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下GDP分割模型对地下经济规模估测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地下经济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如何合理的对其估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地下GDP分割模型进行改进,找出更为合理的估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下经济规模的估测受到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货需求模型就是 在通贷需求量与各种影响要素之间建立起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据以测算地下经济的规模,本文考虑的解释变量主要是税率、人们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的程度,试图通过对通货需求模型相关形式的讨论,找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形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尚未被国民经济核算监测和计量的经济活动,“未观测经济”范畴自2002年被正式提出以来,理论界对其规模测算的研究不断深入;未观测经济本身亦对中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了可感知的实际影响。本文构建了基于修正货币需求法的未观测经济估测模型,并首次将用以对不可观测变量进行量测的状态空间模型引入了未观测经济规模的测算。研究结果反映了过去20年间中国未观测经济的规模,而建立的模型本身亦可对未观测经济规模进行动态地监测。  相似文献   

4.
用通货需求模型估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下经济规模的估测受到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货需求模型就是在通货需求量与各种影响要素之间建立起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据以测算地下经济的规模。文章考虑的解释变量主要是税率、人们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的程度,试图通过对通货需求模型相关形式的讨论,找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形式。  相似文献   

5.
华婷 《浙江统计》2003,(3):25-26
一、现金比率模型地下经济主要是一种逃税和逃避管制的非公开经济活动,因此对其规模的估算可以根据其现金交易的特点,通过现金流量变化或收入变化来测定地下经济规模的地下收入规模。这一模型包括以下条件:上式中下标u和o分别表示地下和地上;C、Cu、Co分别表示通货实际持有量、地下和地上通货;D、Du、Do分别表示实际、地下和地上活期存款;Ku和Ko分别表示地下和地上的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Vu和Vo分别表示地下和地上收入周转速度;Yu和Yo分别表示地下和地上经济规模。则:用式(1)去估算地下经济规模时,有关地下经济的资料很…  相似文献   

6.
应用MIMIC模型,利用1979-2009年的统计资料,将地下经济视为一个潜变量,以税收负担、犯罪率、失业率、政府管制、通货膨胀和居民收入作为地下经济的原因变量,以货币流通量及自我就业率作为地下经济的指标变量.研究显示: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增长幅度较大,1979年中国地下经济规模比例仅为0.78%,2009年则高达19.93%;地下经济规模与官方经济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地下经济对官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地下经济规模与居民收入差距为单向因果关系,即地下经济规模的扩大加剧了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从全社会货运量估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南新 《统计研究》2002,19(2):23-25
一、G·M估测方法的局限性印度学者盖本塔和米塔 (以下简称G·M)设计了以经济中电子消耗状况为基础的估算地下经济规模的方法 ,这一方法在考虑了产出矩阵和技术进步影响的前提下 ,假定在用电量与国民产品之间存在稳定关系基础上 ,考察官方计算的GNP的增长是否能说明电力消费的增长。若不能说明 ,则可以从其间差异中估测出未申报的经济规模。如果剔除技术因素的影响 ,假设电力消费量与包括申报和未申报经济在内的经济总增加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则a=电力投入量 申报与未申报的经济总增加值  具体的a值可以通过假设在基期年份不存…  相似文献   

8.
地下经济的测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地下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下经济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地下经济测算的研究越来越多.我国自1978年以来地下经济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经济是作为地上经济或公开经济的对立面存在的经济现象。这类经济活动游离于官方统计系统之外,不在登记之列,也不向政府申报和纳税。文章对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我国近十年来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与模型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使用要素分配法对宁波市的隐形经济规模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自1993年以来,宁波市隐形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张,与GDP的比值大致在5%~20%之间,但在全省隐形经济中的比重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8,35(2):109-118
随着非正规经济规模的扩张,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的关联逐渐增强。本文结合我国非正规经济特征对国家投入产出表做进一步开发,编制出1992、1997、2002、2007和2012年5个年份的非正规经济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Leontief逆矩阵及其结构分解技术对非正规经济的产出乘数效应和经济关联效应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具有紧密的经济关联,逐渐成为支撑正规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拉动增长的巨大潜力;2非正规经济内生发展机制、非正规经济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反馈机制和关联机制均有好转,说明非正规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愈加通畅;3动态乘数效应、动态反馈效应和动态溢出效应对非正规经济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差异,政府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金昌  沈晓栋 《统计研究》2011,28(12):36-40
 本文基于2008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新框架,在对非正规部门的统计内涵、宏观效应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选取地区生产总值、非正规经济、非正规金融、城镇非正规就业四项指标,通过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对非正规部门宏观效应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正规部门具有“低效率、低抗风险性”特征,对宏观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非正规金融规模弹性系数稳定在0.3-0.4之间;非正规部门就业规模的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增长起积极作用,作用的大小与国家人口流动政策调整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非正规经济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统计研究》2021,38(2):87-98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非正规经济在促进我国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本文通过编制2002-2017年包含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序列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发展对我国劳动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各行业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直接贡献均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正规部门,而且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高于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非正规部门;②由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均存在较强的后向关联效应,因而对就业的间接贡献高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③各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间接贡献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表现不容乐观; ④动态来看,样本期内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4.
 未被观测经济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中国的未被观测经济规模究竟有多大,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方法给出了不同的估计。本文从未被观测经济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逻辑地位入手,根据结构方程原理,构建了中国的MIMIC模型,刻画了1985年以来未被观测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态势,并以经济普查的实际数据为依据估算了历年未被观测经济规模NOE与GDP之比率,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发展呼唤建立相应的统计核算体系,文章详细评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循环经济统计核算问题提出的两种基本核算模式--绿色GDP核算模式和物质流核算模式,认为物质流核算模式是循环经济统计核算的可行模式,并在我国目前统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循环经济统计核算问题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还讨论了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知:地下经济金融部门净金融投资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有长期的正向关系,地下货币资金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负向关系,而地下信贷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显著。因此,对于非正规金融收益和危害的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引导其健康发展,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7.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08,25(12):79-84
 NOE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收支差异法的估算途径,一方面重点探讨了国民账户收支差异法对中国NOE估算实践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根据社会资金运动规律,考察了住户部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提出了从单个机构部门估算NOE规模的方法——微观差异法。最后,运用新方法实现了1985—2006年中国NOE规模的估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外部冲击指数,研究外部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外部冲击比国内政策能更好地解释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且具有较强持续性;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滞后1期和2期。当中国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可以起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