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振烨 《经理人》2008,(9):92-93
2008年,世界MBA教育走过百年历程,中国MBA教育发展也进入到第17个年头。 中国自1991年开始试办MBA教育以来,招生院校从最初9所扩大到现在127所,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最近两年里,中国MBA教育深层次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如师资和本土案例等问题仍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2.
周建华 《经理人》2004,(2):92-94
MBA招考改革后,考一次的成绩能管两年,申请哪个学校都可以。“关于MBA招生考试模式, 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已经讨论了改革问题,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将来只考综合课和外语两门课,并且它要变成一个资格考试,考试成绩两年有效,而且你申请哪个学校都通用,有点像国外的GMAT、托福考试了。”对当前大家对MBA招生考试的一些批评,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透露了MBA 教育的改革全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经理人》2006,(10):44-46
需要对整个行业最佳实践有精深了解的人“现在很多企业招聘MBA毕业生的原则是:高定位,低起点;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知识结构,且务实敬业。通俗地说就是要有CEO一样的思想和水平,能干秘书之类的活。直接上任CEO可谓凤毛麟角,其实CEO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位MBA学员的话。这位M B A学员显然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从中外MBA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M B A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初级职业经理人,毕业之初一般都从基层做起,而不是直接担任高层,他们只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战略后备军而已。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面对MBA这一群企业管理者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务本 《经理人》2006,(10):41-43
“在北京,像我们这样的名校,MBA起薪税后7000,普通好点的学校税后5000,这是我综合周围同学的信息后,得出的行情。”一位名校MBA同学说。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很少的时候,大学生工作很好找,很值钱。后来大学生满大街都是,有人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有人却不行。经过15年的发展,M B A也走过了一条类似的路,不再“物以稀为贵”。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M B A毕业生们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企业出的价钱越来越理性的时候,M B A毕业生如何保值增值,努力使自己成为能找到好工作,拿到高薪的那一部分人呢?要清楚自己想要啥有相当部分M B A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5.
在MBA考生们满怀希望,准备报考2007MBA之际,两年一度的《经理人》中国最佳M B A排行榜,在美丽的金秋10月,隆重发榜。2004年10月,《经理人》首度按照国际公认惯例,排定中国MBA20强。当时,负责印刷《经理人》杂志的一位印厂经理正要准备报考MBA,他看见《经理人》的排行榜后,连夜致电我们,希望更详细了解商学院实力和如何报考。此后的两年当中,不断地有企业职业经理人从全国各地致电《经理人》杂志,希望获得权威媒体关于报考M B A的权威信息。两年过去了,《经理人》杂志独立第三方排行,促进MBA教育健康发展,帮助商学院更好了解市场需…  相似文献   

6.
MBA打拼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切忌纸上谈兵。底应该怎么对待MBA?为了客观反映当前各界对MBA的看法《经理人》采访了众多MBA毕业生、企业界人士、专家和M日A院校代表同时在网上登出关于MBA的调查表. 从实地采访和网上调查的结果看中国企业在使用MBA毕业生上最大的误区是不自觉地把MBA教育等同于高级培训以致对M日A毕业生在技能等方面有很高的期望值;而M日A毕业生最大的误区是浮躁体现在眼高手低、讲求高回报和跳槽频繁等。其实MBA毕业生的处境和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其他经理人所面对和遇到的;而企  相似文献   

7.
兰度 《经理人》2004,(7):98-99
这无疑是件很让人兴奋的事情。“寻找本土最好的MBA商学院”,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现有的本土MBA商学院找出最好的。目前,本土的MBA商学院已经多达几十家,尽管不少MBA商学院仍处于传统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阶段。从1991年起,本土MBA商学院开始有了雏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9所大学获准试办MBA项目,到目前,已经有90所大学可以开办MBA项目。  相似文献   

8.
培养中国MBA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肖永吉 《经理人》2002,(8):96-97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中国经济在今、明两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繁荣的经济和不断扩张的市场无疑是中国 MBA 发展的契机。MBA 教育成绩斐然国内的 MBA 从最初的9所试点院校扩大到现在的62所,培养了一批为社会  相似文献   

9.
赵晴 《经理人》2003,(12):110-110
11月中旬,2004年MBA联考报名还在进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结论,“今年MBA报名人数肯定要下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助理、MBA项目主任潘杰同时预  相似文献   

10.
梁兵山 《经营管理者》2013,(14):355-355
中国的适龄高中毕业生人数不断下降。但是中国高校不断扩招:我国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从97年的每年85万人,扩招到2006年的每年300多万人,一直达到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75万名,在14年的时间内由招生85万人/年激增到675万人/年。  相似文献   

