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不少老百姓认为“中药,就没有有效期这么一说!”记者近日就此问题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采访了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著名中医周超凡教授和该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中药理论家岳凤先教授。两位专家的观点使我们对这个始终模糊不清的问题能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周超凡教授说“:我今年就遇到一个病人,他家里保存着同仁堂解放前出的三颗‘安宫牛黄’,金箔包的、外层是蜡封。他中风了,将那药吃了,效果还不错。我们对每一种中药的有效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这就像‘鱼’保质难,保质期就短。‘茶叶’保质容易,保质期就长。像矿物药‘龙骨’,是恐龙化石,有几亿年了吧?谁能说它的有效期还有多少年?”老百姓“:中药,根本就没有‘有效期’这么一说!”中医名家“:中药的有效期,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单数“我”、“你”、“他”都有其相对应的复数形式,那么,第二人称单数敬称“您”有没有“您们”这种复数形式呢?林祥楣先生认为“书面上虽然偶尔也有人用‘您们’,恐怕不能认为是合于规范的。”吴洁敏先生认为“因为‘您’本是表复数的,所以不能用‘您们’,只能说‘您俩’、‘您几位’。”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虽认为“‘您们’是第二身复数敬称”,但又说“应提倡用‘您几位’、  相似文献   

3.
“隐含”浅议竹钧所谓“隐含”,指句子的一种语义解释。①“在‘他要求参加’和‘他要求放他走’里边,可以说‘参加,前边隐含着‘他’,‘放’前边隐含着‘别人’,但是不能说省略了‘他’和‘别人’,因为实际上这两个词不可能出现。”②这是吕叔湘先生对“隐含”这个...  相似文献   

4.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说,毫无疑义,确实俗话不俗。只是这所进之“门”,必须是不二法门之“门”,学生方能个人“修行”而登堂入室;如果是左道旁门之“门”,学生即使怎样的个人“修行”,而欲登堂入室,也只能是一个心造的幻影。所以鲁迅认为“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有志于创作的青年的“腰包”的,因而主张“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  相似文献   

5.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6.
“请问各位老总,贵企业招收了一名硕士研究生,那你认为他是人才,还是‘人财’?”“事实上,他是人才,而非‘人财’。企业需要大量储备人才,但急需的是‘人财’。”这是11月19日,在澳大利亚国际商学院举办的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授课现场,主讲人丘磐教授正在为学员讲授企业人才资本化的课题。作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资深专家,丘磐教授精彩的讲解不时赢得学员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7.
《死水》是闻一多用美学上多样化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著名诗篇.由于诗人用了大量的华丽词藻描绘丑恶的物象,因而评者在“美”和“丑恶”的内涵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朱自清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①.郭沫若则说:“这(指闻一多的论文《庄子》)和《死水》中所表现的思想有一脉相通的地方”.“以丑为美”(《死水》)的主要倾向即刻意于此”②.臧克家不同意朱自清的解释,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是“另一种力量”,是作者“渺茫的希望”,“是否可以把这希望理解为革命?”③任钧认为臧的说法,“过分牵强”,他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认为“诗人原拟用‘美’来反衬,反讥‘丑’”,但“诗人当时还未能在诗中揭示丑恶现实的本质及其成因,结果‘丑’反而为‘美’的形象所冲淡,所掩盖,而诗人对现实的真实态度,也就显得模糊不清了”④.最近,俞兆平同志师承郭老的说法,不同意臧、任二同志的解释,并说他们产生“偏颇之见”的原因,“盖出于未能正确理解闻一多先生在《死水》一诗中所采用的‘以丑为美’的艺术表现方法”⑤.“以丑为美”是《死水》一诗的艺术表现方法么?这是一个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评价文艺作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讨论中,对“真实”这个概念的理解颇多分歧,以至有人认为这“是个含义不清的概念”。其实只要把这个概念的哲学含义弄清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哲学上,真实的涵义是丰富而确定的,主要有两个,第一,真实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真实、现实、实在、存在是同一层次的概念。黑格尔说,他那个时代的人们就把“外在现象世界和内在感性世界通常称之为‘现实’、‘真实’和‘实在’”。列宁也认为凡是现实的、存在的就是真实的。他说,“外部现实是真实存在着的东西”,“真实即客观实在”。而存在是最高的、最普遍的概念。物质是客观存在,人的精神、思维也是客观存在,所以真实既指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这是对真实的最普泛的理解,是真实这个概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最近就我国体制转换与经济发展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着重指出,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我们现在所处体制转轨时期的特点,应加强“转型发展理论”的研究。 他认为,我国现在处于既转轨又发展的时期,两个轮子一齐转,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通货膨胀、失业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三个主要  相似文献   

