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税后利润快速增长,资产质量较好,且资本充足,盈利能力逐年改善.另一方面,其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对农户和小企业的贷款占比较高,有效地缓解了农户和小企业的信贷约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和小企业的贷款占比有下降趋势,贷款对象偏离农户,区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其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且流动性不足,盈利水平偏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于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供给不足,我国农户受到严重的信贷约束。基于对四川、河南、浙江和黑龙江4省1 030份粮食种植户农户样本,运用Logit计量模型分析农户风险态度对各类信贷约束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约束率达到71.6%,由于农户抵押担保不足,风险偏好越强的农户越容易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贷款大小户存在较强的异质性,贷款规模较大的农户更易受到实际供给信贷约束;农户的风险规避性越强,越容易受到实际需求型信贷约束,且资金需求小户更为明显;风险偏好越强的农户越易受到名义信贷约束。基于以上结论,为了缓解信贷约束,金融机构与政府应针对不同借款农户采取不同政策,对于贷款大户,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对于贷款小户或资金需求小户,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等;对所有农户,构建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农户风险规避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轮农村金融改革的特点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外生"主导与"内生"成长不足并存。研究结果表明,外生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供给涉农贷款方面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其在农村金融供给上,仅能在有限层次上发挥作用。内生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立足于农村本地,能有效降低涉农贷款的交易成本,增加农村信贷供给总量,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了外生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触及的地带。培养内生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增强农民金融意识、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移除制约其内生成长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4.
缺乏抵押品是导致农户受到借贷约束的关键因素,家庭资产作为抵押品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决定是否放款的重要审核条件,在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陕西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为例,采用Heckprobit模型从家庭资产角度对影响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可得性因素进行需求与供给联立分析。结果表明:在家庭资产变量中,土地资产对借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和金融资产等均对农户借贷约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针对农户使用不同类型家庭资产抵押担保借贷作出相应的对策、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唤醒沉睡资产和抵押物价值,解决农户信贷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别对农户受到的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与供给型正规信贷约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贷款利率显著影响农户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户正规贷款意愿的强弱;第二,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程度较弱,农村地区需求抑制现象严重;第三,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额度也逐渐增大,富裕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占据了农村地区信贷的较大比例;第四,收入、可抵押品资产、是否是党员等农户特征对两种类型的正规信贷约束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小企业发展经验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之瞩目。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小企业借助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提供的担保支持,可以顺利地从相关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本文从小企业合格性审查、贷款的用途、贷款的偿还、贷款金额和费率、贷款申请程序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分析了普通小企业担保贷款,然后又对小企业管理局担保的小企业特种贷款项目进行了介绍分析。其目的在于对中国的小金融机构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提供一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们对丹东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当前制约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瓶颈”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缺乏有效抵押是制约农户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重要原因,政府和金融机构也一直致力于农户借款抵押物的创新,但却鲜有文献从供给方的视角探讨抵押在农户正规信贷中是否有必要,其究竟发挥什么作用,不同类型的抵押作用是否存在差异.通过以2011-2013年某县级农商银行的全部农户贷款微观数据为样本,采用多种估计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抵押确实能显著降低农户贷款的风险,且主要是降低了银行与农户的事前信息不对称,缓解了逆向选择所产生的风险,而不是缓解了贷款后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9.
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信贷规模、公司规模和净利润快速增长,财务绩效不断改善。在股权结构中,民间资本占比较高。但是,培育的村镇银行数量未实现银监会计划目标,且机构分布偏向东部地区。其服务对象偏离农户,存贷比偏高,盈利水平偏低。针对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林农信贷可获程度低下已成为制约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福建林农调研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全面考察了经验资本及林地规模对林农信贷获得概率及获得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农获得贷款难度仍然较大,样本农户中获得林业贷款的仅为29%;经验资本中,经商经历可以显著提高林农信贷获得概率,而林业经历和贷款经历能够显著提高林农贷款获得额度;林地规模不仅提高了林农贷款获得概率,还提高了林农贷款获得额度。因此,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阶段,要积极引导林农合作经营,鼓励农户联保贷款,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以提高林农信贷可获性。  相似文献   

11.
