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教育机构,它肇始于唐代。抚州创建最早的书院可追溯到唐天祜年间创建的湖山书院。自唐代至清末,抚州先后创建各类书院近160所,这其中不乏全国著名书院。古代抚州书院建设不仅起步早,而且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名师多、影响大、成效高的特点。古代抚州书院的发展一直位居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它为古代抚州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和我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书院发展的顶峰时期,宋代书院教学至今依旧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学经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填鸭式教学,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产生了重学习,轻德育、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文章以宋代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在了解书院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宋代这些书院的教学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有着重大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3.
抚州书院自唐天祐年间始创,历经宋、元、明三代的发展,至清代进入鼎盛时期.有清一代,抚州先后创建、兴复书院60余所.清代抚州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官办书院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抚州书院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先后兴办书院40余所。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洪武至天顺年间的沉寂期,成化至万历年间的恢复和繁盛期,天启至崇祯年间的萧条期。明代抚州书院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抚州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昌盛和学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高度发展的时期,闻名于世的三大发明、理学、宋词在这时都发展到了高峰。而著名的书院教育,更显示了当时教育的兴盛。推敲宋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其土壤根源于教育的平民化。伟大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就是一介布衣。在教育平民化的进程中,家庭教  相似文献   

6.
对于宋代河北书院的研究,从以往的3所扩充到5所,并对5所书院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书院师生体现出来的理学家教育理念及方法.对比全国其他区域书院发展的状况,宋代河北的书院发展相对薄弱,与古代后期相较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是战争的影响、行政建制问题以及河北地区遭受的蝗灾、洪灾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宋代书院及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书院渊源于唐末五代的私人讲学机构 ,是一种制度较为完备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书院在宋代蓬勃兴起 ,与官学、私学、科举制度以及政府的文化政策、学术思想的演变等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书院颇具特色的教学和研究活动、自由争辩和讨论的学风、求真求实的问学精神等等是推动宋代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我国家训发展的重要时期,家训中出现了大量针对女性的训诫——"女教"。宋代"女教"的内容偏重于以儒家纲常伦理去规范女性行为;形式则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女教"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重亲情、重感情,这使受教者与施教者在情感交流中实现了互动。宋代家训中的"女教"反映了宋代两性关系上男性的话语主导权,宋儒借此成功地塑造了宋代女性,完成了儒家伦理对家庭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之一,是保存文化经典,延续文化命脉的重要途径。处于书院教育发展鼎盛阶段的宋代书院教育在教师选任、教育方式等方面独具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功能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方式中,书院是重要而又独特的一种。它不仅如官学教育体系那样具有教育职能,宋代以降,还常成为学术文化培养和传衍的基地,兼具学术及学派策源地的功用。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如宋代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鹅湖书院;元代的师山书院、太极书院、明经书院;明代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理学和书院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理学家倡导复兴儒学、以儒家明体达用、内圣外王作为书院教育宗旨,推动了南宋书院的发展,为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论述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的关系,其次,在庆历新政时期,由于范仲淹和"宋初三先生"的共同努力,确立了"明体达用之学",此为道学之先驱。从庆历新政到道学,其间经过了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道学是在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正、反两方面作用下形成的。第三,范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并重视《中庸》和《春秋》,这对于道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范仲淹与道学在思想上的联系,更主要者是他首先在宋儒中提出了"孔颜乐处"的问题;宋学精神之所寄在书院,范仲淹的重视教育,大力兴办学校,对于宋代书院的兴起有开创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13.
论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院"始于唐代,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对官学和书院教育有深厚的实践经验.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1)以白鹿洞书院为楷模,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宗濂精舍"、"道源书院"等全国一流书院;(2)大力提倡教育兴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仅吉州继文天祥后,又有17名学子荣登进士科状元,至明清共有2 728名学子进士及第,故吉州享誉"南宋进士的摇篮".江万里十分重视书院教育,并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历史借鉴:(1)重视思想教育,是南宋书院教学的灵魂;(2)提倡学术研究,要求书院既出人才又出成果.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流坑董氏家族书院始创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鼎盛于两宋,衰落于元代,复兴于明清。千余年间,流坑先后创办了名为书院、书屋、精舍等各类学校40余所,培养出文武状元各1名、进士34名、举人200多名。流坑董氏家族书院教育的发展,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教育目标的两重性;二是教育经费来源多样性;三是师资来源的家族性。  相似文献   

15.
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作为御颁的学规,成为全国各类学校及书院共同遵行的教育指导方针。它不仅对我国宋末及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教育有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邻国日本的民族教育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江户时代,日本所有讲授朱子学的藩校、乡学和书院都奉《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圭臬。  相似文献   

16.
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在他生活的年代,甚至在他死后相当长时间内,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南宋初年之后,他忽然变成了一个大儒,一个圣人,随着他生前命名的濂溪书院或类似书院的大批修建,周敦颐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书院文庙中受供的圣人,一尊与孔子同列的文化偶像。书院的历史与偶像的历史竟然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7.
两宋 32 0年较为和平的环境 ,给楷书的再度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条件。然而 ,在大唐兴盛之后 ,宋代楷书艺术却一直式微不振。其因有内因 ,也有外因 :一、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 ;二、宋代书家“尚意”的理性选择对楷书艺术追求的淡漠 ;三、从“书判取士”变为“经义取士” ,宋代科举和学校教育立场的改变对楷书地位的削弱 ;四、印刷文化的发展对楷书艺术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北宋建国以后,为了选拔人才,专重科举,而教育不兴。中期以后,面对内忧外患,一批士大夫纷纷提出变法革新,范仲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他一生勤于教育,兴办学校,创建书院,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并开创了北宋一代兴学之风。范仲淹对我国古代教育所作的责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