10.
读了许凯同志的《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截然不同’吗?》一文(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感到文章所论,对于深入理解黑格尔的“上帝”观念和黑格尔哲学的实质都是很有意义的。但在一些问题上,我和许凯同志又有不同的看法,愿提出来向许凯同志请教。 一 许凯同志虽然在文章中声称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但他基本观点则认为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基本上一致”,并从四个方面论证“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都知道,“上帝”这一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上帝”这一概念所赋予的涵义是不一样的。西方哲学史上不少的哲学家都曾把自己哲学的核心概念推崇到“上帝”的地位,象斯宾诺莎就明确说过他的“实体就是上帝”。爱尔维修也把他的哲学体系推崇到“唯一宗教”即“世界宗教”的地位。可是,我们却不因为他们讲“上帝”,讲“宗教”,就说他们是上帝论者,基督教徒。与此同理,要考查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涵义,首先就要考察黑格尔本人究竟是不是传统的基督教论者。如果黑格尔终身都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就我国当前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谈了自己看法。他尖锐地指出,“当前突出的倾向性问题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声音和倾向正在复苏,并且在顽强地发展蔓延”。他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是以西方理论为指导”的说法,毫不客气地提出批评,认为这“会误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整篇谈话实事求是,切中时弊,振聋发聩。邓小平在1983年曾深刻地指出,“解决思想战线混乱问题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错误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站出来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1页)这一回,刘国…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哲学教材在论证“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观点时,的确有赵文引用的这样一些论述:“绝对真理就象一条无穷无尽的长河,相对真理就象这条无尽长河中的水珠,所有水珠加起来就是这条长河,所有的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也有‘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个是‘颗粒’,一个是‘综合’”.但是这些论述是否象赵文所认为的那样是“违反形式逻辑的”即“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看作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实质上是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的同一关系看作是属种关系”呢?我看不是.  相似文献   

13.
盛夏暑热,无心读书,到一位老教授家串门。进屋后发现写字台中央摊着文稿,旁边散着几份学术刊物,看样子他人正忙。不便打扰,即欲告退。老教授却执意要我坐下喝杯“龙井”,陪他休息会儿,我只得从命。老教授从学生的毕业论文说起,谈到社会上的“下海”风。他对目下的全民经商特别是学人“下海”很不以为然。认为“商家在‘商海’弄潮,学人在‘学海’苦读,原是社会分工;车走车道,马走马道,文明进步的社会是有序的社会。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末了他还说:“别人‘下海’或是‘上岸’那是人家的自由,咱管不了,不过,我这辈子是下不了‘商海’也不准备去下那个‘海’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文学革命,为我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①鲁迅投身于先驱们倡导的这场文学革命,是“抱着十年前的‘启蒙主义’,认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②。于是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发表了“《狂人日记》, 《孔乙己》,《药》等”,“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③。这清楚地说明,他是在“为人生”文学观指导下开始了新文学创作,而其创作又是“为人生”文学观的艺术体现;可以说,鲁迅是从理论主张同创作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并解决了新文学如何“为人生”服务这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曹丕的“文气”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占有重要位置,引人注目.郭绍虞认为,“文以气为主”的“气”是指“才气”,“公干有选气”的“气”指“语气”。(《中国文学批评史》44页)罗报泽认为,曹丕的“气”,“合则为一,分则为二,‘文以气为主’之‘气’,及‘徐子有齐气’、‘公干有逸气’之‘气’,则指先天的才气及体气而言”。(《中国文学批评史》一分册165页)敏泽认为,“以气论文,则始于曹丕,他所说的‘气’,就是作者的气质和才性.”(《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154页)李泽厚、刘纲纪认为,曹丕所说的“气…  相似文献   

16.
“撞着个行家,铁里(又译作“力”)温都答喇。”这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紫钗记》第28出《窃霸》[水底鱼]中的一句。“铁里温都答喇”显然不是汉语,究竟是哪一种民族语言呢?冯汉镛先生认为,“铁里温都答喇”与《牡丹亭》中所提到的“喇嘛”属同一语言。他说:“注家谓‘铁里温都答喇’和‘喇嘛’都是藏语。”(冯汉镛《藏族风物对祖国的贡献》,载《中国藏学》1991年4期)“喇嘛”确是藏语,但“铁里温都答喇”却不是,冯先生的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 “铁里温”与“答喇”二词并非藏语,而是蒙语,有的注家对此早已明确指出。如,人  相似文献   

17.
周谷城先生在《再论“无差别境界”》一文中说:“我依旧认为‘无差别境界’或‘不矛盾境界’的命题是正确的。”对此,我想谈些不同的看法与周先生商榷。首先,应该说明的是,周先生不是个无冲突论者,他也并不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他只是认为,在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即旧矛盾解决、新矛盾产生之前的“间隙”,会出现“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对立”的“无差别境界”,即使出现的时间是“短暂的、一瞬时,但毕竟是出现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是周先生矛盾观的核心。我的意见,这  相似文献   

18.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把《触龙说赵太后》中的“恣君之所使之”解释为“任凭你怎样支使他”。在《古汉语通论》(十二)中,又把“所”称为“特别的指示代词”,认为这“所”字指代“使之”的方式方法。其后,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承此说,认为:“所使之:指支使他的方式。‘所’:指示代词,指代‘使之’的方式。之:  相似文献   

19.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同名作品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性格典型?对于这个问题,中俄评论界历来就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解答。一种断定奥涅金是个“多余人”,甚至说他是“聪明的废物”。另一种回答则反驳道:“我们不能因为奥涅金最终没有走上革命道路而称他‘聪明的废物’,更不能把他归入高尔基所说的那一类‘多余人’的行列中去。”这一派评论家认为,奥涅金旅行之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向达吉雅  相似文献   

20.
自从鲁迅先生批评赵景深先生“无端地‘牛’了一下”,将the Milky Way译成“牛奶路”以来,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最近,董乐山同志在题为《文化断层与错位》(《读书》月刊1984年第九期)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了为“牛奶路”翻案的问题.董文指出,“赵景深先生的缺点是没有弄清楚这‘奶’究竟是人奶,是仙奶,还是牛奶,就贸然译为‘牛奶’.要是当初他译为‘仙奶路’,或者为保险起见,留个后路,含混地译为‘奶路’,我看就完全可以站得住脚.否则,如果译为‘银河’,就无法解释朱庇特率领众神从何取道返回天宫的了,除非是坐船?”董文认为,“有一点是明白的,中国叫‘银河’的东西,在西方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