11.
浅谈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MBA在中国的发展形势我国对MBA教育的研究始于1988年,这是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和试办MBA教育,并于次年首批被批准设立试点工作的9所高校开始面向全社会正式招生。迄今为止,全国先后有五批共89所MBA培养院校,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收人数也由1991年的86人增加到2004年的11639人。总体来说,我国MBA教育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MBA主要以招收有3-5年及以上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管理素质的各专业大学毕业生为主,并于1997年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干部开…  相似文献   

12.
杨俊杰 《经理人》2006,(10):2-2
2006年度中国最佳MBA排名如期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MBA界一件幸事。我们把MBA排行(包括EMBA排行)当作《经理人》的一项神圣的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商业目的。这份榜单承载着我们对中国管理教育的支持,对经理人群体成长提升的期望,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关注,以及我们的付出、汗水和成果。我国刚开办M B A时,学生来自企业高管的比较多,所以,老板班、总裁班曾经是宣传M B A的名片,“M B A培养的是C E O”也曾经被广泛地宣扬。如今,报考M B A的人员,主体变成了初级的管理人员,神奇的光环不再。中国哪有这么多合适的老板、总裁,可以一年年…  相似文献   

13.
MBA社区     
《经理人》2000,(4)
中国 MBA 统计据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统计,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 MBA培养试点院校(教育部批准)为56所,全国 MBA 累计招生23586人,在校 MBA 研究生总数18361人,其中在职攻读 MBA 学位的企业管理人员6178人,全国已经有4988人获得了 MBA 学位。2000年全国MBA报考人数为35416人,占全国研究生报考总人数的9%左右,是300多个专业中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全球 MBA 排行英国金融时报新公布该报对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2021,(2):36-39
MBA教育项目在国内各省的资源非常不平衡,而且MBA人才在市场的短缺也同样严重。因此,亟待有条件的商学院向MBA教育/学校密度低于平均水平0.2(个/百万人口)以下的省、市,增加、投放更多的MBA教育资源,同时,由于在MBA学生毕业前,各商学院的组织部门已为定向企业提前输送了大部分人才,因此流向市场的MBA人才更为稀缺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4,(12):8-10
“排行榜”是方向和标杆很感谢《经理人》在这个时候推出MBA排行榜,因为它为需要报考MBA的考生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国内顶尖MBA学院有了更为深入清晰的认识。另外,我认为MBA排行榜的推出,对整个MBA的教育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MBA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既有国外商学院的渗透,又有国内的横向伸展,整个国内的MBA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MBA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MBA教育的泛滥,现在几乎每所大学都在举办MBA教育,真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希望今后《经理人》能继续推出此类排行榜,并扩大参选范围,为我们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肖知兴 《经理人》2002,(7):34-34
名校MBA其实象一家巨大的猎头公司,披沙沥金,把人才先选出来。教育有一种功能是使受教育者进入一个更高的社会阶层。名校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在这方面占尽先机。实际上这也是MBA们付出巨额费用和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时间所购买的最重要的东西。杨绛曾经把社会比作一个蛇窟,每条蛇都尽力以别的蛇为垫底,爬到上层。几乎每个MBA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理。不能炼出金子,也要挑出金子 MBA的母校则把如何提高学校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婷 《经理人》2005,(8):102-103
MBA们要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最近,有位从国内某知名学府毕业的MBA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有着10年工作经验和名校MBA学历的他,原本以为找份好工作是十拿九稳的事,却没料到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屡遭挫败。最后这位仁兄发出了一句由衷的感慨:名校也不好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这封帖子引来了众多跟贴:同情者有之,嘲讽者亦有之,还有不少MBA现身说法。有人对名校MBA赞赏有加,有人对名校MBA嗤之以  相似文献   

18.
施建军  姚琨 《决策》2001,(5):16-17
MBA即工商管理硕士,如今在中国越来越火.报考或就读MBA,已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的新时尚,MBA教育自1984年在中国初见端倪,至今已经历了十几个春秋,国内的MBA教育已从1991年的仅有9所高校增至56所,全国范围的招生也从1991年的86人发展到去年突破万人,可谓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9.
田梦 《领导文萃》2009,(15):124-124
问题205:阿里巴巴网站是近年在商务电子领域里迅速崛起、业绩辉煌的一颗新星。创办初期,总裁马云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MBA人才。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陆续聘用了更多的MBA,不仅有国外的,也有不少是国内的。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MBA中的95%后来却被马云开除了。  相似文献   

20.
《经理人》2010,(9):96-101
20年前——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正式批准在中国设立MBA学位。次年,1991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等9所高校试行培养MBA研究生,开启了中国MBA教育历史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