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几位前辈学者就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陆续出版了几部颇有见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专著。但它们大都只是从先秦诸子的文学见解,论述到清代各种流派的文学主张与理论批评活动。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情况,往往只字不提。“中国文学批评史”实际上也只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是为了总结、整理与继承这方面的遗产,为建设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将中国文学批评史划分为“批评文学的开端”“批评文学的复活”批评文学的进展”三期,较合理地描绘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演进规律,体现出科学的史学观,但也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经历了从进化论文学批评观下的多元化批评,到以现实主义模式独尊的阶级(政治)论文学批评观,再到以社会政治为主导的多元并存的文学批评观的曲折变化历程。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化层次的文学批评道路,有着历史历程碑的重要意义。但这种严重倾斜到非文学的社会立场之上的文学批评观,在文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上是颠倒、错位的,导致了一系列批评观念的偏误,需进行严肃的辨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论语》的文学观念首先体现在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上 ,在文学理论上转移文学的功能旨归 ,通过对诗与乐的批评自觉抑制文学的审美价值 ;另一方面《论语》一书的编纂与表述实践 ,从语言的文学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两方面体现了对文学审美特质的追求。这种文学观念的悖论性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在中西方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把古典形态的历史上的文学批评整理为现代形态的文学批评的历史,是2 0世纪批评史研究界的主要贡献所在,文章追溯了2 0世纪批评史研究范式从侧重历史研究向侧重理论研究转变的进程,并以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为例证,揭示了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韦勒克从"整体性"的立场来"理解文学与评价文学",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有三:其一,"整体性"文学批评观以辨证综合的批评观念取代权力话语的理论独白,将文学批评话语导向良性和谐的文学生态场域:其二,"整体性"文学批评观有利于缓解当代文学批评的阐释性焦虑,为重塑汉语诗学的新秩序提供了理论话语资源;其三,"整体性"文学批评观警示我们在这个"无思"的时代,如何以诗与思的方式重构文学之为文学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7.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与德国文论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他吸收了康德超功利的美学观与批判的理性精神,借鉴了玛尔霍兹“文艺科学”的理论观点,综合了狄尔泰“精神科学”的学说与“精神史”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文学批评的实际,确立了审美体验论的文学观与文学批评的理性精神,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情的型”的理论范畴,树立了中国现代传记批评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庆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出版根深叶茂体大思精程千帆[编者按]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我校的重点学科之一。由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是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近日全部出齐。这是编写组砥精磨砺、团结奋战的硕...  相似文献   

9.
钱锺书自20世纪30年代起即对文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不满,而以当时为主流学界所歧视的"词章之学"即文学批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文学观念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学小史序论》一文当中。钱锺书主张从功用及效果方面定义文学,认为文学特征有二,即动人与美感。文学史应该客观论述文学演变的内在脉络,而文学批评则当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中国文学没有西方式的统一的"文学"概念,只有分体的观念。中国文学有严格的文体界限,注重从形式风格方面横向辨别各种文体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同时也重视从题材内容方面纵向衡定各种文体及同一文体内部各作品的价值高低。与胡适的文学史论述不同,钱锺书认为宋以前文学史只有雅言文学传统,而宋以后才有雅言、俗语两个文学传统。其文学观在当时独树一帜,在今天仍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先生所著《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一节,此书即将出版。王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都有很高的造诣,读者可先从本文一窥全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观念的变革是新时期文学观念整体变革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部分。凡是稍稍关心一下文学批评状态的人,都会感觉到当代文学批评无论从观念到方法、从思维内容到论述方式等,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批评正在摆脱作为创作的附庸、政治的工具的“从属”地位而回归批评自身,批评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得到确认和张杨,这是文学批评观念变革的一个突出表现;观念变革的第二方而表现是,文学批评突破了过去批评观念上狭隘的单一化模式如政治批评模式、道德批评模式等,走向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和批评文学现象,注意发掘事物构成层次的多重意蕴。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12.