合作金融制度在我国农村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指出信用社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现在提供相对低风险的个人贷款方面,进而对我国农户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农户的主体是“道义小农”的结论。其尽管贷款风险较高,但额度小,需求旺盛,加之以合作制为基础的信用社以其独特的先天效率恰可以有效地控制农户贷款的风险。因此在为我国大多数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方面,合作制的信用社比其它金融机构更具优势,合作金融制度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林权抵押贷款是当前林权制度改革所推出的新型融资方式,也是金融机构开展贷款的重要业务.对福建省三明市5县(市)12乡镇24行政村随机抽取的484户农户进行调查,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户主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和林权抵押贷款认知.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总支出对农户信贷需求产生正的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总收入对农户信贷需求产生负的显著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汽车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对汽车贷款对象发放的、用于购买汽车款项及相关费用的贷款,是社会大宗商品销售和金融经营手段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我国汽车信贷始于上世纪末,作为市场经济下利用信贷手段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成为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新型资产业务。本文分析了我国汽车信贷运行机制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农业银行在当前县域信贷市场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中长期内,农行在县域信贷市场内应逐步谋求经营策略的差异化。为此,农行应以批发贷款、委托代理、资源共享等多种合作方式,逐步深化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从而在实现合作双方"扬长避短"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县域各分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农行今后在县域信贷市场中的战略组合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三权分离”的改革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我国农户融资的新途径,可有效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该业务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制约了其大规模推广.故从借款人信用风险、抵押物风险、操作风险三大方面着手,运用博弈论对涉农金融机构和农户的信贷行为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得出加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方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农村征信管理空白,加快推广农业生产保险制度,健全抵押物价值管理机制,旨在于促进涉农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3个县区588户农户问卷调查,了解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苏北、苏中、苏南农户信贷需求的特征,比较三个地区在贷款用途、融资渠道、融资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信贷需求数量与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苏北农户信贷需求的频率最高,但借款金额相对较小,大多是消费性用途;苏中农户信贷需求的频率相对较低,但借款金额较大,贷款主要用于生产性用途;苏南农村已经完全城市化,信贷需求主要是消费性用途。三个地区农户的融资渠道都明显表现为以民间融资为主的特征。从总体样本的融资选择次序看,第一选择是亲戚朋友借款,第二选择是银行,第三选择是信用社,最不情愿的选择是高利贷。建议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引进新型的小额贷款机构和其它金融机构,满足农户多样化和差异性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在活化信贷资金存量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信贷结构不合理、信贷退出困难、信贷资产存量机制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活化信贷资产存量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只有把活化存量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建立退出机制和建立活化不良信贷资产存量的机制体系等途径,才能使商业银行轻装上阵,有效地推动和促进其信贷业务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户借贷难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最为迫切的一个方面。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点,农业生产会因气候、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农业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带来信贷投入的较大风险。因此农村商业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一般要求农户提供各种担保,但由于农户缺乏有效的担保(土地不能作为有效的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经常以控制信贷风险为由,降低弱势农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抑制了农户贷款有效需求。而非正规金融机构是依赖于邻里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信赖,不需要抵押品,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据郭沛(2004)估算,2002年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已达到2001.03-2750.31亿元,同时,农民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融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非正规金融市场。可见,农户借贷更多地还是选择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渠道。本文主要是从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并说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非正规金融指的是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直接融资。此类金融机构主要建立在亲情、乡情等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性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保证信贷资产的优质和主要获利能力,时下已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和探究的焦点所在。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性程度的递增,不良信贷资产正日益困扰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基于对商业银行狭隘思想主义、行业监控不力、自律意识淡薄、外部环境挑战、投资利润驱使等五个角度的不良信贷资产形成因素的研讨,提出防范和化解的一般策略。研究证明,应该权衡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宏观与微观等各方面的影响,确保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无藏身之地。  相似文献   

20.
应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了现有信贷模式下农村信贷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小额信贷"格莱珉模式"的特点,给出了构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的思路:一是建立农户信息系统、进行农户信贷信用评级,二是农户自愿组建小组、实行农户分组信贷,三是调整贷款结构、增加农户贷款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