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汉末三国,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然向学之人仍为学而东奔西走.本文对此期的游学情况加以探讨,论述了游学者的概况,介绍了各地为发展文化而有计划地组织人员游学的情况,并探讨了游学大潮中出现为名利奔波的现象和由此形成的社会弊端,对游学者的目的地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游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游学是世界各地常见的一种求知方式,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游学成风,以"求法"、"求经"形式存在的宗教游学也屡见不鲜。回族游学出现既有伊斯兰教提倡尊重知识的原因,又与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形成的游学传统相关,还缘于探索伊斯兰教在中国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回族游学的发展使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学派接踵而出、争奇斗艳,回族学者汉文译著佳作源源不竭、名家辈出,伊斯兰教教派门宦如雨后春笋、扎根中土,游学对回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陈出新、开拓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代士人素有游学之传统,东汉时游学尤盛且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东汉游学形成了"处士山积,学者川流"的盛况。其政治色彩表现为两端:一是游学成为干谒手段,游学重在(交)游不在(求)学,士人为能出人头地,多以游学的名义结交名士、朝臣,以邀名利,此乃东汉中后期仕路日益滞塞和士人心态急功近利、日趋浮躁所致;二是游学助长了汉末处士横议式的清议之风及党同伐异式的结党之风,一方面是以游学的太学生为主体、以批评朝政为中心内容的处士横议,一方面是师生之间、同门之间的关系从荣辱与共到越来越带有政治结党性质,隐然成为与朝廷分庭抗礼、与宦官集团势不两立的政治集团,汉末的党锢之祸遂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成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游学活动所起作用不容低估。在长达十余年的游学活动中,他丰富了知识储备,才识大进;在游学地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并获得了社会名流给予的上佳品题;游学活动更使他完成了从少年学子向青年政治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游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揭示游学的重要价值,从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这一典型案例入手,运用性别角色理论及社会学理论,通过分析司马迁为人、著书的成功之处,探究游学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窥见游学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09,(5):60-60
如今在美国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通过“老人游学营”边旅游,边学习。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老人游学营”的创始人是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马蒂·诺尔顿。1975年,他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首次举办“老人游学营”。  相似文献   

7.
《成才与就业》2014,(22):17-17
正年轻学生的山国方式除了留学已越来越多样化,海外游学就是一种全新的方式,以学生和文化探索者的双重身份前往新的国度,学习语言或者体验不同的文化,或许能让自身在未来的全球职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海外游学,顾名思义,就是边旅游边学习,它不是单纯的学习或者旅行,与海外留学相比,游学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弹性选择适合的游学时间和时间段,可以是短短两周,也可以长达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与纯粹的旅游相比,游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当地文化和语言环境,不仅能学习、体验和交流跨国文化,还可以很好地  相似文献   

8.
“游学”这一历史悠久的教育形式在我国沉寂了数十年后又大兴其道,但其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南怀瑾先生说过,每当社会转型、变革或动乱之际,道家的学说就会特别受欢迎。诚然如是,庄子的全面、深刻、独到的游学观就像济世良药,可以用来医治当前游学之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青年毛泽东先后做过三次“游学先生”,走访了湖南十多个县城,行程数千里。通过游学,青年毛泽东读到了“无字之书”,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书斋中学不到的知识;砥砺了品行,增强了“救天下之难”的本领;洞悉了中国社会状况,初步探索了改造中国的道路。重温青年毛泽东的游学实践,对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青年毛泽东先后做过三次“游学先生”,走访了湖南十多个县城,行程数千里。通过游学,青年毛泽东读到了“无字之书”,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书斋中学不到的知识;砥砺了品行,增强了“救天下之难”的本领;洞悉了中国社会状况,初步探索了改造中国的道路。重温青年毛泽东的游学实践,对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辛亥时期的蔡元培心系民族危亡,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他潜心阅读,尤爱西学;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开始寻找教育救国之路;革命活动接连失败后,他赴德游学,开启了游学救国之路。深入研究蔡元培在该时期的教育探索,同时也为同时期的救亡图存运动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你的记忆中,校园生活是否因整日遨游题海而枯燥乏味呢?即将升入高一级学府的你,又是否对将来的校园生活满怀憧憬,不由自主地想去一探究竟?如今的中等职业学校,处处呈现着青春洋溢的景象——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个个多才多艺……有滋有味的社团活动、热闹非凡的校园文化节、令人向往的海外游学机会早已不是大学的"专利",在如今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园里,你也能获得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校园生活能将你接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正看到你们的官方微信"成才与就业"推送的"同龄人看世界"专辑后,我非常喜欢。我也有海外游学的经历,想把它写下来投稿,不知道是否可以?我觉得自己肯定会写得更好!我还有很多精彩的照片,可以一起发送给你们哦!——温州读者李钰迪本刊的微信公众平台粉丝已经遍及全国33个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1811-1872)是一个生于湖南湘乡的农家子弟,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年代。曾国藩早年熟读“四书、五经”,科举入仕,笃信“程朱理学”,而晚年身居高位,却走上了力主向西方学习近代军事、科技与经济,力主派遣幼童赴美游学,并身体力行,积极创办洋务活动的道路。个中原因究竟何在?本文想作一番粗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青年毛泽东缘何"游学"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他不仅读有字之书,而且特别强调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青年毛泽东的"游学"为此开了一个好头.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宏大志向,"遍游四宇","周知社会"的求真作风,"性不好束缚"的洒脱个性以及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方针等,都是促成毛泽东"游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求学新潮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天下无贼》中的黎叔道破了一个真理。人才的培养靠什么?教育!于是乎,刚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家长、孩子、社会便陷入了一场又一场求学争夺战中:迁户口、买房子、拿票子,父母为了给宝贝儿找个好中学;学英语、学艺术、学电脑,各路游学族心甘情愿把票子送给辅导班;还有那些挤过独木桥上大学的孩子们,也不得不为了求学奔赴乡下的大学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孩子、老师、家长频频使出绝招,满脸疲惫还津津乐道。崭新的求学方式给了我们一个理解现代教育的广阔视野,但我们不禁要问,在这场纷纷扰扰教育竞赛中,最后的赢家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7.
柳哲 《北京纪事》2009,(10):52-53
当不幸来敲门 我游学北大十多年,认识的人很多,但如北大盲女秦玉花如此身残志坚的女孩,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韩国游学记     
我是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韩语专业的学生,去年有幸到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游学一周,接着又作为交换生在韩国安养外国语高中学习生活了四个月。如此丰富的经历,除了让我的韩语水平更上一层楼,还大大地开拓了视野,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真善美之旅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以"真、善、美"为校训,被誉为"全亚洲最好的女子大学",在韩国人眼中象征着智慧与美丽并存的新时代女性教育典范。有幸得到去梨大游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一文中,从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出发,提出了在中国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之学。思想[1].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如何学习?康有为认为:“今将大振物质以为富国强兵立国之道,凡有二焉:一曰大派游学,以学于外;二曰广延名匠,以教于中,”(蒋贵麟主编《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五),台北宏业书局印行.第74页;以下凡引自本书的。均只注页码)一、大派游学所谓“大派游学”,就是派遣大批学生分赴东西洋各国进行学习。具体做法是,“中国县凡二千,每县筹游生五人之费,其大县多筹者听之,…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2012,(9):75-77
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怀着对真理的渴望,登上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船,赴欧洲勤工俭学,开始了他的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