认识观是马克思美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一种认识,是对美的认识、反映;美感认识是包含有情感的认识,是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一致;马克思肯定艺术和审美中的认识作用,但对艺术中的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也是极为赞赏的。当代中国美学尤其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来,对美感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范围内进行的,是对马克思美感认识观的继承、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无论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一门学科,“文学批评史”都是舶来品,这导致了西方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书写体例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编撰的决定性影响。已有的批评史著作和教材,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分体史,大体上是以西释中,在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内排比中国文论的材料。这就潜伏着危机:中西文化观念的异质性使得阐释深入不下去,众多论著在同一层次上作重复研究。有学者说,“如果我们还承认批评(本身)是文学经验的触角,并将之看作是一种与探索文学经验有关的、既表现思想又体现乐趣的活动,那么批评史就不应仅仅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编年史或者罗列批评家…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教授,研治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成绩斐然,也是较早研治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先驱者之一。朱先生是成就斐然的作家,对创作的甘苦有着深切细致的体会;又是学养深厚、博古通今的学者和敏锐的文学批评家,对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是独到而深刻的,而且能够融古通今。可惜,朱先生的批评史著作传世不多,难以窥其精深博大。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一书,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这一缺憾,不足之处在于笔录者及出版者讹误颇多,影响了此书的质量,今略作校正,以期再版时修订,争取达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5.
陈融《读岭南人诗绝句》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系统清理和记载岭南诗人诗事及有关史事,表现出明确系统的载记乡邦文献、传承地方文化意识;对某些珍稀文献和重要史实进行准确记录和中肯评述,留下重要的文献线索,澄清重要的历史事实,补苴了以往载记之不足。《读岭南人诗绝句》还表现出相当明确的批评观念:以爱古人而不薄近人的评判态度,力图全面详尽地展现岭南人的诗歌创作风貌;以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诗学评骘尺度,表现出对岭南诗人诗作某些核心价值的深度认可或期待;以通达的眼光和明确的诗史意识,对各派诗人与各种人物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存人事与史事之真实;注意记载和考辨与岭南诗坛相关的非岭南人物或事件,表现出明晰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整体意识。《读岭南人诗绝句》是中国历代论诗绝句的一个精彩总结,不仅在岭南文学批评史、文体史和文学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文体史和文学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堪称中国历代论诗绝句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与创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必要与可行;作为理论基础与文学批评实践的中介:文学批评史观;现象—系统—模式—概念的研究方法;批评模式的逻辑结构;批评模式的历史嬗变;政治批评模式、大批判批评模式、新政治批评模式及历史审美批评模式与多元化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市文联、作协和复旦大学联合举行“庆祝郭绍虞执教和从事文学著述七十周年”茶话会。九旬高龄的郭绍虞教授与一百五十多位著名的作家、教授、文艺理论家及有关方面负责人欢聚一堂,显得分外精神。郭绍虞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史家、语言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早在“五四”前后,郭绍虞教授就驰名文坛,一九一六年出版了第一部学术著作《清诗话注读本》。时过三年,又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国体育史》。他在二十年代和茅盾、叶圣陶、郑振铎等创立文学研究会,三十年代撰写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在七十年的执教治学生涯中,郭绍虞教授相继出版了《战国策详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语文通论》、《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相似文献   

18.
文体风格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论题,它贯串于整个批评史中。其历史发展大约可分为三期:汉代以前是萌芽阶段;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是发展和完成阶段;宋代以后是深化、分化和论争阶段。文学批评史许多论争都与文体学观念有关。如诗文之分、唐宋诗之争,“豪放”派与“本色”派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文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其“美、善”说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开启了中国古代以政治功利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传统,但它只片面地强调文学的外部作用,而忽略了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其“文、质”说并非论述文学问题,从汉儒开始正式地将此概念引入文学批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在其“无邪”至“中”说的基础上派生出了“温柔敦厚”和“含蓄蕴藉”的审美追求;孔子的“兴、观、群、怨”诗教原则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在于这几个概念本身,而在于提示了“兴观群怨”这一行为物态化后的意义;孔子的诗论思想是汉儒诗教思想的发端,更是汉儒诗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是古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尤其在明代诗文集的介绍和评价方面具有批评史的意义,它对明初台阁体的诗文作品评析颇具特色,大致呈现出主观裁夺、扬此抑彼、细分界限和显瑜掩瑕等几种方式,揭示了台阁体文风的内涵。《四库全书总目》对台阁体深刻的文学批评和认知程度为当今研究明初前百年文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和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