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这段名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品质。“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相似文献   

2.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一部《周易》的发生、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长史。《周易》蕴藏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如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知几识时与与时偕行、明于忧患与进德修业、立诚迁善与中正和合、屈伸通变与求同存异、生生不已与安节之亨。这些智慧是我们今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践行。  相似文献   

3.
周立德  南溪 《新少年》2023,(9):26-27
<正>小朋友们的心中一定都有美好的“大学梦”吧,你梦想将来在哪所心仪的大学学习知识、展示才华呢?本期,我们就来说说跟大学有关的内容——校训。你知道吗,现代大学的校训不但体现出学校的价值理念,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出自《周易》里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积极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指以深厚的德行,来容载世间的万物。  相似文献   

4.
《乾》《坤》二卦乃是《易经》之门户,是众卦之母,包含了生生不息的重生思想、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易经》既是中国古人的巫术之残留,也是哲思之原点,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姜维形象,历来读者只简单地将其看成此书主角诸葛亮的影子,认为其缺乏个性。然而仔细研读作者罗贯中塑造姜维形象所动的笔力以及投注于其身上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发现,姜维形象实则是作者在小人当道、社会动乱的现实环境下郁郁不得志却苦苦挣扎寻求生命价值的另一投影。姜维的独特性在于他的孤独,其与诸葛亮所共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元典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载”,究其本义,《说文解字》说:“载,乘也;”从车本声”。这明确地表明,“载”是一个形声字,它是以“车”为义符,以“哉”为声符,其本义从“车”而得“乘”意。最早文献,见诸《易·大有》,其文为:“大车以载”。然而,语言的发展,词义出现引申,人乘为“载”,而物乘也可以是“载”,如《诗·正月》“载输尔载”。再由此,乘坐之具也成了“载”,如《书·益稷》:“予乘四载”。更由此而产生“承”义,如《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事”义,如《书·  相似文献   

7.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源头 ,由《易经》、老庄到《易传》所建立的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东方哲学体系 ,塑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周易》、老庄哲学中宇宙生成的“元气”学说、“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以“天人合一”观念为核心的东方哲学思想 ,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的丰厚礼物。  相似文献   

8.
“征伐”是古代政治活动中的大事。《周易》卦象中震、离、坤、巽代表“征伐”。古代的田猎活动属于军事演习,《周易》卦象中离、震、艮象征田猎。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央民族大学熊坤新教授主编的《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一书,是熊坤新教授所担纲的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和国家民委2002年院校重点科研项目研究的结题成果。该部力作体系新颖、研究全面、剖析深刻,被民族出版社列为“跨国民族问题研究丛书”之一。一、该书的内容体系设计新颖独到该著共分五部分,各部分立意明晰、主旨突出;绪论部分,共设三个框目,即:民族问题中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相互关系;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恐怖主义问…  相似文献   

10.
《敦煌汉简》中收录的387、388和1787号简均与《周易》有关,其内容与今本《周易》传文完全不同.387和388号简上的“乾”在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易类文献首见,今本《坤》卦在387号简上写作“川”.388和1787号简表明西汉时易筮与日书有融合的现象.这三枚简文性质应属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的易筮类典籍.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了亿万华夏子孙的血脉,世代相继,从未间断,直至当今。我国当代文化既汲取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也继承发展了《周易》的思想精华。《周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保合太和”“天下文明”“明罚敕法”等经世思想在当代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周易》注重整体性的思想精华,已经在当代文化中得到了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易》"乾"、"坤"两卦是阴阳对待的易理思想的集中展示,不论经文与传文都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突出体现为人在天覆地载之中,看龙飞马跃而立象昭德,取法于天健地顺的体性,自觉地培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宏大势能,达到刚柔统一、德能一体、如天地之美的完善品格的建立,并避免阴阳失衡可能导致的凶险之变。  相似文献   

13.
论《周易》宇宙观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宇宙观的核心范畴是阴阳,阴阳之间的相互运作产生宇宙万物。用《系辞传》的话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这一生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认为,它大致经历了四种存在形式,即交、感、化、革。1.交《周易》首《乾*坤》二卦,《象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能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  相似文献   

14.
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中国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悲剧书写上有一定的共性。在女性视域下,《百年孤独》中的乌尔苏拉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我”都是见证民族百年沧桑历史的百岁女性老人,且在故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都表现出了对本民族未来的担忧,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本民族做最后的坚守。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百年孤独》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涉及到了自然生态批评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生态批评中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原生态文明象征的印第安人和鄂温克人,都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最终逐渐走向没落。在魔幻现实主义视域下,《百年孤独》与《额尔古纳河右岸》都将民族传统观念中的“万物有灵”思想行文于作品当中,亦真亦幻地再现了民族的原始文化。在民族视域下,《百年孤独》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透过民族的孤独与神话的消失映射出了民族的悲剧,指出了摆脱民族悲剧的出路——团结、包容。  相似文献   

15.
婚姻爱情被称作“文学的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司马迁说: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竞竞。……可不慎与?由此可见,司马迁已睿智地意识到婚姻爱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与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这个说法在我国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但它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概念和术语,却长期未得到认真的研究和论证,因此人们对它的理解还有许多模糊之处。例如,“中华民族”算不算一个民族?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所说的民族与“非洲民族”、“斯拉夫民族”所说的民族是不是一个含义?对“中华民族”的概念怎样解释才是科学、合理的?……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何叔涛同志在《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载《民族研究》1988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了中华民族和“复合民族”问题。本文试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向何同志和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7.
《易经》虽是卜筮资料的汇编,但包含有决策和管理思想的萌芽。《易传》撇开其巫术的成分,肯定了其认识和行为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高度来指导人们避凶趋吉,转祸为安。因此,《周易》成了群经之首,“治理备矣”,历代统治者无不以之作为“定天下之业”的理论指南,堪称我国古代管理学大全。 《周易》一书,“贞”字迭拾俯摭,六十四卦中,除大有、大过等几卦外,余皆言及。贞、正、政相通,即管理国家事务的意思。《系辞传》指出:“乾、坤,易之蕴也”,“乾、坤其易之门邪!”这两个关键的卦中,“贞”是最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8.
赵炎 《社区》2013,(14):42-43
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北京城朔风呼啸。大清国摊上大事了: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初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巨贪和坤被褫夺官爵;初八,和坤失去自由,十八日。和坤被数尺白绫吊死在监狱里。这充分印证了《好了歌》里的那句话:“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由此又生出另一句俗语:“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相似文献   

19.
《易》学界对《周易》之《乾》、《坤》两卦大象传的解释,因不明关键词健与坤之训诂而导致误断、误解,根据韩仲民先生的研究和进一步考证,可以断定旧传之天行健和地势坤宜句读为天行。健。和地势。坤。,而孔子所云乾坤其易之门宜独立为句,是《周易》大象传的主旨,意在表明天地阴阳,乃《周易》之本,人们只有理解到效法天地,才能深入理解《周易》,其经世价值即效法天地,修身治国,在与天地共存亡的指导思想下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对毛继增先生发现“一音歌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继增先生发现的“一音歌曲”——藏族民歌“伯谐”实为纯四度二音列歌曲;经与藏族民歌“伯谐”比较,同为纯四度二音列的贵州苗歌《阿哥嘴巴甜》、《保寨歌》、福建汉族民歌《人民百姓快活多》形态近似;这种相似隐伏着史上民族迁移中的文化融合,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三个民族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模式下音乐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