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庄子学说本意不在论审美欣赏,而更多的是政治哲学,但其包含的智慧是丰富而普遍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欣赏理论和思想。庄子认为,审美欣赏的本体源于“道”,审美欣赏的主体是体道者,审美欣赏的本质是体道之人对“道”之美的世界自然之情的投注,与“道”之美的境界相融与契合,因而庄子对审美欣赏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具有独特性。庄子关于审美欣赏的理论是“道”之哲学向美学的生发和演化。这种美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寻求美、提升生命的质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释庄子艺术美学思想的框架结构由三部分组合而成:一、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二、艺术创作客体的审美风格;“自然”、“素朴”;三、艺术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得意”、“忘言”。全文力图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解析庄子的艺术哲学、艺术精神对其艺术美学思想的理论导向和规定。  相似文献   

3.
人类求“是”的哲学思想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哲学思想由片面走向全面,由传统哲学走向生态哲学时,以哲学为根基的美学理论与艺术理论也必然发生变化。美学理论其探求的范围从纯粹艺术领域拓展到整个生态系统,审美心理机制、审美价值、审美方式、审美目的等都得到拓展,形成拓展美学理论。在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及新出现的大地艺术、环境艺术、成品艺术等新兴艺术实践形式的共同作用下,艺术理论也由传统艺术理论发展到生态艺术理论阶段。主要由生态艺术哲学与生态艺术批评构成的生态艺术理论重植了艺术的生态之根,恢复了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美学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是融为一体的。老子哲学的“道法自然”,蕴涵着他的审美观念、审美判断与审美情趣。因此,对老子美学思想的特征和意义的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老子总体思想的认知与索解。由老子高扬自然的审美观念,物我两忘的审美判断、还纯返朴的审美情趣所组成的美学思想,正是和他“取法自然”的哲学宗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庄子技术思想博大精深。在庄子哲学里,“道”是世界的最高本体,也是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道通为一”是庄子技术价值创造的本体论基础,“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以天合天”是人工巧夺天工的要旨。庄子最早意识到技术的两重性,反对“以物易性”,是技术异化思想的先知先觉者。庄子奉行以“道”释“技”、假“技”求道、由技而道、“技进乎道”的基本立场,追求技术的艺术、审美和养生价值,认为技术价值的真谛不是功利,而是“体道”、“得道”和“成道”。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兼文学家,他对中国美学、文艺思想的影响,是其它先秦诸子无法比拟的。《庄子》①一书,本来是论述庄子之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它却往往为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所引述,甚至奉为经典。因此要透彻地研究庄子的哲学,就必须同时从美学、文艺的角度去入手;要透彻地研究庄子的美学,就必须从庄子哲学的整体出发,以探索庄子之道论与美学、艺术规律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局限于《庄子》关于  相似文献   

7.
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美学观点同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道”有着直接的联系。“道”是老子以自然之美为核心内容的美学思想的出发点。老子的美学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然美学思想和自然审美观。老子的“道法自然”说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念、审美认识、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方式和审美目的,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际上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8.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庄子的美学思想并不是自觉意义上的美学,整个一部《庄子》并非为美的问题而作,庄子的学说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探讨人类生与死,以及如何完美地生与死的学说.在庄子的学说中,其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恰与艺术的精神达到了某种内在的神合.①正是这种神合,才使庄子的哲学为后世无数艺术家遨游其中;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把从庄子学说中提炼出来的有关美的本体的思考称为庄子的美学本体观.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把握庄子的美学本体观,必须将其放到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来考察.  相似文献   

9.
《庄子》散文以其奇特瑰丽的想象,构筑了一个超脱于生世的理想世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都蕴含在他精心构建的散文意象中,并创立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其美学思想、艺术气质亦对后世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有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庄子美学研究几乎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庄子哲学就其强调主体的超越性与自由性而言实为审美哲学。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心斋”、“物化”、“游”,已被很多论者作为审美描述的方式加以研究。笔者试从以上诸范畴相互联系的角度作一系统审视,以阐明其内部关系及美学价值。一、“心斋”论“心斋”作为《庄子》内篇的主要论述对象,是庄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复观先生认  相似文献   

