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近几年,环境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国内外研究者较多关注公众个体日常环境行为及其影响机制,往往忽视了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基于CGSS2013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构建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嵌套模型,对中国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微观个体层面上,居住在农村的居民环境治理参与行为较多,教育水平较高的公众实施较多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媒体使用、环境污染感知、政治参与及政府信任对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有促进作用。在宏观省级层面,经济发展、产业比重合理调整可以激发地区公众平均环境参与行为,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垃圾清运量的增加和PM2.5浓度升高,会促进地区公众平均环境治理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地区的宏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宏观地区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对城市居民二手房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新建房;由于宏观地区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宏观因素对不同人群的二手房购买意愿有异质作用;户口性质、家庭人数、购买地区以及是否已有房屋产权等微观个体因素对城市居民二手房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情况、医疗条件以及基础教育资源等宏观地区因素对居民二手房购买意愿有显著的跨层调节作用,其中,基础教育资源的调节作用最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居民对基础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环境行为的研究涉及心理学、建筑学等领域,伴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和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日益成熟,环境行为逐渐进入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野。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回顾,梳理环境行为的概念与内涵,归结了环境行为的适应性、社会性、双重性和策略性特征,并对环境行为进行类的分析,构建了态度变量、社会结构变量、社会人口统计变量三种与环境行为关系最为密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目前环境行为研究中的概念混乱、研究方式单一以及缺乏对环境行为形成的社会互动机制的详尽分析等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东佛山城镇居民的调查,运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对居民购买无公害农产品的意愿及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收入、溢价接收度和标识认知度是影响城镇居民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而性别、住所、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溢价接收度和质量关注度则对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居民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不一定对购买经验产生作用。当前,改善流通方式、设定合理的溢价水平、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地点、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强化居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度及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是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改变居民高碳排放的消费方式,引导居民实施低碳消费行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心理认知类因素、外部情境类因素、非理性因素和人口统计学因素四个方面对居民低碳消费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方面的问题,为制定引导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航海职业的特殊性对海员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介绍了中国海员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我国对海员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之后,指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婚姻质量、人格和行为等方面都会影响海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但由于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不同海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类别海员的心理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基于此提出了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反映了国家、区域的竞争实力.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纷繁复杂,从宏观层面分析,环境、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四个因素是主体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将漠视性和破坏性行为加以整合,提出"非期望环境行为"的概念,区分了非期望环境行为的3种类型:自发型、跟随型、防御型,并探讨了其行为呈现。鉴于行为与个体心理偏好及关注点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调节聚焦对非期望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对474名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显示:个体非期望环境行为总体发生率为50.5%,具有高发特征,其中自发型非期望环境行为发生率达32.9%,占比最高;常态发生(得分>=4)非期望环境行为的个体占比为21.0%,其中46.3%为防御型非期望环境行为;预防聚焦对非期望环境行为总体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促进聚焦对跟随型非期望环境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调节聚焦为"双低型"的个体,最容易发生非期望环境行为,且出现"翘尾"现象。据此,从非期望环境行为发生动机出发,结合调节聚焦的影响特征对非期望环境行为的干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环境是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的总和,具有渗透性、可塑性、全面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行为趋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文化环境、学校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浙江省内的调查数据,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居民环保税收支付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年收入对居民环保税收支付意愿影响最大,年龄、住房情况和婚姻状态的影响依次减少,教育水平影响最小。当居民年龄在45-60岁之间、婚姻状态为已婚、教育水平为本科、家庭年收入在20-30万元之间、有1套住房时,居民环保税收支付意愿最强烈。由此可见,当居民的生活状态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环境也会越来越重视,也更愿意为保护环境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1.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应从学生创业准备期入手,对有创业意识或创业准备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找出影响创业行为个体意愿的因素,以此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研究学生创业的本质,就应从学生的创业心理、创业行为以及创业环境上将存在的问题转化为推动学生创业的动力,尤其是改变少数民族学生的创业观念,为民族地区争取更多的创业机会,减小创业成本,孵化更多的创业成功者。针对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在政府层面上,应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在社会层面上,创造社会支持和外部环境;在学校层面上,转变学生的创业观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居住区室外环境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室外环境已成为目前房产开发的热点之一,但在设计和建设上出现了许多误区,如人们在设计居住区室外环境时,很少考虑对生活在居住区的居民会产生怎样的行为心理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满足居民行为需求作好居住小区室外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3.
