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股份制企业经理阶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股份制企业建立新型有效的经理阶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并在进一步分析国有股份制企业经理阶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国有股份制企业经理阶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的原则性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源于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应于两权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行为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委托代理的产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建立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对称安排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曾庆宾 《学术研究》2004,7(2):105-109
企业家选择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与企业绩效存在一定的关系模式 ,其基本逻辑是 :制度(机制 )决定行为 ,行为影响绩效 ,其作用机制依靠企业家的努力程度和企业家能力的“传递”。迄今为止 ,中国出版企业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方面都没有形成规范的机制框架。因此对中国出版企业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提高国有出版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股票期权制度是公司制企业中强化对经理人员的激励 ,协调股东与管理人员利益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我国国有企业在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换过程中 ,通过股票期权制建立起代理人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是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 ,经营者缺乏监督等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之一就是形成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报酬激励和社会地位激励 ,约束机制包括市场约束、职业风险约束和硬化预算约束 ,另外还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我国国有企业采用的模式应当是 :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企业外部环境 ,逐步形成间接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同时建立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直接激励与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在法人产权制度下 ,实行资产委托代理方式 ,而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 ,必须以建立起能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科学的激励与约束的机制为前提。只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才能使经营者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 ,从而减少代理成本。但目前的实际状况是 ,国有商业银行对各级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此 ,本文借鉴西方现代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先进经验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做些粗浅的探讨。一、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1.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经营…  相似文献   

7.
对国企厂长经理激励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国有企业激励措施的分析 ,提出国企改革过程中国企绩效的取得主要有赖于国企厂长经理能力的发挥。在市场竞争机制不成熟、国企产权不明晰和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完全建成的现实条件下 ,应最大限度地激励国企厂长经理献身国企改革。切实解放国企厂长经理生成机制、采用多样化激励方法和加强约束机制的建立是发挥国企厂长经理的积极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超产权论”是对“产权论”的继承和发展,运用“超产权论”的观点,从资本市场竞争、经理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竞争等三个角度去分析,运用股票期权计划机制来提高企业绩效,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从企业角度看,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经理市场的实质是企业经营者的竞争选聘机制;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既是对股票期权计划短期激励不足的补充,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而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存在不足,有必要加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治理机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 ,是公司制的核心。一个现代公司能否搞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治理结构是否有效。为此 ,本文将着重探讨建立经理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一、经理激励机制存在的认识问题按照委托代理理论 ,提高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效率 ,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对经理进行有效的激励。建立有效的经理激励机制 ,取决于三个因素 :1.对经理的激励是否充足能否抵消经理采取不道德行为的机会成本。这是经理激励机制能否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中,公司治理的中心环节是对经营者形成有效地激励一约束机制,以使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及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要使激励一约束机制有效、就  相似文献   

11.
李嘉晓 《理论界》2006,(2):213-214
企业股票期权制度是一项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实施的理想效果是产生强激励强约束效应。然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导致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强激励弱约束效应。要使企业股票期权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变“一强一弱”状态为“双强”状态。为此,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对经理人的企业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包括: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选拔机制;建立有效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证券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建立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是市场经济和国企发展的需求。激励约束机制既包含精神激励与以年薪制、期 (股 )权制、持股经营为形式的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利益导向机制 ;也包含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内部监督包括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 ;建立经理市场。外部监督包括建立稽察特派员制度 ;加强考核监督 ;把国企监察工作纳入国家行政监察体制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制度建设,是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有效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制度,将会大大促进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和企业效益的提升。本文从对安徽省属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制度建设现状分析从手,评价现有制度的优劣,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与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激励约束机制内涵、相互关联和对企业的重要性出发,在着重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完善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洁 《兰州学刊》2003,(2):67-70
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我国企业存在的对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对称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因而只有建立对称并有效运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才能激发国企经营者积极性 ,使国企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6.
企业约束机制即是限制企业行为以使其规范化的机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国有企业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这个要求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约束机制是与激励机制同时并存、相辅相成发挥作用的,企业必须构建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完善的约束机制。一、约束机制的构建,应以自我约束机制为重点企业约束可分为外在约束与内在约束两大系统。外在约束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等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如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理型厂商理论,从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实出发,提出经理和股东之间存在目标差异,经理可能利用控制权以损害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为防止经理运用经营权侵犯所有权,在产权改革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家行为激励、约束、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和约束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解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济犯罪、企业效益严重滑坡、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难点和焦点之一。我国为此实行过承包责任制、总经理负责制、资产经营责任制、委托代理制、“新三会”和“老三会”相结合、年薪制等,效果均不理想。那么,已经开始试点工作的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StockOptions,简称ESO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现代企业理论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归纳为报酬机制、控制权机制、声誉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四种主要类型,在这四种机制中,报酬机制是制定显性激励机制的关键。同时,四种激励约束机制之间并非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和互补的关系,也就是说,这四种激励约束机制会对经营者的行为起到综合性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中央企业为主要代表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提升长效机制,最难也最关键的是解决好两大方面问题:一是员工有没有动力,也就是员工如何有效激励约束的问题;二是企业往哪里发展,也就是企业业绩如何评价的问题。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内涵是:以经营者激励约束为龙头,以企业文化激励约束为基础,以产权和竞争激励约束为基石,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富有激励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主要有物质奖酬制度、工作设计制度、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对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评价相结合,短期和长期业绩评价相结合,局部和整体业绩评价相结合,有形和无形业绩评价相结合,结果静态和过程动态评价相结合,所有者利益和客户导向评价相结合,企业业绩和员工保障评价相结合,企业业绩和创新评价相结合,企业业绩和社会责任评价相结合,企业业绩评价和战略管理相结合的一套新的"全面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