11.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资源。王国维因康德、叔本华的非功利、无欲审美观联想到庄子的物我合一;宗白华以柏格森和歌德的生命哲学为先导,发掘了道家的生命精神,又以"象征"理念贯穿了他对哲学与艺术的共同体认,将庄子的艺道合一思想和老子"虚无"理论融入意境理论体系;叶朗则因了明确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史建构目的,极大程度地开掘了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美学内涵,并赋予意境以新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走出灰暗的“人间世”──对庄子生存哲学的一种解读孙月冬在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中,不少人认为超现实的神秘的“道”是庄子的思维重心。其实,庄子哲学浓缩着他对生命存在的深刻体察和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当庄子立足于现实来关注生命时,他感到生命的异化;而当他要...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天论”即“自然论”亦为“道论”。庄子认为“天”是“美”的本源 ,其“天论”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价值依托。基于此 ,庄子推崇素朴美、自然美、大美 ,以此作为对当时社会审美文化感性化、生理享乐化倾向的反拨与否定 ,对审美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论庄子、屈原的自我悲剧李清章(天津电视台新闻部)庄周与屈原以其辉煌的思想和艺术在中国思想史及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庄子的道论是古代思想家的探索和开拓的典范,其“道”论的最终归宿,实质上是论述他的人生态度,“是他对社会政治问题看法的一种哲学概括,他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庄子》神话的真正用意及与其思想主旨的关系,采取了文献解析方法,通过对神话思维和生命哲学的分析,指出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为充分而深刻地传递其生命思想,《庄子》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神话由此成为《庄子》文本的重要组成,借助于神话庄子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得以呈现,其中浑沌故事、鲲鹏神话、不死鸟神话等对生命原初本然之"道"、生命自由与永恒等生命哲学思想的彰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基本观点 ,并把对道的体认与人生联系起来 ,提出了“游心于物之初”的命题 ,并把“朝彻”、“见独”、“心斋”、“坐忘”等作为体道功夫。通过直觉思维的方式在体道的过程中又显示了其思想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7.
庄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将道家哲学思想推向另一高峰的集大成者。而“化”作为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具有深刻内涵与流变思想。在庄子处,“化”论是其分析世界的主要方法与核心脉络,而如何确定人的生命真意,避免失性于“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满,是庄子关注并给予了回答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庄子“化”论视角对“形与心”进行诠释,探究庄子对人二重之患的把握,会意庄子以“气化、形化、物化”对人本身之在的刻画,进而领悟庄子成就真人的真谛,即化形以丧己、化心以逍遥,并以此厘清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演进,进一步掌握庄子的思想真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于《庄子》内篇的分析,该文特别注意到了庄子哲学不同于老子哲学的地方就在于庄子非常重视对于人和人道问题的研究。其中的核心就是庄子逍遥思想的提出。逍遥思想的关键不仅是顺其自然而且还有一个超越自然的问题。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庄子哲学思想不仅继承了老子主要哲学思想,而且还在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这两个方面创新与发展了老子哲学思想,使得老子形而上的道气思想真正成为了形而下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和根据。这样,老庄哲学才能够成为中国人生命或生活中的别具一格的样式。  相似文献   

19.
庄子并不是文艺理论家,这里所谓的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不过是借用现代的习惯用语,来指称《庄子》一书中所涉及到的某些文艺理论方面的言论罢了。《庄子》一书虽直接论述“美”的言论不多,而且直接谈论艺术和艺术创作的言论也很少,甚至连很少的谈论艺术的言论也并不是有意在讨论艺术问题,而是作为论证他的哲学思想的例子而存在的。但书中关于哲学、人生、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论述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文艺学意义,它被后世理论家运用于美学、文艺学领域,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其与文艺美学有关的言论及其在后世的影响试作粗略的评述。 一、崇尚自然之美,反对人工雕琢 庄子反对人为的,损伤事物自然本性的雕饰之“美”,而主张体现淳朴天真的自然之美。庄子认为,世间万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体现着“道”。“道”是现实世界之美的根源。美就是“道”,“道”是绝对的“大”和“全”,是自然,因此,美就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通常说的自然界的山水景物,而是指天地万物形成的自然本质及其天然形态。这种自然之美,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大二全。先说“大”。庄子认为“天地之美”才是“大美”。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  相似文献   

20.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美学中,并成为各种艺术描述和解释的基本术语和逻辑起点。在美学中,“道”的主要意义有三层,即艺术的存在依据、艺术的创造法则和艺术的审美境界。而艺术本身,则相应地被视为“道”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