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美国诗人惠特曼是十九世纪最接地气的人民诗人,是民主自由的倡导者和礼赞者。他的诗风雄浑,大胆而有力,清晰、朴素而真实,诗歌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他诗歌中创作中的人民性、民主性、民族性不仅影响本国诗歌创作,而且穿越了时空,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可以说深受惠特曼《草叶集》的诗学思想影响,诗人从《草叶集》中找到了艺术的喷火口。郭氏“惠特曼式”的个人咏叹与豪放在中国诗坛上影响了许多年轻诗人,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创作出积极向上的新诗,表现了一种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我自己之歌》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叶集》的精华篇《我自己之歌》表述了华尔特.惠特曼的诗歌理念和诗人毕生创作的基本主题。在这首长诗中,诗人力求解答“我自己是什么?”这一富含哲思的问题。在对此问题阐述的过程中,诗人表露了自己对“灵魂与肉体”、“上帝与自我”等对立统一关系的超验主义思想。本文从哲性诗学的几个侧面论证惠特曼与爱默生,黑格尔,尤其是与康德等哲学家在思想上的联系,并通过解析《我自己之歌》中对“自我、上帝、灵与肉”等认识客体所做的真诚表述,阐述诗人思想深处超验主义的泛神观念。  相似文献   

3.
瓦尔特·惠特曼被公认为美国的“诗歌之父”。惠特曼时代,美国在文学、思想与意识形态上仍然依附于欧洲传统,深受维多利亚时代价值观的影响,但惠特曼却敢于向传统发出挑战,强调诗人要为自己的民族歌唱,他笔下的声音和景象都是美国的,他的表达这一切的语言也是美国的。惠特曼开创了新的诗风,他认为诗歌不在于形式化的格律,而是深层次的感情,强调情感的节奏,思想的韵律;他因此创造了一种具有惠特曼气质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4.
惠特曼美国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最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美国朝气蓬勃的“新大陆精神”。惠特曼的诗作大都收在他唯一的诗集《草叶集》里,这部1855年7月初版的集子问世时仅收诗12首;以后重版不断补充,及1892年诗人临终前出第九版也是最后一版时,已是近四百首的厚...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美国诗人惠特曼对中国诗人艾青的影响,虽然艾青缺乏惠特曼那"拥抱一切的自我",但惠特曼仍对他的诗风影响重大,使得艾青将散文元素引入其诗歌中,从而开创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21世纪以来惠特曼研究的成果与主流发展趋势,侧重评述了几部有影响的专著,包括《重写惠特曼》。文章首先概述了20世纪70年代后惠特曼研究的发展状况,解读对惠特曼的研究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联,并着重阐释了美国的惠特曼研究者缘何坚持不懈努力研究这位诗人,将其推崇为民族诗人,希望通过他来展现美国的民族个性与想象力。本文认为:除了惠特曼的诗歌及其具有远见卓识思想自身所拥有的价值和意义,美国惠特曼研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也促使惠特曼在21世纪的地位与使命不断得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一八八五年六月一日,巴黎一百多万市民为他们民族的伟人——一个没有任何世俗叔势,而仅以操笔为业的人——维克多·雨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地又都在纪念这位曾被誉为“近代法国民主自由运动的思想源泉”的伟大诗人。可见他的声誉早已飞渡重洋,他的影响也没有被“随着时序的进展而愈加汹涌澎湃的人类遗忘的大海”所冲淡。这固然是因为他的作品的强大艺术魅力,他的卓著的艺术见地和他的作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一名主将的功勋的缘故。然而,我们也不应讳言,真正震撼千百万读者心灵的力量,真正吸引着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千计的学者,使他们锲  相似文献   

8.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诗坛上,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一位堪与惠特曼齐名的伟大诗人。她的诗作被盛誉为“美国文艺复兴的一部分”,其本人也被推为“美国诗歌的开拓者”和“现代美国诗歌中其他一切传统的先驱”。正基于此,  相似文献   

9.
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一诗的开头写首:“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尽管这个“我”总是以叙事者的身份在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个“你”却始终伴随着“我”,歌唱着《我自己的歌》。在惠特曼之前,从未有哪个美国诗人像他这样如此重视过自己的读者。文章从诗人戏剧性地表现“我”与“你”的关系中,探讨这首诗中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创作特点,从而窥视美国现代长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学有其优秀的传统,其中之一便是它的浓郁而鲜明的民主色彩。由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这位杰出的民诗主人。他一生致力于宣传:“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的民主主张。为了民主,他的“笔底和舌尖”发出了“隆隆然愤怒的雷声和风暴。”他是一位战士,是一位高举民主大旗,走在历史前面的战士;他是一位歌手,是一位唱出时代最强音的歌手;他是一位鼓手,是一位无怨无悔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鼓手。《草叶集》便是惠特曼强劲的民主心声的写照,因为它有“毫不含糊的明确性,”这明确性来源于诗人鲜明的政治立  相似文献   

