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蒙古族民俗图案是蒙古族民俗艺术的一个分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民间图样。它具有各类文化的兼收并蓄以及宗教艺术符号的特征。图案大致可分为自然纹样、吉祥纹样和几何纹样三种。在海报设计中蒙古族民俗图案的整合运用,主要侧重蒙古族民俗图案的提炼、创意、更新以及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伦理文化是蒙古族文化传统中的瑰宝,传承蒙古伦理文化对蒙古族来说意义深远。本文分析了蒙古族伦理文化的历史教育、道德潜化及民族认同等三种功能,并以此说明蒙古族伦理文化传承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刺绣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历经时代的变革,直到今天仍旧璀璨生辉。蒙古族刺绣图案色彩极为丰富,研究和分析蒙古族刺绣的色彩构成元素和表现方法,对我们揭示蒙古族的文化历史、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命论思想作为古代蒙古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蒙古族族源传说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把蒙古族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可以看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蒙古人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天命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蒙古族聚居区进行行政管理要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这不仅仅指汉族领导同志,蒙古族领导同志也未必都有深入的了解。笔者认为蒙古族文化教育对政府管理牧区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有利于政府在蒙古族文化土壤基础上制定相关制度、有利于政府决策上考虑保护蒙古族文化、有利于政府在政策上对传承发展蒙古族文化给予扶持、有利于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俗出发,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刀具文化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传统蒙古族配刀文化有详尽的认识和理解.从传统蒙古族佩刀的实用特点、装饰纹样出发考察了北方游牧民族佩刀的装饰艺术的外延.通过分析这些特点,知晓蒙古刀作为蒙古族民间手工艺品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延续并记载了北方游牧民族勇敢、智慧和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酒在蒙古族饮食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酒器作为物质载体,是蒙古族酒文化的核心所在,本文通过对各历史时期蒙古族酒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以"小酒器"窥"大人生",着重探究蒙古族传统酒器背后蕴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皮雕艺术是蒙古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之一,是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造型艺术。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族皮雕艺术在内蒙地区高等院校课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丰富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的能力。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在论文中将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蒙古族皮雕艺术应用于内蒙古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蒙古族皮雕艺术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蒙古族皮雕艺术应用于蒙古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草原文化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其蒙古族民歌历史背景和色彩区划分及重要价值,是了解科尔沁文化乃至蒙古族草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文从伦理思想史的视角,分别从蒙古族伦理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所探讨的主要问题、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及蒙古族传统伦理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特殊地位等几个方面勾勒出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状况,首次对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进行宏观审视,做出理论上的概括,并指出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生态文明阶段的显著标志,也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生态伦理基础。从用火观念、饮食文化、丧葬习俗、建筑风格、命名习俗、宗教观念、游牧方式、法制观念8个方面论述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内容,重点探讨蒙古族生态文化中与森林文化有关的内容,系统地挖掘民族文化中合理、有价值的成分,以期保存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森林文化研究的内容,为当今的森林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那达慕是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承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民俗喜庆集会。它如同活态的“蒙古文化博物馆”,以其特有的动态模式和多元类型,如官方传统那达慕,民间那达慕、旅游那达慕、国际那达慕、学校那达慕、象征性那达慕等多元形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交融和弘扬、习得和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尤其对民族文化从草原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表征,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里蕴涵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本文在研究蒙古语词的文化义时,以词义研究理论为基础,将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的指数词、颜色、自然现象、用具和饮食等词的文化义及应用特征与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情感和思维方式的结合为研究方向,并为兄弟民族学习和研究蒙古语言文字及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蒙藏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区域性传统法规的比较显得颇有特色。区域性传统法规是部落习惯法和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认定或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普遍法则的综合。区域性传统法规的渊源多出自蒙藏民族的传统法律文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蒙古英雄史诗与蒙古族叙事民歌之间的相承性特征,并从它们的题材、英雄形象塑造、程式化特征等三个方面着眼,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承性特征以及所产生的传统文化渊源、社会历史根源、地理单元等诸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蒙古族叙事民歌的产生和发展渊源于蒙古民歌传统与英雄史诗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英雄文化时期是蒙古民族思维方式的起源,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阐明这些特点,对于人们认识蒙古族哲学和蒙古族传统文化,理解先祖的思维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节日民俗是反映蒙古族牧业生活特征的文化形式。动物是蒙古族文化起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动物这一视角作为切入点,对那达慕盛会进行个案分析,从动物学溯源的角度力图挖掘蒙古族文化与动物相对独特的关系,剖析了动物元素在蒙古族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蒙古族节日民俗中蕴涵的动物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和谐相处的一种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元朝统治者崇佛重儒,使蒙汉文化从冲突走向综合。国子学的多元性、书院的官学化、科举的时断时续构成了蒙元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元代科举考试的显著特点是举棋不定、时断时续,其深层原因是蒙汉这两种异质文化的综合必然经历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元代科举考试确实存在不公平的民族歧视倾向,但这主要是基于蒙古人承认差异、区别对待的权力民族配额制度的需要;至于元代科举内容和标准走向僵化,这是因为蒙古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不同,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蒙古传统文化简约、务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蒙古族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它堪称是一幅蒙古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蒙古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武装起义反抗反动派的斗争生活。本论文以作者多次到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文化渊源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力求客观地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