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林白、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她们通过对传统男权意识主导下的社会生活进行探讨与分析,进一步肯定了现代女性的自我价值。她们颠覆了传统温顺贤惠的女性形象,成为具有复杂情感世界、充满蓬勃生命力的"另类"女性。  相似文献   

2.
李冶、薛涛、鱼玄机都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也是唐代女性诗人中最高成就的代表。她们亦道亦妓的生活方式、自由而广泛的社会交往,对她们诗歌篇什的丰富、艺术水平的提高、题材的扩大、内涵的深厚以及作品的流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丁玲和萧红作为同时代女性作家的代表 ,都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并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 ,对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男权社会进行了声讨和控诉。但她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丁玲关注的是知识女性的命运 ,侧重表现她们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叛逆性 ;萧红则更关注农村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侧重表现她们的卑弱、顺从和麻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欧洲大陆掀起了女权主义运动,为世界上女性同胞争夺属于自己的权利和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自此女性解放的浪潮逐渐影响到各个国家的女性,女性逐步成长起来,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不逊色于男性,她们再次走上了社会舞台.伊丽莎白、简·爱和思嘉就是于各个时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女性主义思想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她们代表了女性的成长历程,是19世纪到20世纪女性觉醒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她们都留下了具有强烈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品。她们的女性叙述话语具有巨大的差异,秋瑾的女权思想表达强烈,汪洋恣肆,倾泻而出;而伍尔夫的作品则是徐缓有度,条分缕析,学理性强。造成她们女性叙述话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个人气质及生活经历是造成她们女性叙述话语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是否充分自由地享有休闲生活是反映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并与女性的地位休戚相关。对于城市已婚职业女性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休闲在她们的生活中实则体现出了一种明显的差距,她们参与休闲生活的质和量都不高。分析与审视制约她们参与休闲的社会制约因素,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西游记》中,虽然对女性人物泼墨不多,但在有限的字里行间中成功塑造了众多和小说同样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女性人物。她们虽然类型、性格、功能迥异,但她们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处处以女性之美与儒释道融合为代表的中国人文传统深度契合,能有效地折射出她们所承载的文化因子,同时也为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西方女性的文学形象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上,张爱玲与梅娘并称"南玲北梅".她们的创作都侧重于关注大千世界中女性生活的纷繁世相,剖析女性的内心体验和所受的压迫,从而表现出突出的女性意识.然而由于两人的人生经验不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不同,她们的女性意识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出了"苍凉的"人生经历,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男性的压迫和女性的奴性给予了冷静的观照;梅娘则怀着对女性的同情和关爱,在对女性的出路进行思索的同时,给予男性近乎绝望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围城>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可以说是先进的、时髦的女性代表,对她们的思想状态、生存环境、经济、社会地位进行剖析,一方面可以再现妇女在当时动荡社会中的真实生活面貌;同时又能揭示钱钟书先生的女性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张氏四英是常州派女性词人群的代表.她们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文教兴盛的常州地区,受到良好的传统儒家教育.她们的词作是情志的自由抒发,既有女性的自觉意识,也寄托了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精神.其词笔秀逸,得碧山、白云之神.她们以创作实绩有力地实践了常州词派的理论,为我们全面认识常州词派提供了另一种典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海岛妇女生活方式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是中国广大渔农村妇女生活最跌宕起伏的世纪。海岛妇女,作为其中的一群,她们的生活与当时社会总体生活方式是一致的。但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渔民老婆”这个独特的身份标志,在1949年前、1949-1978年、1978年后三个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富于海岛特色的生活演变图景。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价值观念,构成了四代海派女作家不同的创作阶段,但是上海独特的文学生态环境和女性天性中带来的对都市的迷恋和认同,使得上海在她们笔下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世俗性和欲望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造成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状况,由此形成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新的群体。她们在政治生活、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地位从以前次要地位转变成现在的主要地位。角色地位的转变给留守妇女带来了生活、精神的巨大压力。针对留守妇女存在诸如角色转变所带来的新问题,应该加大对留守妇女生活的帮助和扶持,加强农村社区安全建设,排遣其生活压力,丰富其文化生活,提高其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汉代画像石 (砖 )有大量的表现汉代妇女生活的画像 ,主要有神话传说中的妇女形象、贵族妇女形象、劳动妇女形象、历史故事中的妇女形象、侍女形象、乐舞百戏中的艺伎形象六种类型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妇女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女性获得了离婚的权力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城市,妇女们纷纷主动要求离婚。但实际上,平民女性要实现这一权力却面临着举证、经济困境及子女问题、离婚后的出路等各种困难,以致令其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6.
德莱塞和王安忆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的著名作家 ,在《嘉莉妹妹》和《长恨歌》中 ,他们都把女主人公放在大城市的背景下进行描写 ,对她的生命历程、感情纠葛作了细致的描绘 ,揭示了女人与城市、消费的关系。从女人与大城市的故事中 ,我们可以看到女人的漂泊史、沧桑史 ,也可看到两位女主人公性格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老舍小说《离婚》中刻画了两组女性人物形象:一组是生命被男权中心社会肆意践踏,生命意识淡化乃至沦丧的旧女性;一组是女性生命意识在生存与精神压迫的双重困境中突围、挣扎着醒来的新女性。在封建旧道德与男权文化的压迫下,她们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人生悲剧:前者背负沉重的生命之枷以致被侮辱被损害;后者虽然发现了自我,并企图寻找自我,仍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的社会文明,承先秦之余绪,开魏晋之大端。因此,两汉平民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男尊女卑的倾向十分明显,构成主流,另一方面汉代的平民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又有一定的自主地位,主要表现在结婚择夫、离婚改嫁、夫死再嫁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其一,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完善,正统封建伦理观念的日渐盛行,女性地位呈现出递降的趋势;其二,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束缚尚浅,统治者具有开阔的胸襟和气度,更重要的是汉代妇女广泛参加社会生产,成为汉代社会生产的主要创造者。  相似文献   

19.
对湖南省高校女教授的空余时间、生活幸福指数以及焦虑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得知大部分高校女教授存在不良生活方式,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她们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中以缓解与减轻生活压力,促进妇女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惠芳是一位守望乡土的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她依据女性切身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以荡妇为基本特征的乡村女性世界。概括为三类人物系列:一是在越轨的行为中,蕴含着对精神境界的向往与提升;二是在情欲的驱动下,表现出对生活法则与道德规范的大胆蔑视与叛逆;三是采用传统的偷情或调情方式获取生命激情的宣泄和满足。在作者笔下,所有女性都无法逃脱既定的悲剧命运。在当代文坛上,孙惠芳所表现出的女性体验、生命视角与人性关爱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