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客观现象,是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必须处理的社会问题.民族关系有丰富的社会功能,无论民族成员对自身民族或其他民族的认知和态度,还是对民族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甚至对民族社会或者更大范围的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通过比较频繁的社会变动,推动自身向前发展。在社会变革时期,上层的统治集团以儒家 思想中的“三代”为社会提供变革蓝图,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民众则依靠宗教对未来的许诺参与社会变革。 由于宗教自身的思想特征和下层民众的特点决定了宗教成为它们改变自身处境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题下,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中,加快民族自身的发展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影响。推进民族自身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自身建设,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促进高校、社会在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民族院校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要求得发展 ,首先要进行正确的发展定位。这种定位要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 ,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 ;要注意与自身的发展经验和历史现实相符合 ,实事求是 ;要注重自身的民族特色 ,发展相关的特色学科 ,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两种生产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观的有力确证。从生产力内涵对两种生产的包容性出发,在两种生产理论的视野中,原始社会的发展动力观是肯定人自身生产,否定物质资料生产为中心的否定性动力观。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观则是否定人自身生产,肯定物质资料生产为中心的肯定性动力观。而未来社会则是在较高形态上向着肯定人自身生产,否定物质资料生产中心的否定之否定性动力观的社会阶段的回归。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动力观在两种生产的关系上与史前社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借助美国学术界评估宗教少数群体的社会整合指标体系,对美国穆斯林的社会整合进行研究,认为美国穆斯林虽然在大多数指标上已呈现出较高的社会整合程度,但是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美国穆斯林社会整合所面临的问题,仅靠穆斯林社区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美国主流社会尚需更多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自身倡导的多元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8.
通过追溯成人高等教育的兴起背景、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自身特征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体系连结社会、响应社会的有力媒介,也是推动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动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它的社会性无法割裂。因此,文学批评具有审美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二重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批评文本自身具有美感吸引力,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分析,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文学批评在分析文学艺术性的同时,必然要涉及文学作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对它们作出衡量和评价。文学批评的社会批评性质,不仅使批评在透视作品的社会性时发现其独特价值和局限,而且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使文学批评超越审美和艺术的层面,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获得自身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妇女如何感知自身的存在状态?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中国妇女的主体经验如何建构?妇女史研究能否在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之外发现妇女自身的主体经验?通过借用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等对传统中国社会之特征的表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妇女之"情感"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妇女的历史,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用雷蒙德.威廉斯的理论,以麦琪的两条情感线路——兄妹情和爱情为轴心,分析她的兄妹情、爱情及其两者的交错发展,揭示贯穿小说的服从、责任、义务、自我压抑的道德观念以及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意识和情感结构。通过文本分析,管窥爱略特道德观与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爱的毁灭与生命真相——杜十娘爱情悲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十娘爱情悲剧的价值意义在于撕开封建社会生命的真相,引起读者对妓女的爱情与从良、"情"与"理"的矛盾与爱情悲剧、爱情与复仇等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哲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悲剧主人公的命运,不仅受到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与个人的性格、意志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龄官所处的历史时代和阶级地位,决定了她的被奴役的命运。而她倔强的个性、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大胆追求不切实际的爱情的行为,使她成为封建专制社会的反叛者,同时,这种性情与家班优伶身份的反差,也成为她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性格缺陷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使她沦为无爱婚姻的牺牲者。传统势力辗磨,现实社会的束缚以及作者矛盾的婚姻观决定了伊莎贝尔最终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美狄亚“仇杀”的心理因素有 :爱情受挫心理 ,受骗受辱心理 ,痛苦绝望心理 ,寻求补偿心理 ,嫉妒心理 ,爱子怜子心理。美狄的行为也是当时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舍伍德·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中刻画了一个由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美国西部小镇,镇上的人们行为怪异,被称为畸人,伊莉莎白是无数畸人中的一个. 借助关于疯癫形成的社会机制的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解读伊莉莎白在少女时期、婚姻中以及生命最后阶段的爱情,分析伊莉莎白因爱而畸的外部社会原因,警醒当代的人们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保障女性在变化的社会机制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边城》中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设置隐喻着翠翠物质与精神上双向的孤独无依的生存态势。倾诉对象缺失,迫使翠翠通过托物、唱山歌和做梦等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补偿。翠翠自尊里深潜的自卑又自负的心理意识也阻碍了她与二老的爱情沟通。而老船夫的“欲速则不达”和顺顺隐秘的心理疙瘩均于无意间催化了翠翠的爱情悲剧。《边城》的爱情悲剧还是沈从文被压抑的心灵、心绪的一种情感外射。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文学史上,冰心以基督式的爱的哲学开创了爱的文学,因此被誉为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母爱意识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冰心对母爱宣教似的竭力张扬,意在试图从哲学、宗教的高度对宇宙人生进行整体的把握,建立一个有牢固理论基础的人生观,并期待这种人生哲学能有现实的社会功效,来解读社会,有效地拯救众生,疗救创伤。  相似文献   

19.
朱淑真的诗作展示了其感情世界的无尽的悲凉。无爱的婚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普遍的婚姻状况。爱情难泯和爱情的难以实现构成了一对无法消弥的矛盾。而像朱淑真这样的才女,因为不甘心如此的命运,一辈子就在希望和无望中挣扎,满腹的才华就在哀婉的浅吟低唱中流失,满心的热情就在无奈的期盼中耗尽。  相似文献   

20.
冰心是爱的哲学的典范代表。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 ,赋予了冰心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份稚拙的童心 ,使她能从童年经验、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中提炼形成自己的爱的哲学 ,并在母爱、童心、自然这爱的哲学的表达模式中处处浸润着晶莹剔透、天真烂熳的童心 ,透示出单纯明朗、活泼跳动的儿童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