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摘 《今日南国》2006,(11):62-62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兴起,孙中山乘机在广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他的晚年,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其功彪炳史册,为后人所敬仰!阐述、研究孙中山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活动,对于理解他在晚年的思想变化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是他早期的光辉业绩。在以往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中,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等人发动和领导的,但也存在各种不同意见:有的过分夸大个人作用,如说辛亥革命是“由孙文一人领导而起”,①或者说“是极少数的热衷于西方思想的人做出来的事,和人民群众没有任何关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说:“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不斯进取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孙中山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不仅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所肯定,而且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公认。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台湾先进青年深感只有祖国强大才能解救被日本殖民者奴役的台湾,因此,他们纷纷参加祖国大陆的革命运动。1926年12月,在祖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广东的台湾青年学生在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为了更好声援台湾人民反日斗争,1927年2月5日,戴季陶应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之邀,在黄埔军校作了名为《孙中山与台湾》的演讲。该演讲使台湾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孙中山在临终之际,不仅关心台湾同胞及其革命事业,而且还高瞻远瞩,放眼东方和全世界,把台湾人民的解放事业与世界被压迫民族、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提出了联合世界被压迫民族和无产阶级共同打倒帝国主义的建议,进而为台湾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民主革命建立了伟大的功绩。他在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并成为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孙中山先生“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是永存的。孙中山先生不仅在他的伟大革命实践方面值得后人永远纪念,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启发着人们去进行历史的探索。本文仅就孙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谈一点粗浅看法,以表示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自1841年起;香港就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强占之下[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广大港胞的心一直与祖国息息相通,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各个历史时期,他们都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同胞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支持和参与.一孙中山(1866-1925)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香港同胞一贯坚持的反侵略爱国斗争与这次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香港不仅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产生地,也是他及其战友建立革命组织、从事革命宣传、筹集革命经费、贮藏武…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中国富强辛劳一生,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而且在国家建设思想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孙中山从事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民富国强”,使中国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按照当时的标准实现现代化。他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我们对孙中山的建设思想进行哲学探讨,对于我们认真地研究符合国情的建设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孙中山在其革命道路上,数次游历日本、欧美诸国,考察各国的社会情况,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与此同时还目睹了西方的经济建设成就。孙中山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利用国际力量,发展中国实业,以实现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在从事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积极争取日本朝野人士的合作与支持。他与日本浪人首领头山满,有长达28年的交往,保持终生的友谊。文章根据中日相关史料,对孙中山与头山满的交往史事,进行了梳理,并对这类交往在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中起何种作用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陈嘉庚接受并追随了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政治生涯与社会公益活动从此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陈嘉庚对孙中山的崇敬之情并不因孙中山的逝世而消散,反而不断得到升华。从林文庆就任厦大校长与集美学村名称由来两个事件上可知,陈嘉庚与孙中山虽然未有深厚私交,但是他们的友谊建立在对民族大义的关怀上,显得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应当回到亚洲的立场,与亚洲大国结盟的呼声渐起。然而,日本在东亚推行的强权侵略政策,令东亚各国对此反应冷淡。开始孙中山的态度也相当保留,直到日本国内出现反省的声音,而亚洲其他国家予以正面回应,为了实现国内统一,孙中山转而争取日方的支持。在向政府和政党求援不果后,孙中山将主要诉求对象转到日本国民方面,并以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国民的结盟对抗列强的同盟以及日本政府和政客长期追随欧美列强的行为。因此,1924年底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绝非投日本之所好,得到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有识之士的共鸣。他们对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解读,与当时的中日政坛乃至后来学人的看法,有着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始终以实现和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为己任,因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其中含有统一的趋势、性质、内涵、方式与方法等丰富内容;他为结束祖国分裂的局面,审时度势地几次进行北伐讨贼与开展和平斗争,以期再造真正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进而建设富强的新国家。他统一祖国的思想与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其一生爱国拯民和振兴中华这一伟大革命事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伦敦被难的根源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走上反清革命道路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民主革命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伦敦被难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伦敦被难的根源就是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触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伦敦被难事件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正是从伦敦被难开始,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更加成熟,形成了指导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雏形,并转变成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一生固然是革命的一生,然而,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一生除暴力革命活动外,还有若干协商或议和活动,以往学界通常偏重于探讨或彰显其暴力革命的一面,而忽略甚至贬低其协商活动。所以如此,与20世纪国人对革命的误读及漫长的中国革命实践有关。事实上,孙中山政治思维有着革命与协商的两重性,这与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及对现代政治文明的体认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其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明确二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9.
闽南华侨景仰孙中山崇高的品德,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他们支持、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或亲赴疆场,或慷慨解囊,在长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过程中与孙中山建立深厚的战友之情。而孙中山也视闽南华侨为革命的挚友和依靠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