  相似文献   

2.
年来研究“太谷学派”,发现在“太谷学派”遗著中有一部用二百多首七言绝句诗(其中有一首五言诗)写成的中国诗史。这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仅见的。作者是“太谷学派”的著名传人黄葆年(1845—1924)。“太谷学派”由周太谷(1762?—1832)所创立。自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活动,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该学派解体,前后绵延达一百四十年。这一学派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儒家的最后一个学派,它以弘扬儒家学说为主,又吸收了道、佛两家的一些思想并受到近代某些新思想的影响。它的出现和结束,标志着传统的儒家学派的终结和现代新儒学的开端。但由于这一学派于1866年遭到清王朝的残酷镇压,在山东“黄崖教匪”  相似文献   

3.
早期太谷学派作为中国最后一支传统民间学派,在性、命、心等传统哲学命题上未脱离传统儒家的基本范畴,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和发挥。  相似文献   

4.
刘鹗作为太谷学派的重要代表,在其名世之作《老残游记》中,贯彻和表述了太谷学派的基本思想。太谷学派是一个儒家学派。在儒家那里,伦理思想特别是政治伦理思想是其思想的主要方面。作为太谷学派的创始人周太谷,也大谈政治伦理问题。他不仅把端正人伦关系放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而且大讲君臣关系和君臣之德,以使统治阶级长治久安。他认为,不对民众百姓进行道德教育,就不能统治他们。在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君臣关系,而君臣关系的关键是臣事君。“事君,事之终也。知事君,则近道矣。”周太谷这种重视政治伦理问题的做法,在太谷学派的第三代传人刘鹗那里得到了继承。由于太谷学派的传统,或者说,由于儒家的传统,再加上刘鹗所处之世正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没落,政治腐败也达到了顶点,所以,作为揭露时弊的《老残游记》也就必然以政治问题为核心,把抨击败坏了的政治道德作为主要内容。《老残游记》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也就体现在对晚清官僚道德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5.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理学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教哲学因素,进行发挥与创造,构建了独特的太谷学派客观唯心认识论.周太谷以理本体论的“(理)→无极→太极→气→万物”模式为基础,并掺入道教的“炁”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宇宙本原生成万物模式.张积中在继承其师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管子的精气论及张载的气本体论,建立了太谷学派对于世界本源及发展的认识观.客观唯心认识论在太谷学派学说中具有法典性地位,也为太谷学派其他哲学命题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太谷学派的这些继承与创造源于社会转型期的客观影响,这是他们的哲学贡献,也是在当时转型期社会下传统文人回避现实社会,找寻自我安慰与价值实现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儒宗心法》的阅读,发现太谷学派对儒家经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 由周太谷(1762年-1882年)创立的太谷学派,是我国儒家的最后一个学派。这一学派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活动,至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解体,前后达150多年。它以宣扬儒家学说为主,但又吸收、采纳了道、佛两家的思想,尤以吸纳道家思想为多。它甚至仿效道教,崇奉天尊、道祖,因此被人称为太谷教、崆峒教。研究道家思想与太谷学派的关系,对于了解儒道两家思想互纳互补的情况,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太谷学派是清朝中晚期安徽池州石埭人周太谷创立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曾活跃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在当时民间社会有较大的影响。赤黑二气的乾坤生成说是该学派生命本源说之一,也是该学派独创一派的生命哲学基础之一。探讨和分析此说的思想源流、生命意蕴及基本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彰显该学派深刻的生命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太谷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的最后一个学派,是儒学的不显传的一派,以儒为本,释道为用。 二、归群宝籍中不少是文学作品。 三、太谷学派文学作品中以刘鹗《老残游记》为代表,是太谷学派的传道书。 四、“作者信仰,并见于内”(鲁迅语)对《老残游记》的评价也同样适合于太谷学派其他文学作品。 五、张积中《题(红楼梦)后》是近代评论《红楼梦》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0.
太谷学派是清代嘉庆以后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首尾活动百年有余。学派的宗旨在于加强自身修养,走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一生为民众做有益的事,以达到"祈天永命"之目的。太谷学派接近民众,对儒学的研究多有创新。学派的思想渊源与宋代理学并无关系,而直承《周易》、《论语》等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太谷学派推崇儒家,是儒家的最好继承者,但他们又有将儒家经典为我所用,并作出一些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太谷学派与气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谷学派自上一世纪二十年代周太谷氏开宗讲学以来,历时已一百七十余年,刘蕙孙先生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一支暗流”、笔者赞同是说。称其为“暗流”,一是因为学派以秘密形式结社,著作多由口授笔录.更不显传。二是学派理论深奥怪谲,似可解又不可解。学派所传秘不示人的原因何在?我以为个中与“气功”有密切联系,可以这样认为太谷学派是儒家气功的一个流派。近十余年来,由于政治开明,学术上得以百家争鸣.一些曾被视为异端邪说的传统文化也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得到深入的研究。如太谷学派资料的逐渐披露、中国气功的研究和实践等.这都为我们解开太谷学派之谜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近年兴起于全国的气功热和气功研究,证实了气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许多气功大师的特异功能已得到科学验证和社会认可。笔者于数年前习练气  相似文献   

