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校报副刊作为校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文艺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展现着兼具学术气息和青春朝气的大学校园文化特色.校报文艺副刊不应当是其他几个新闻版面的机械延伸,而应当立足校园文化,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要抓住营建校报网络电子版的契机,协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浅论校报副刊的特色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校报副刊的特色与建设马会超一、校报文艺副刊的地位和现状高校校报的副刊在整个校报编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校报副刊本身的特点、校报的读者群、作者队伍和作用所决定的。从数量上看,全国近八百家高校校报几乎家家辟有副刊版,而且许多副刊还有体现自己特...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高校校报文化版面主要以文艺副刊形式出现,其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琐碎,往往成为新闻版面的补充甚至附庸.为加强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创新,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级报刊《光明日报》主要文化版面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光明日报》文化版面相关文章数、配图数、栏目数均大幅度增长,选题策划紧扣国家文化政策,稿件类型灵活多样,注重深度报道和发表评论性文章.由此可见,要开拓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新天地,就不仅要重视高校校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要加强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选题策划,加大文化版面的配图数、栏目数,精心打造高校校报的视觉文化,同时加强校报文化版面编辑队伍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党委和校行政的喉舌①。它是高校党委直接领导和掌握的宣传工具之一,在高等学校德育教育中,可以说是一方坚强的阵地。这是高校教育人士和高校校报界已充分认识并肯定的论断,在客观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在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报发挥的作用,高校校报界人士也有所认识,一些从事多年校报工作的同志还撰写了有关方面的论文,从理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纵观整个高校校报理论界,至今还未有人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刻而全面的研究。我是煤师院外语系三年级学生,自大二以来就受聘担任校报文艺副刊编辑,下面…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校报副刊办刊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高校校报副刊舆论引导能力,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总结近年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报副刊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从贴近实际原则、增强新闻性、坚持以人为本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高校校报利用副刊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提高副刊版面的新闻性是高校校报副刊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新闻性与文艺性的有机结合是办好校报副刊的关键;校报编辑对副刊应从内容和版式两个方面进行策划,增强副刊版面的新闻性,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副刊是校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办好校报副刊,应注重它的思想性、新闻性、文学性,在版面上应坚持图文并茂,同时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在大学校园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以其独特、高效、便捷、互动和图文并茂等特点,打破了校报在高校内作为主导媒体地位的新闻传播格局。研究和探讨网络媒体对校报的挑战,对于确保校报在高校校园媒体中的主导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闲性是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基本属性。最初见诸于报端的副刊性质的文字,完全是提供给作者或读者消闲、解闷的。中国第一张文艺副刊《消闲报》,立足于当时文化市场的需求,明确提出了“遣愁、解闷、醒睡、除烦”的办刊宗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消闲性的文艺副刊遭到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报纸文艺副刊既注重消闲性,又不失去文化品位,是一种很高的理想追求,也是始终困扰着编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在引导校园文化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指出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各种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发挥高校校报的引领、沟通、宣传教育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实现对校园文化的正确、及时的引导,更好地促进校园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其理论的发展的分析和阐述,认为翻译实践中直译与意译方法的运用是对立统一,缺一不可的。交际翻译以传译原文的信息为重点,意义优先于形式,此时用意译。而语义翻译既要试图涵盖所有的原文意义,又要尽力保留原文的形式,此时则要采用直译方法。直译是基础,意译是直译必不可少的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大刊Nature编辑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具有百年连续出版史的“国际大刊”即英国科技期刊Nature的办刊分析,指出其具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体现综合性科技期刊的鲜明特色,编辑人员在改稿上体现出Nature独树一帜的文字表述风格,这家期刊在用稿上让责任编辑确有权责,在发稿上特别强调了出版速度等等,并谈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该向Nature学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上园派"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诗歌理论群落之一,是继"传统派"、"崛起派"之后形成的具有中间道路特征的诗学流派.它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和<诗刊>的诗歌观念、<诗刊>举行的一些诗歌活动、<诗刊>的有关编辑人员等有着密切关系,是文学期刊推动文学观念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诗刊>这个阵地将这些诗论家集中在一起,又通过这个阵地将他们的诗学主张推向读者.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学报编辑的水平和办好高校学报,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要求进行了研究。认为学报编辑必须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编辑必须建构起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选题、审稿,必须具备精湛的语言文字能力、外语水平。同时,还要学好、用好计算机和网络等编辑工具,掌握编辑技能,以满足编辑工作的需要。高校的学术氛围有利于编辑学术水平的提高,每一个学报编辑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修养,争取做一个学者型编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期刊网》资源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期刊网》首创期刊论文大规模集成化信息服务的模式,建立了网络学术传播的新体系。具有学科分类齐全、范围广泛、检索功能强大的特点,补充了传统学术传播的局限,已为教学与研究型用户所高度依赖。但在期刊网的数据规范、制作质量与效果、文字垃圾、信息时效性以及扩展许可协议增加期刊收录量等方面亟需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靳义增 《南都学坛》2002,22(3):84-87
随着全球文化共识的达成 ,世界通用语言符号的形成和电子传媒在文学上的广泛应用 ,文学全球化的进程就会加快。文学全球化对中国文学而言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文学应理性地审视把握 ,通过与外民族文学自觉的交流和借鉴 ,坚持文学个性 ,创造文学精品 ,增强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学竞争能力 ,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使中国文学及早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视野下文学批评的跨媒体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媒体走向大众化时代的环境中,构建跨媒体传播的多元话语的文学与文学批评成为必然。文学批评走向大众传媒,也就更加接近于大众,媒介的功能使批评的功能得以拓展;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使作品与受众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回馈机制,构建起批评的介入平台;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应冲破单纯的学理型、研究型或精英层的束缚,开拓广阔的话语渠道;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应具有强烈的精神建构特点,尤其是在媒体批评为市场所左右时,文学批评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则引领着大众审美走向,充当着精神守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阐述在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下,直译模因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其载体——直译文本做出的三种变异:能直译就直译;直译加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相似文献   

19.
功能派翻译理论与直译标准的辩证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派目的论的理论开创了翻译策略的新视角,但历来与"直译"、"忠实"等概念无缘.事实上,功能理论仍然从属于"忠实"的翻译理论体系,是在更宏观的层次上坚持着更广义的"直译"标准.功能理论中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忠实"要素,功能派理论与直译也存在着深层的亲缘关系,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产分期付款买卖的普及和分期付款合同的特殊性,对普通买卖合同动产分期付款买卖的法律适用规定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应引入分期付款所有权保留制度作为法律没有特殊规定和当事人没有约定的补充。保留所有权条款给人一种字面上的误解,实际上它是一种对所有权的再次取回,把其称为取回所有权条款比较合适。最后论述如何理解我国《合同法》第167条第2款的"使用费"和使用费数额的计算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