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大悲剧。解体、亡党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其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是苏共丧失了党的先进性,任由腐败滋生,最终遭到人民的抛弃。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悲剧,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苏联共产党未能很好地贯彻列宁关于党内生活的准则,未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适合苏共实际的关于党内生活的科学理论、原则、制度和传统,尤其是始终未能找到科学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的办法,其党内生活始终未能走向科学化,这是导致苏共亡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党内生活科学化视角看,苏共亡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及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是苏东共产党蜕化变质,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丧失了党的思想、理论、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前进方向的先进性,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能力,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也葬送了党的自身。国际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党开展先进性建设的启示是深刻而巨大的: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必须从严治党,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加大反腐败力度,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及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是苏东共产党蜕化变质,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丧失了党的思想、理论、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前进方向的先进性,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能力,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也葬送了党的自身.国际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党开展先进性建设的启示是深刻而巨大的: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必须从严治党,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加大反腐败力度,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总体新布局的科学构建及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总体新布局,由于其全面总结了苏共亡党的教训,拓展了党建新领域,体现了党的执政规律,因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建理论,提升了党建的实践,使我们党今后五年及更久远时期抓住五大建设重点、党内民主建设关键、人民期待和时代要求实施党建新布局,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和可行化.  相似文献   

6.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在于没有适时地稳步推进民主化建设,实行由集权体制到民主体制的转型。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是文明社会里每一个人的正当诉求,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展,得到民众的体认,资本主义民主观当然会填补空白。苏共的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7.
《中华魂》2007,(10)
来信刘书林老师:关于苏联解体的教训,现在社会上的说法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苏联解体不是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改变党的性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而导致的结果,而是苏联体制导致了丧权亡党,甚至说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以来,学界一直在探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客观地分析,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苏联解体最本源的原因。苏共背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于赫鲁晓夫时期,此后,苏共逐渐病变,先进性不再,最终走上亡国之路。苏联解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警示意义在于,中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坚持对媒体的领导,明确党的使命和宗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般把戈尔巴乔夫执掌苏共时期看作是苏共晚期.戈氏从1985 年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立志要通过改革,使苏联消除积弊,走向健康振兴之路.为了消除改革阻力,他提出“公开性”与“舆论多元化” 原则,为大众传媒松绑解禁,试图通过新闻自由化手段,促成百家争鸣的社会民主形态,推进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进程.事实证明,戈氏的一系列设想脱离了苏联国情,最后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重新认识苏共晚期新闻自由化的内涵、特征与实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是由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课题组、中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联合摄制,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承制的8集DVD教育参考片。该片在部分党组织和党员中播放后,引起强烈反响。本刊曾于2006年第12期刊登该片第3集《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解说词。应读者要求,本刊从本期起陆续刊载其余7集的解说词,它们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登载时,文字略有改动,技术上作过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正确与否与党的先进性程度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归根到底是关键在党的领导,在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党的先进性起着引领和保证作用。党的先进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坚强的组织保证、示范榜样力量和重要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不断深入全面地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一直在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艰苦努力地奋斗 ,虽经历了曲折 ,但愈益突出地树立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的光辉形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学地制定并全面贯彻经济发展战略 ,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核心问题,也是党赢得执政地位的内在根据和执好政、掌好权的生命线.必须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始终贯彻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之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相统一的,实现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党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由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条件,是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遵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我党新时期党建的基本方针,浓缩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础,即物质基础(先进生产力)、精神基础(先进文化)和社会基础(最广大人民)。“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党的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只要我们坚定地实践“三个代表” ,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根本性的重大理论课题,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实现党的先进性的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党保持旺盛生命力和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高校是孵化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基地,造就最广大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基地,创造、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贯彻落实十六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把在校大学生党员培育成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志向,思想上、政治上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和解体与其执政能力有重要关系。在领导经济建设方面,执政的路线方针出现失误;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官僚主义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在处理党政关系方面,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在理论建设方面,故步自封、教条主义。认真研究苏联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共产党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既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增强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党的建设和事业才能顺利前进。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 ,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只有既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又不断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 ,扩大群众基础 ,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