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主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1997—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因此,中国应继续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围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差异化发展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需要将创新能力评价与创新优势识别进行综合研究。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起包括5个维度、13个指标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竞优评析方法对评价指标分类赋权,与2014—2016年间成立的14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比较评价和优势分析。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呈现明显三级分层,长三角和珠三角仍是全国创新高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处于下游靠上位置。(2)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创新投入和开放创新不足对创新绩效产生明显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动态评价体系构建对引导政府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推进人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人才工作的基本遵循为切入点,从创新环境、绿色环境、开放环境、协调环境和共享环境准则层构建包含10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评价方法,对2011—2015年合肥、芜湖、蚌埠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发展环境进行动态评价,对其人才发展环境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环境发展不平衡,彼此间差异明显,并且影响每个示范区人才环境的因素各异。因此,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优化政策,缩小各示范区之间的差距,推进其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否真的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途径产生影响.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类指导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部的跨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5.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否真的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途径产生影响.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类指导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部的跨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2362个区县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影响,探讨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大气污染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设立通过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缓解大气污染程度;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正向调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对大气污染程度的抑制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在东北部、东部地区以及农业发展规模较大地区会对区域大气污染有显著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农业发展规模较小地区抑制作用并不明显。本研究对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的有序推进及区县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路径探索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科技金融作为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结合,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的重要支撑,也是示范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在分析示范区战略定位及其科技金融需求基础上,剖析了武汉东湖等示范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并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设对策进行了探讨,以助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即将批准苏南建设我国第五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区域发展规划中又一个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江苏又一次重要发展机遇。苏南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先要学习和借鉴"老大哥"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从国家、江苏和苏南自身的发展战略出发,明确目标定位和重大意义;同时,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树立雄心壮志,采取创新举措,探索新路,破解难题,精心建设,争取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也面临着众多困难。政府为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但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之间不协调、政策执行力差等问题依然突出。基于调查数据的研究,政府应当重点实施财税政策,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适应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需求,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收益,促进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影响我国自主创新困境的制度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需求层面市场的双重分割产生了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削弱了有效需求对自主创新的"引致"作用,供给层面垄断所产生的资本和人力资本错配通过"挤出"效应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以及自主创新水平。因此,消除市场分割,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是我国摆脱自主创新困境,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经济系统中,进口贸易和FDI是获得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把握自主创新、进口和FDI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双重角度来理解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开放的系统,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分析自主创新、进口和FDI三者的动态关系,有利于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设国家海洋自主创新示范区是青岛蓝色硅谷发展的高端战略定位,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为此,应通过省市协力,建立国务院指导的省部蓝色硅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争取设立为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取建成为国家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打造成为全球海洋科研资源的链接平台,并采取支持青岛市申办以海洋科技为主题的注册类世博会等战略举措,全力支持青岛蓝色硅谷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加快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更好地发挥其对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特别是针对这些地区更是采取了特殊的优惠民族经济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但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中,由于政策管理者、政策受体以及政策执行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政策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达不到预期目的、同一政策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同一政策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施行的效果不一样等明显的政策"波尾效应"现象。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阐述了国家民族经济政策波尾效应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表现,剖析了产生"波尾效应"的原因,进而提出减轻和消除民族经济政策波尾效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与政府推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人民政府为将皖南地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决定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根据国内外经验,皖南示范区建设将经历启动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4个阶段,其主要动力源由启动期的政府号召型、形成期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期的混合型(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兼容),再升级到成熟期的市场主导型。皖南示范区在“十二五”属于形成期,安徽省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推动作用,实施政府主导战略、重点突破战略、国际化战略、文化优先战略、企业集团化战略,并在宏观管理层面与产业发展层面推行配套的政策与措施,如创新区域管理体制与机制。推动旅游一体化进程,制定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政策、项目扶持政策,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徐毅  姜长运 《调研世界》2023,(10):31-44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城市电商化已经成为助力低碳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我国283个城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电商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电商化显著减少碳排放和提升碳效率,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电商化对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东部地区城市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说明城市电商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效应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和提升城市的碳效率;进一步空间效应检验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不仅促进了本城市的低碳发展,还对周边城市有着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并助力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北省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战略决策,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打造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一系列重要载体,把各市州关系全局的发展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统筹集成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泛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比较与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历史背景下,安徽由于其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历史必然。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在泛长三角地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速建成创新型区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是进一步推进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地理、产业、要素、政策以及时间这五个维度来考虑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加快泛长三角创新体系的建设,有利于长三角区域和安徽的无缝对接与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创新创业发展对于促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实现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城市面板数据, 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 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示范区政策的创新创业效应。研究发现: 示范区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的创新创业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都证明了本文结论的可靠性; 从集聚经济的视角来看,示范区政策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进而激发创新创业; 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区位、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政策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而城市群内城市的政策效果则显著高于群外城市; 从创新创业分项指标来看, 示范区政策对创新指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而对创业指标的作用稍有欠缺。  相似文献   

19.
政府政策行为的效应问题与政府政策行为的功能问题密切相关。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政治学和近代兴起的行政学已经揭示出政府行为与政府功能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上的直接对应关系。然而 ,对于政府政策行为来说 ,由于它是政府用来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行为 ,而社会利益之间又存在着相关性 ,因此其效应往往会超出它所直接调控的利益关系领域而对另一个利益关系领域产生效应 ,即超域效应。正确认识政府政策行为的这种超域效应 ,对于正确评估政府政策行为的效果和政府正确地选择政策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示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机制,是政策过程、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结合体。研究表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实践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大类;"示范"模式的运行效果不尽相同,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示范效应;示范内容属性、社会系统性质、传播渠道、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运行效果,应从实践模式的有效互补、增强示范经验与接受方的匹配度与兼容性、充分整合利用传播渠道增强扩散效果、把握时空维度上运行规律等方面促进"示范"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