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一个国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重心必将沿着"小政府,大社会"的趋势发生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然不能包办一切社会事务,因此必须寻求一种非政府力量与之合作管理社会。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NGO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政府与NGO之间的关系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NGO职能和政府职能之间关系现存问题的讨论,阐述新形势下二者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工业污染向其他一些地区转移,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企业和民众三个主体产生利益冲突,在博弈过程中没有达到利益均衡。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是政府的一大难题,亟需寻求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因此,建立一套协调治理模式是必要的:需要构建政府与民众从博弈到合作的模式;需要构建政府与媒体的合作模式;需要建立政府与环保NGO合作模式。把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民众、媒体和环保NGO协同起来,形成一种合作联动关系,共同参与治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起来。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中形色不一的NGO积极行动,为研究NGO参与社会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NGO与政府合作开展灾害治理,在互动过程中相互适应,同时NGO在此过程中也会面临多重困境。以L组织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例,在分析L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互动适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L组织参与重建时面临的信任困境、理念困境、诉求困境、管理困境和适应性困境,在此基础上运用合作主义理论探讨了NGO在参与社会治理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构造。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GO(Non 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即我们常说的非政府组织,它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一般生机勃勃,在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在政府逐步退出市场从而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进行资源配置的时期,如何与新兴的NGO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日益成为我们公共管理界研究者、学习者关注的新问题。本文除了从NGO的意义上分析其重要价值之外,还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政府应当与NGO建立协同发展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政府与NGO非政府组织在扶贫领域的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政府与NGO各自的优劣势以及相互合作的基础,找到了政府与NGO合作实施扶贫的模式,为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公共管理主体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治理理论,对区域公共管理主体间合作关系模式做了初步探索,认为区域公共管理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包括政府间合作和政府与NGO间合作,前者可以采取项目合作、行政专区、城市联盟等方式,后者要注意合理分工、利益平衡、责任共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环保NGO对政府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在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模式中,一个主要成员脱胎于体制内的环保NGO,通过合法性话语的建构、合法性身份的建构、公众动员的政治边界维护以及充分发挥媒体合法性建构的作用等得以影响、监督政府。研究发现,环保NGO之所以能对政府采取既合作又监督的行动策略,关键在于其核心成员的两栖身份实现了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统一。但这种环保NGO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灾后重建过程通常是依靠国家行政系统的力量来实现的。但是随着近年来严重自然灾害的频发,受灾面积不断扩大,灾害后果不断加重,致使灾后重建的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每年因灾生成的大量灾民,加上原有的贫困人口,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巨大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NGO组织的力量,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合力,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并完成灾后重建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是,由于中国NGO组织的建设起步较晚,与政府的合作形态尚在磨合之中。究竟这种合作形态如何建构?主要的合作形式有哪几种?特别是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以灾后重建为对象的互动形式和效果如何?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中国NGO组织与政府合作应该选取哪些模式更为有效?显然,这是我国社会管理机构和NGO组织发展进程中都必须回答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工具理性的合作治理,不是一种固定化、理想化的模式,而是一种不断变革的趋势。依据政府权力谱系与社会公民性程度这两种维度,可以把合作治理划分为权威型合作与民主型合作这两种基本类型。权威型合作,即权威型国家与臣民型社会之间的合作;而民主型合作,即民主型国家与公民型社会之间的合作。权威型合作与民主型合作由于在制度安排和社会形态上的基本差异,因而在合作建构、合作关系、合作结构以及合作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别。  相似文献   

10.
“善治”描绘的是国家与社会之间一种良好的合作状态,是社区发育、社会和谐的指针和风向标。善治语境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强调多元嵌入、参与合作,社区NGO作为维系社区生命力的纽带随之成为治理主体一极。政府权力边界模糊、市场机制扩张引致社会力量分化,网络生存空间缺失、治理主体单一、信任危机隐形存在,置于治理视野下的社区NGO困难重重。社会资本理论在突破理性经济范式的基础上强调沟通文化的解释力,以网络平台搭建、合作、信任等范式为核心信条,为阐释社区NGO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创业合作关系的建立,合作的稳定性,以及对合作关系潜在不稳定因素的治理方法, 认为分析合作的基本要素,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合作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进行治理,尤其在 创业合作这种形式中,中央权力往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权衡其利弊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2.
和谐:道家上下级协作关系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认为和谐是不同事物相互依存的完美状态,道有和谐的作用和功能。道之和谐作用在上下级关系处理上的外显,仰赖于尊道守道原则。在道家看来,尊道而行的上下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车轮毂辐的协作关系。这种上下级协作关系的精髓是管理者无意于对被管理者横加控制或任意干预。以道的和谐之用为形上根基,上下级借助其合乎于道的协作关系,能够实现彼此和谐、组织和谐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以6省份72项合作农业推广项目为样本,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并引入项目复杂性作为调节变量,实证分析了组织邻近性对农业推广合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推广项目复杂性显著负向影响合作绩效,组织邻近性则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绩效,且项目复杂性在组织邻近性与合作绩效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形态使得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由传统的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但是网络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交易关系,而应当是一种以信任治理为基础的合作关系。网络组织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开放性、信息共享性、协议性等特点。文章从网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入手,通过对网络组织的稳定性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简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Shapley值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风险分配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供应链的合作伙伴的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对供应链中的收益和风险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供应链合作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利用博弈论中的Shap ley值给出利益与风险分配的计算公式,以便合理设计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分配机制,最后通过实例阐明分配机制的应用,并提出培育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关系的分析是垂直营销研究的重要内容。来自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基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工商关系的内容已经发生变化,工商冲突有了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研究表明,自有品牌条件下强零和弱供的工商关系还将持续,但是工商关系的调整同时给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制约。共同的市场压力迫使双方必须致力于构建合作共生的合作关系,品类管理、供应链管理、高效消费者响应等一系列现代营销思想和管理手段为构建合作共生的工商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毕节试验区小坝汽车产业集群是以贵州力帆时骏振兴集团为龙头企业,通过以商招商形成的汽车产业集群,合作企业和龙头企业之间存在直接的利益竞合关系。通过合作博弈分析探讨了如何保障龙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兼顾各合作企业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个体利益;如何保障产业集群支撑点——政府的利益诉求。龙头企业、合作企业与政府的利益均衡,是小坝汽车产业集群和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农产品对接体系博弈模型,可知在重复交易中,只要各方都关心彼此的长期利益,就会采取帕累托最优的策略,使得各企业的合作行为取代不合作行为。对对接组织之间的竞合效应进行分析,可探索如何通过组织协同,实现农产品从市场到生产基地的高效对接。  相似文献   

19.
当前研究适合跨组织资源优化配置的合作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以提高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提出了面向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合作制造模式。面对后技术经济范式阶段,相对于其他先进制造模式,其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制造环境变异性、制造能力有限性和制造文化差异性这三条路径探讨了合作制造的形成机制。在分析合作制造在资源配置的行为取向的基础上,研究了跨企业资源配置的诱导功能。最后借助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基于合作关系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一个阶段性组合式移民村庄为例,分析移民村庄社会资本与金融互助社治理之间关系。研究发现,丰富的社区社会资本是金融互助社治理有效的社会基础。阶段性组合式移民村庄的社会资本处于不断的发育过程中,社区社会资本存量较低;社会资本的不足影响了村庄互惠网络的形态,形成了连通性较差的小世界网络;这种互惠网络使得金融互助社的间接互惠机制和直接互惠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使得金融互助社陷入逾期不归还货款的治理困境。因此,移民村庄的金融互助社要实现有效治理,应注重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