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亚军 《阴山学刊》2001,14(1):16-20
《左传》中根据梦象、占梦经验和其它知识,利用直解、转释、反说等方法预言人事未来吉凶的梦占预言多所应验.梦占预言的记述和描写不仅在《左传》中起到系连相关材料、增强史籍可读性的作用,而且对中国古典小说戏剧和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左传》栽录有大量极为灵验的神秘预言,其范围包括星占、梦占、卜筮、相人等各个方面,从理性与常识的立场来看,这些预言既不可能是实录,又不尽是左氏的附会,与《左传》中借助贤人君子凭借“德”、“礼”原则进行的预言源流不同。在《左传》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大量分类编纂的专书,《左传》作者广采当时文籍,并卜书及杂占书、纵横家、小说、讽谏等,这些神秘预言应当所来有自,可能出自当时流传的卜筮、杂占一类的术数类专书。  相似文献   

3.
杨金波 《北方论丛》2021,(1):115-125
李惠仪《〈左传〉的书写与解读》以“征兆”指代预言,进而将《左传》中历史事件与叙事理想的实然与应然并存,解读为“解释的焦虑”,微观阐释有余,宏观考量不足。《左传》从刀简书笔史官文明中寻求大义春秋四方教化,“思而不惧”;《左传》中的预言,不是存在与反映的比附,也不是简单的预设与达成,不能等同于“征兆”。就思维模式而言,《左传》预言是经验的继承与集成:是先民对天人关系的探索,是道德人文的建立,是经世致用的思考;就文学方法而言,《左传》预言是应验叙事传统在特定时期历史书写中的呈现,具有伏笔、承转、省文等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4.
《左传》依时叙事.《左传》事始,或以具体时间,或以模糊时间.其模糊时间的体现方式有二:一为"……也",一为"初".在《左传》中,单字成句,起领起事件作用的"初"共有100处,一般通过"初+时间+结果""初+评论或预言"两种形式与正文结合.观察《左传》以"初"领起的事件,一则事发于清萍之末,又有祸起于萧墙之内,再则义见于因果之间.以"初"补入或插入事件是《左传》保证依经、依时叙事体例前提下,为使事件完整丰富而创设的叙事手段,基于叙事需要,也显示了作者主观结构事件的意愿,同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左传》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5.
占梦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语言方式,在从“兢于道德”的“上古”向“遂于智谋”的“中古”缓慢曲折的转化过程中,逐渐地渗透过春秋的各个政治领域,使春秋波诡云谲的政治生活带上几分狡黠色彩。从《左传》所记载的那些与梦有关的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梦曾经作为政治生活中的突出事件,在政治操作的各个重要程序中发挥了特殊的魔力。这是先秦的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与周代的梦占政治语言化相比,春秋时期对于梦占语言的运用,更显示出明晰的政治功能。占梦从段以前的与神交通,到殷时期的作为对神秘信息的解读,从周文王开始掌握梦占的政…  相似文献   

6.
清初《左传》研究的复兴,是明亡清兴的重大社会变革和明末以来"通经复古"和经世致用等学术风气双重作用的结果。其复兴的主要表现是:官方对《左传》的关注及其影响下的《左传》研究蓬勃兴起;以考据方法研究《左传》成果丰硕;毛奇龄、万斯大、姚际恒等著名学者对《左传》的关注。上述研究不但为乾嘉时期《左传》研究的鼎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易经》心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从《易经》的情感意志心理思想、思维 与观察心理思想以及梦占心理思想等方面来看,《易经》乃是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8.
庄丹  郭丹 《兰州学刊》2013,(8):106-109,10
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是《左传》评点学史上的全盛期,这一时期的《左传》文学评点有着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上的发展,即由感性的"悟"上升到理性的"法"。文章通过分析金圣叹前后期《左传》评点之不同美学特征,结合《古文观止》《左绣》《左传义法举要》等清前期《左传》评点学发展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左传》文学评点著作,揭示金圣叹《左传》评点在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史上的特殊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红霞 《学术论坛》2004,(4):139-142
春秋时期,《左传》还没有被作为书名,因为该书是解释《春秋》的,故仅沿用鲁史《春秋》的名字;西汉时,为与孔子修订的《春秋》相区别,人们称之为《左氏春秋》;到东汉,由于经今古文之争,出现了《春秋左氏传》的名字,人们简称其为《左氏传》、《左氏》、《左传》等。此后,《左传》因为作为书名简洁明了而被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0.
《春秋左传注》对《左传会笺》借鉴的方式是:有所增补、择为一说、提出异说、参稽比勘。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可见《春秋左传注》与《左传会笺》等旧注疏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并为正确评价《左传会笺》的贡献和深入理解《春秋左传注》的学术成就提供别一种角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春秋》与《左传》经传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左传》是否《春秋》之传。虽然《左传》解经不同于《公羊传》和《谷梁传》,但《春秋》和《左传》不是两本独立的书,《左传》也不是一本伪书,更不单纯是一本史书。参照《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可知《左传》不仅”以义解经”、”以事解经”,还”以礼解经”。  相似文献   

