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理性消费的日趋稳定、感性消费的渐趋成熟、个性化消费的初显端倪以及对绿色消费的渴望是报刊广告反映出来的主要消费心理.报刊广告大多选用民族表现形式体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倡导帮助他人、关爱家人的民族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
"多元一体"的理念对推动民族文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是有借鉴价值的.民族文艺"多元一体"缘于民族历史、基于民族事业、含于民族文化、成于民族创造,这是在认知逻辑上的起点.挖掘、培育各民族人民群众创作的民间文学艺术,激发民族文化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这是在创作层面上的基点.让民族文艺成为消费热点,让中国风格成为世界潮流,这是在文化消费层面上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共同特点在于强调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文章通过分析文化消费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生活场域"的同时,还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冲击进行了剖析,并在理性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基础上,从如何激活民族文化的生活元素、彰显审美价值、增强人们审美体验等方面,促进人们文化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民族文化中的歌舞艺术因正好契合旅游者的符号消费需求而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化商品。文章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高原红》舞台表演的符号化生产逻辑及其特征,指出为迎合旅游者的"符号化"消费欲望而生产出的民族文化表演,其原生性的符号所指已经完全被消解,经过取舍、改装之后的再生性符号能指则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生产及消费的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5.
西北民族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是我国自然生态极端脆弱的地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文章将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西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与现状,然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生态环境和消费模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变消费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华南民族地区乡村中借贷情况较为普遍,借贷种类呈现多样化,利率逐渐升高。债户以中下层农户为主,主要用于衣食、婚丧、宗族活动等消费途径,多属短期借贷,需要抵押。民族之间的高利贷对民族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旅游地民族群众从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益处,将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方向。根据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旅游民生需求,实施增强发展权的造血式、保障生存权的输血式、"发展权+生存权"的耦合式旅游惠民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满足群众休闲消费、社会融入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彰显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保障和促进当地民生改善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四川藏区是我国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四川藏区居民非宗教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但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本文在分析四川藏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增长趋势特征及供求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发展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叙事主题往往是与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要探究和发掘的是: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叙事中,市场条件下和消费社会中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有关经济、生存、日常生活的表达,更多的是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想象来完成对自己本民族发展的自身体验,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共同体发展想象实际上是国家想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和介绍当代人类学界对消费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结合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现实与笔者的实际调查,对当前民族地区消费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实践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知识阶层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要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就要淡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真正要加强的政治认同的对象应当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各自所属的"民族",对于56个"民族"这一层面的群体的认同,应该逐步"去政治化",保留各自传统的文化认同,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和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教育价值研究主要从民族教育价值的概念、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与民族教育价值以及民族文化和现代化与民 族教育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对民族教育价值的界定、民族教育在人和社会二者之间的取向、民族教育在民族文化和 现代化之间的价值体现、民族教育价值研究方式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延边大学的朝鲜族女大学生和汉族女大学生是延吉市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前卫而时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不仅引领着延吉市的时尚潮流,而且在全国女大学生时尚程度排名中也位于前列。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朝汉女大学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往往互相影响,并日渐形成特有的趋同群体消费心理特征。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很多方面朝汉女大学生还是存在着消费倾向差异。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资本化就其实质来说是全球化过程中各地域族群谋求发展的一种现代参与和文化策略,其方式主要有在地式、飞地式和流动式3种。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说,一个基本策略是将民族特色作为一种边界符号,通过彰显民族身份来获得民族符号的资本转化。与此相应地,在市场的肯定效应下,得到强化的就不仅是民族的自我认同,而更是对与民族优惠政策相关的“少数民族”整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对跨族群书写的评判中,文学介入少数族群的视角、少数族群文化的文本呈现形态和文学介入族群历史的方式等方面成为关注的焦点。赢得广泛好评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这个向度上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族内人的女性成长视角、少数族群文化的深情描摹及其以边缘姿态介入族群历史的叙述姿态等,无疑是跨族群书写值得借鉴的方面。与此同时,对少数族群文化图解式的描摹、人物塑造的平面化等缺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民族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学界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状况、文化保护、社区建设、民族关系等问题而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5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线索,对三代领导人的民族思想进行了分析、概括。而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也正是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新挑战,民族理论学科在指导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必须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习惯和习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并且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省区,民族习惯和习俗对少数民族的行为具有较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少数民族生活在习惯和习俗的世界里,特别农村居民受习惯、习俗的影响更大,民族习惯、习俗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居住、饮食、衣着等行为。以贵州农村居民为研究样本,采用1978年至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消费习惯模型,对农村居民饮食、居住、衣着、交通通讯、教育及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等消费行为进行了计量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受滞后一期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历史上保安族先民的一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在保安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保安族的民族过程中 ,其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潜民族、自在的民族与自觉的民族的变化过程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 ,保安民族内部的自我认同与其他民族对保安民族的认异在这三个过程中起到了促成、维系这一民族的共同体稳定的作用 ,也增强了保安民族的凝聚力 ;保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他们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并定居下来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