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首先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使全党牢固树立和实践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必须尊重亿万群众的实践,坚持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检验、丰富、完善发展思路;必须坚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必须实现由"共识"到"共为"的飞跃,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实际成效上.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的精髓。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那么,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这一思想路线也应具有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但在实践中,1956年以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似乎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越来越远。考虑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不难断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毛泽东晚期思想中一定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而逐渐形成、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百年艰辛奋斗并走向成功和成熟的伟大历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等党的核心领导人在其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特别是善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等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本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实践出真知,而不被教条主义与狭隘经验所束缚,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执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真正将实事求是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廷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党的十二大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更加完善的、科学的概括,并写入了党章的总纲,成为党规党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在于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实践中创导的“实事求是”,是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胜利,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认真学习他关于“实事求是”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反对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本文试图阐明,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而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近百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曲折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了端正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以及"党的建设"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历史中反复实践而得出的基本结论。“结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没有“实事”,也就没有“是”。解放思想,就是要解决坚持实事求是的主体条件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突破性和非突破性两种形式,突破是主要发展形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某些观点的"突破"这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是由新的实践课题提出来的,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广泛吸收中外优秀社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形成了以富强国家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方法、选贤任能的用人之道、善抓主要矛盾的方针等社会管理思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必将高举民族复兴的大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管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实现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指的是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思维方式,即中国人长期使用并形成定势的主流思维方法和习惯。学术界关于影响中国社会进步的因素讲的很多,但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混乱、僵化的思维模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总结党的90年奋斗史和坚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历史经验看,我们党要自觉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就应当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慎重地认识和处理其中几个基本关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工作重点与指导思想的完整性的统一、坚持社会实践的基础性与科学理论的导向性的统一、坚持理论创新的时代性与原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的统一、坚持基本原理的普遍性同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现今正致力于法治建设的社会语境下,“法治主义”又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热门的语汇,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法家所提出的“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特色的分析,指出这种“法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极端的人治,与现代法治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需要从方式、方法层面进行分析。在深耕教材的基础上,发现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在融入习思想时,依据不同内容主要采取了文献参考式、引入说明式、说明原理式、补充创新式、替代更新式等方法。为有效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针对教材中对习思想融入的不同方式,可以因内容分别或组合选择活动拓展法、课前一语法、习近平话语中心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转化过程中,在方法论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转化有法但无定法;在转化的内容和方法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从习思想和教材整体视角审视转化,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思政课的价值引领方面,必须处理好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把转化最终落脚于价值转化,使习思想真正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依法行政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政府奉行的一项基本准则。我国的依法行政原则从提出到实践时间虽然不久,但在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与此同时,依法行政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提高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促使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以及加强行政监督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二次启蒙文化背景下的有机语言学在中国的新发展形态,体认语言学提出了“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和“像似性”语源学基本原则。在此理论视野下,文章发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人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逐步形成“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此种现象在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国尤为突出。从《诗经》的赋比兴、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到楚辞的比兴象征,从汉魏辞赋的“联边”辞修,到后代的“联边诗”甚至是“神智体”诗的出现,率皆为“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影响下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8.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离不开对它的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统领全国一切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内容、思维方式、判断标准、思想路线等方面,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新的实践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就是对国家发展路径选择的合理性、社会进步指导思想的真理性、社会生活规则选择的正当性的坚定自信.这“三个自信”,建立在对世界社会及其与中国关系的客观把握之中,建立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规律性的科学把握之中,建立在对中国崛起所面临的条件、困难与挑战的清醒认识和审慎应对之中.这“三个自信”,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在不断完善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认识中,在向世界学习和与世界对话中,在不懈进取和自我革新中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20.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影响当今中国的最大的两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有国际环境、国内情况、思潮本身及人们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并认清它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引领社会思潮,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