12.
贾谊实际上是西汉最大《左传》学派的开山祖师。贾谊是构建西汉《左传》“传训故”特色的先师。贾谊《左传》学著述早佚不传,其关于《左传》之遗说俱见《新书》。贾谊《左传》学派薪火相传,然至两汉之际,终于晦没。其晦没主要原因在于刘歆《左传》学派的形成与兴盛。  相似文献   

13.
战国诸子对《左传》的传播处于《左传》传播史的早期阶段,诸子根据论说需要,对《左传》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征引与改编,这种改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左传》不同程度的传播,成为《左传》传播史上不可忽视的元素,并对汉代的《左传》的多层面传播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14.
杨华 《云梦学刊》2013,34(1):97-100
从《左传》谈论礼、乐(舞)的过程中,可以窥见其所蕴含的“人文”本自天地、以“致中和”为美学原则的观念,并从某种程度上间接地折射出《左传》对文章的看法。而《左传》谈论《春秋》的写法则从正面反映出其“两极共构而致中和”的文章观。《左传》讨论“和”与品诗等言论进一步佐证了其所秉持的文章观。《左传》的文章观同时也反映在其自身的行文方式上。《左传》的文章观对解读《左传》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汉《左传》学,因其所处之特殊的学术政治环境,形成了不同于后世的特征,在经学方面,它表现出特重训诂、自觉向政治靠拢及与今文经妥协等特点;在史学方面,两汉史家多自觉从《左传》中汲取营养,为《左传》的史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李卫军 《兰州学刊》2009,(12):203-205
《左传》兼具经、史、文之特质,其评点著作颇丰,且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左传》评点始见于南宋,止于清末民初,其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明万历以前,是《左传》评点的形成期;明万历至明末,为《左传》评点的发展期;明末至清乾隆时期,为《左传》评点的全盛期;清嘉庆至民国初年,可称《左传》评点的延续与余辉期。  相似文献   

17.
廖平在《左传》的今古文归属问题上的认识有前后的明显变化,在关于《左传》是否为解经之书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对《左传》从史学著作到解经之书的认识变化。廖平论证《左传》为解经之书的方法,就是将《左传》的内容分为记事和义例两大类——记事为《传》,义例为《说》。从而解决了经学史上《左传》是否为解经之作的疑难。把历来被认为不传《春秋》的《左氏春秋》一变为解经的《春秋左氏传》了。  相似文献   

18.
战国诸子对《左传》的传播处于《左传》传播史的早期阶段,诸子根据论说需要,对《左传》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征引与改编,这种改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左传》不同程度的传播,成为《左传》传播史上不可忽视的元素,并对汉代的《左传》的多层面传播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19.
《左传》礼制与《周礼》所记相合处共161例,这就很能说明,《周礼》中的大部分内容与《左传》所反映的时代相去不远,反映的是古礼的真实面貌。《左传》《周礼》当中"禘祭、宗庙祭祀立尸、亳社、雩、赐鬯"是周礼;"饮至、朝会盟祭祀路过山川、烝"是春秋时期的礼。《周礼》与《左传》礼制不合者,有些是后代的变礼,有些是战国、秦时期,诸儒想恢复古礼的附益之文,但这并不能就此否定《周礼》与《左传》不合之礼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左传》是先秦一部重要的典籍,可谓是有周一代史官文化的结晶,也是记录周代文化最详尽的著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于两汉或隐或显,以其本身内容与价值上的优势,一直传承不绝。汉代文化就包孕着《左传》的种种文化因素。如《左传》"著将来之法"对汉代经世致用文化,《左传》"崇礼宜乐和"对汉代礼乐文化,《左传》"蕴美学因子"对汉代审美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