11.
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肯定性“自我”书写与霍桑、梅尔维尔、爱伦·坡等的否定性“自我”书写共同为美国独立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美国的个人主义更深入地植根于前者的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中,但由于对“自我”内在神性和超验原则的强调,其主体思想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与修正。当代美国哲学家、汉学家安乐哲吸收中西传统的有关思想,提出以儒家角色伦理学作为走出西方个人主义困境的有效途径。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学思想有趋同倾向,前者呈现从抽象道德主体到具象道德主体、从自我内在性到自然外在性及群体外在性的转变趋势,这一转向与儒家角色伦理学对具象外在性人际关系的关注有共通之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惠特曼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开创者和先驱者之一.笔者仅从狄金森的生平与"超验主义"精神对其诗歌思想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狄金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一八五五年夏天,惠特曼自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草叶集》(当时只有十四页十二首诗)。在诗集的封面上,有一张作者的像:诗人头戴宽边草帽,身穿敞口衬衫,满腮连毛胡子,一身健壮的肌肉,完全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打扮。对这样一个“下等人”的诗集,美国资产阶级文人是不屑一顾的,断言说,这样的人绝写不出好诗来。可是,当时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爱默生(1803——1882)却独具慧眼,给惠特曼写了一封长信,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惠特曼的诗歌中的自由、勇敢的思想,予言惠特曼“将来一定会有不可限量的前途”。  相似文献   

14.
"叶子"是纽约派扛鼎诗人弗兰克·奥哈拉诗歌中频频出现的意象,彰显着他和前辈诗人惠特曼的隐秘联系。沿着两人诗歌中出现的"叶子"意象,通过比较分析探索奥哈拉对惠特曼的模仿和戏谑,人们可以发现奥哈拉对惠氏《草叶集》中体现的诸多理念如自我、民主、城市等进行了有意识的误读和改写,在传承和变化中凸显出奥哈拉的创作深度和独特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深受帝国主义践踏的苦难年代,他把自己的一生紧紧与民族的命运相连,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象许多革命家一样,在革命思想的形成时期经历过一般认识和摸索过程。他原想以自己的高明医术来解救苦难大众,实践中使他感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不久,他目睹了清王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败局招致民族更加深重的灾难。为寻求救国出路的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接着发动了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  相似文献   

16.
战后美国诗坛上,被称为“要打破庞德和艾略特重组现代诗歌领导权”的诗人威廉·卡·威廉斯(1883—1963)确实取代了庞德和艾略特,成为“左右其他诗人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国图书奖(1950年)、波林根奖和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的政府任命(1952年)、普利策奖和美国文学艺术院金质奖(1963年),以及不少大学文学博士头衔的授与,使他“声誉和影响至今有增无减”.评论界确认,威廉斯力图“实现惠特曼用本国原料造就美国自己诗学的理想”,称他是“惠特曼传统的主要代表”.如果说惠特曼在十九世纪中期冲破保守派仰承欧洲文化的重重阻力,以他用美国题材和人民语言反映美国民族精神的创作实践,开始了真正美国自己的文学,威廉斯则在本世纪前半个世纪顶着新古典主义狂澜汹涌的欧化潮流,全力开拓美国题材和本土语言的美学价值,坚持了诗歌的民族化方向.惠特曼和威廉斯是美国诗歌民族化道路上两个遥相辉映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的《女神》是时代的最强音,充分反映了诗人强大的创造力和浪漫主义的个性。郭沫若高出同时代诗人的地方,是他在“绝端的自由”的诗形中贯注了真正的诗情,坚持了他情感一元论的诗学观点。他的狂放的诗风主要与惠特曼有关,他的泛神论具有时代的内容,《女神》不是那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品,它是新诗源头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8.
食指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位具有分野性的诗人,他的创作分开了“失去自我”与“表达自我”的两个时代。他的诗歌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传统性,散发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紧密结合的气息,体现出狂热激进的思想与理性节制的形式并行不悖的诗学特征。思想情感上的先锋性、反叛性与艺术形式上的传统性、保守性构成了他的诗学悖论。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诗词是高度个性化的存在,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存在。然而,这种个性化除了来自于诗人的自我之外,同时也来自于诗人一生中各时段所在地方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地方性”。苏轼诗词中的“地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与诗人的自我、诗中的自然、诗中的人文和诗人的思想以及诗中的地名等有着重要的关系。苏轼诗词中的“地方性”,来自于他所到过的许多地方、诗人自己对自然的敏感以及他深厚的地理意识,同时也来自于他对于诗歌艺术时空的建构。苏轼诗词里的“地方性”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代汉语诗歌创作也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屈大均多元化人格思想形成了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又因为他在创作上的自觉追求,诗歌具鲜明的审美特征:蕴藉深厚,寄托深远;奇幻万千,纵横恣肆;以俗为雅,自然浑成。屈大均诗歌充满“雄直气”。“雄直气”在于诗人强旺刚健的生命精神,体现在他对生命意志的自觉磨砺,对自我人格的顽强坚持上;“雄直气”也来自于诗人充沛的感情,体现在他人格的真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