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实践性、应用性、职业化人才,具有鲜明的市场导向和职业导向。笔者从本校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翻译硕士的职业化特点,讨论了翻译硕士培养中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上外高翻综合改革试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应用翻译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在全院的配合下,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试点单位的中期评审中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文中首先分析了翻译硕士(MTI)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并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MTI学位教育需要有一个综合的体系性调整。作者结合上外高级翻译MTI改革探索的经验,重点阐述了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专业实习等方面的总体设计和宏观思考,并介绍了上外高级翻译为促进MTI专业学位教育的顺利实施而进行的机构设置调整。  相似文献   

3.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发展近5年了,面对翻译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更多的职业翻译已成为当前翻译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讨论在翻译产业迅速发展下,如何构建翻译专业硕士教育的特色培养规格,从生源选择、教学基础设施、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以及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法律翻译属于交叉学科领域,需要外语和法律两个领域的高等教育给予复合式培养。随着美国、德国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国家专业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2010年开始至2014年,我国已有159所高校开办了翻译硕士。早在1996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八大政法院校首期试点。目前已经有120所政法类和综合类大学办起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但  相似文献   

5.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早期构思到大规模实施,已经走过一段历程。本文考察了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发表于2002-2012年间的65篇“翻译硕士”相关文章,从宏观发展、教学环节和技术工具三个研究主题对十年间的该专业学位教育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今后该学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培养管理工作实践 ,阐述了开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目的、意义 ,并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问题如培养方案制订 (含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领域与方向设置、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工作要求等 )、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方式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翻译实践基地建立是实现翻译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结合高校翻译教学实际情况,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对翻译实践基地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管理,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项目管理作为实践基地的微观管理办法,以计划,组织,监管和评价为基本职能,以质量管理,时间控制和成本管理为要点,为探索实践基地管理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当前的重点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落脚点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则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实现专业学位与其所对应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本文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例,在分析我国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意义,并从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翻译专业硕士教育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翻译专业硕士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示范性教学大纲中,计算机辅助翻译是翻译专业硕士教育推荐的选修课程。基于长期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研究以及对教学实践的观察,认为不仅是翻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翻译方向的研究生也需要翻译技术为翻译实践提供辅助,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基本理念,并在翻译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项目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MTI是为了满足市场对应用型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而专设的硕士专业学位,其职业性和市场导向性非常明确。选取杭州、绍兴、宁波、温州、义乌五市多家翻译公司、外贸公司和与翻译业务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登门采访、电话采访、电邮咨询、邮寄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梳理、比较,分析浙江翻译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浙江省MTI翻译教育如何与翻译市场接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如何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同发展与是否要纳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问题。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协调发展,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政府创立的新式外国语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培养翻译人才的摇篮。它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对于当今外语教学,尤其对于翻译硕士的培养具有极大地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阐述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学模式和翻译硕士培养方式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并且对照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学经验探索其对于我国翻译硕士培养的启示。首先,本文简要阐述了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并从其专业方向定位;师资力量;母语功底以及实践等方面分析其外语教学模式。然后,再依据其外语教学特点指出当今我国翻译硕士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借鉴京师同文馆外语教学模式,解决当今我国翻译硕士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学位论文管理制度及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培养制度等措施,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状及问题,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知识转移作用机理.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知识转移要相互促进,并建议政府应推动校企及校际合作,推动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学科迅猛发展和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段益完善的今天,翻译能力成为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探讨了翻译能力的构成内容和影响因素,提出应借助翻译教学各环节的合力,改进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科学专业的翻译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以河北省某普通高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的培养模式,采用过程跟踪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发现,现有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论文指导、学术交流及服务管理等方面基本适应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不太合适的方面,在深入研究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指出农业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总结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本着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翻译教学与教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英语专业课翻译课程教学和翻译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但英语专业学生仍然是翻译人才的主要来源,随着用人单位对学生翻译能力要求的提高,翻译教学得到空前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翻译教材层出不穷,但质量堪忧。这与我国翻译教材评价所处的阶段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建立全面、科学、客观的翻译评价体系,推进翻译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编写水平,提升学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推广硕士是为适应我国农林等事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专业学位,主要是为农林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由于该专业学位设立时间短,加强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构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设置方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和统计分析,最终确立了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二级指标及其权重。  相似文献   

20.
根据欧盟“欧洲翻译硕士”(EMT)的要求,结合作者多年从事科技翻译工作的体验,讨论MTI教学目标和培养翻译能力的途径。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挖掘能力、主题知识能力和翻译服务能力,建议MTI课程设置中包括文献检索、中高级科普、科技文本类型、翻译伦理等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