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是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农户层面的积极响应至关重要。基于海南省511户芒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从众心理、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从众心理越强、社会网络越丰富的农户,其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可能性就越小。社会网络在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影响中起到了强化作用,即社会网络丰富度的提高,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负向影响会得到加强。因此,应当强化和提高农村的社会网络建设,搭建农户间相互交流沟通的互助平台;积极发展标杆农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尽可能带动周围农户进行绿色生产;因人而异,依据农户个体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农业绿色生产推广政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环境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公众参与对政策可执行性的促进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文章以Putnam的社会资本理论作为概念框架,通过跟踪福建、安徽、陕西三省农村环境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结果表明: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群体规范对农户环境维护行为意愿和环境促进行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为提高农户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意愿,政府应加强宣传和引导,以推进农村的环境治理,进而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市民农园利用郊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农田划分为小块土地租给城市居民种菜,以体验农业为主要形式,具有休闲、娱乐、游憩等功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北京市作为国内都市农业的首发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在城市周边已经建立了很多市民农园,但市民农园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依据2012年8—10月对872名北京市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对市民农园的潜在价值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调查者对市民农园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002.62元,期望租种土地的平均面积为38.80 m2,北京市居民总支付意愿为123.01亿元。相比目前市民农园的发展状况,北京市民农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大力发展,使市民农园的潜在价值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排除作为前苏联学术界的这块挡箭牌时,会对它这个领域的发生、发展有全新的认识。前苏联学者不局限于借助西方的经验,在新闻媒介受众调查的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甚至在这方面的视野更宽、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前苏联学者的社会学调查,包括新闻媒介受众社会学调查的经验对于今天在我国蓬勃开展的受众调查会有一些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439户居民调查数据,采用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赣江流域南昌段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2.44%的被调查居民对赣江流域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南昌市居民年平均支付意愿值约为222.96元;被调查居民的性别、受教育情况、工作性质、居住位置、价值认同、水质情况和水量情况与支付意愿呈显著相关关系,被调查居民的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水质情况和水量情况与支付水平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运用oprobit和biprobit模型探讨了公众的环境关心和环境友好行为是否一致,并分析公众的个体特征与其环境关心和行为一致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公众对环境关心并不必然会促进其生活中的环境友好行为。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老年人、女性、收入及受教育程度会提高公众环境关心与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概率;②在考虑公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后,公众的收入、非农就业和受教育程度在提高公众的环境关心与环境友好行为的一致性上具有积极作用;[JP2]③总体上,公众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其环境关心和环境友好行为一致性的作用最稳健,这意味着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公众的教育水平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绿色酒店被引入我国后,这一市场并未如预期般得以迅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影响绿色酒店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又对其购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绿色酒店产品的消费行为意愿.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并融合线下调查与线上调查的优势,通过实地发放问卷与网络发送问卷形式获得调查数据,之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当前阶段,对我国大学生消费者而言,主观规范对其绿色酒店消费意愿占据主导性影响作用,消费态度对其绿色酒店消费意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感知行为控制对其绿色酒店消费意愿并不具有显著性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分阶段、分步骤地培育和发展绿色酒店市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行为是个体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也构成了现代环境治理的社会基础。但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较少参加环保活动,体现出明显的环保不作为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下,构建制度结构、人际关系和个体认知习惯3个层面的系统性分析框架,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环保不作为的发生机制和可能的解决途径。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增长逻辑渗透在多个层面,发展出经济理性主导的供给系统和制度安排,建构起漠视环境问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塑造了环境不友好的认知偏好和行为习惯,多个层面的叠加作用共同造成个体环保不作为的后果。对环保行为的重塑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践行更加多元的发展路径,提高环保逻辑的优先级,以此为基础改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机,在多个层面鼓励个体践行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