13.
太谷学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该学派创始人及各代传人因应文化发展大势,借鉴、吸收道教的生命思想,发露、彰显道教的摄生理念,提升、再塑道教内在的生命精神。这种学派间的融通,一方面使太谷学派自身的理论逐渐完善,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推进了本学派道统的延续与衍扩,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道教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太谷学派门人重视诗歌创作,留有大量诗作,学派把诵诗作诗作为修身养性的手段,表现了儒家对诗歌的特殊观点。  相似文献   

15.
“太谷学派”的传人之一、江苏泰县姜堰人蒋文田(字子明,1843—1909),是清末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太谷学派”是由周太谷(17627—1832)创立的一个儒家学派。自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开始活动,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活动停止,这一学派前后赓续达一个多世纪。周太谷晚年在扬州讲学、传道,接受了两位江苏仪征人张积中(1806—1866)、李光炘(1808—1885)为传入。周太谷逝世后,李光炘“传道于南”,张积中“还道于北”。1866年,山东“黄崖教案”中,张积中及其门徒二千余人被清王朝屠杀,震惊国内。以后,“太谷学派”的活动转向秘密。李光炘让他的两位大弟子为传人:黄葆年为“南宗”传人;蒋文田继承张积中为“北宗”传人。由于“太谷学派”采取口耳相授的形式进行教  相似文献   

16.
太谷学派活跃于清代末年和民国年间,其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民间的暗流。王伯沆先生是民国年间的国学大师,他曾投拜于太谷学派二传宗主黄葆年的门下,并与诸多太谷学派传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王伯沆先生与黄葆年、刘鹗、李泰阶、锺泰、王雷夏、周育卿等太谷学派传人之间的交往史实,来展示太谷学派的传承情况,以期引起太谷学派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太谷学派是一近代儒学民间化、宗教化的典型个案。从现存太谷学派遗书内容来看,学派早期确有秘密宗教性质。太谷学派第三代传人黄葆年对学派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行为方式作了修正,淡化了学派的宗教色彩,使其作为学术团体焕发了新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周氏遗书抄》四则的解释,认为太谷学派的理论思想是儒、道思想的结合和延续,但与宋儒的主张有所不同,并对儒家的理论给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对太谷学派一些基本问题有独到之见,且是太谷学派本身的观点。有些虽属耳闻,但对深入研究太谷学派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太谷学派在早期传播过程中,周太谷等各传山长为了扩大影响和组织,采用民间宗教传播的神秘方式,营造出一定的"超个人魅力"。他们对传统儒学采取了组织化、宗教化等处理方式,使得太谷学派兼具学术性和宗教性,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儒学世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