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般来讲,"软实力"是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应对世界各民族国家进入全球性竞争时期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实,中国战国时代产生的"文化"概念,早就具有"软实力"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人文化成"的角度,对"文化"具有"化入人心"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2.
河洛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河洛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大一统"思想,并通过古代都城、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等有机载体世代相传。优秀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基。研究河洛文化对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通过对企业文化与"软实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国家"软实力"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和谐内涵,尤其是儒家所提倡的"仁"、"礼"、"中庸"、"和"等基本理论主张,更是十分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的和谐理念和思想,是十分宝贵的和谐思想文化资料。其中"仁"所体现的和谐思想理念,"礼"与和谐社会秩序,"中庸"与和谐思维方式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文化的内涵,我们应吸收其精华,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5.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本次"文化哲学发展论坛"的主标题和副标题,"文化与人化"和"从文化软实力角度来看"初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因为前者所涉及的是文化与人化的关系,因而是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问题;而后者所提到的"文化软实力"则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感,是一个文化研究方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儒学伦理传统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使命四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儒学伦理传统的核心价值,并认为儒学伦理传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源泉和根基。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建构对内足以形成一种凝聚力,对外足以形成一种吸引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实力是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砝码。厘清科技文化、软实力、大学软实力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探讨科技文化建设对大学软实力的影响,分析大学科技文化与软实力的相关性,指出高职院校科技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要点,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剖析了科技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科技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软实力"这一概念最先提出时,主要用于国际关系层面上分析国家综合国力,"软实力"也仅仅指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宏观视野。区域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概念在区域竞争与发展层面上的应用与延伸,是软实力的一个衍生概念。但是由于区域软实力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目前仍处于一种不能准确表述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在梳理国内外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以概念的本源为基础,从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和研究方法三个层面构建区域软实力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由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发展而来,它成为分析国际问题的视角之一。中国援助非洲的政策包含了传统文化的"诚"和"信"、革命文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平等思想、改革文化的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理念和经济先行的国家发展哲学等六个文化软实力因素。这些因素是中国在非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髓,对于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不仅要有硬实力的支撑,还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的运作.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应遵循五条原则:坚持"以一领多"的原则,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以驾驭当今文化层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原则,从而确保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独特内涵,重塑我国在全球背景中的文化身份;坚持文化创新原则,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才能使文化具备辐射力与感染力;坚持会通整合的原则,不仅要与外会通,积极发展,博采众长,还要正视我国多民族、多习俗的现实,整合内部资源;坚持人本原则,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主体原则,即要以人为主体,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领域从不同视角发展的企业软实力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意识"、"品牌情结"和"和谐观"。软实力理论的这一发展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软性资源的"资源观",以及软实力理论本身与资源基础理论相契合的结果,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4.
周向军、高奇在《理论学刊》2012年第5期撰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的观点,认为这是关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涵、属性和功能决定了它们在新时期以来国家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的最重要位置,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有最根本的思想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最强劲的理想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软实力"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逐渐成为学术界、媒体界以及政界普遍使用的话语,其间经历了由简单引介到本土化的复杂过程,并发展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极具中国特色认知概念。"软实力"学术话语、媒体话语和官方话语的相关数据显示,其间发展轨迹基本重合,官方话语起着重要的"定调"作用,而学术和媒体话语则不断拓展出更广泛的内涵,三者构成了一种"复调"的效果。具体的话语类型可以分为"原教旨主义"的软实力、作为"隐喻"的软实力和作为"转喻"的软实力。基于"软实力"概念背后隐藏着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权力逻辑,中国的选择路径应是"超越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当东方精神与西方精神成为人类共同支柱的时候,精神领头羊的地位才能真正决定中国的大国地位.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巨大变革,文化思想在国际关系中的价值日益明显.大国都要学会通过新的权力资源,即软实力,来实现其目标:增进相互依存、参与国际体系、共享人类文化.汉字文化圈秉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感悟和精神气质,"发现东方"是一种理念,是请西方人看看"差异性文化".并尊重差异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输出"是"发现东方"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其理论精神的具体实践路径.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的重要维度是思想创新.这是当代中国一个前沿学术问题,也是我们重释传统中国思想经典的现实需求与内在动力,所以要提倡学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批判当代中国流行的"文化失败主义".中国当代的许多问题,根源在于文化断裂和断层,因此"大文化眼光"至关重要."文化输出"应该与"文化创新"并行.超越这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时间逻辑,坚持整体体系创新逻辑.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断,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文化生产力进行客观的认识,从文化软实力角度来把握文化生产力,思考文化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尤其是结合各地文化生产力的实践,分析影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相关要素,对文化生产力的内涵、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全面的探讨,以利于实践中更好地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特征及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应用型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内涵,分析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揭示了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用型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大学内涵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扩展其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抓手,要科学谋划,在特色上、精品上、战略上做好文章,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日益从传统的生产要素竞争向知识、文化理念和创新能力,即文化软实力的方向转移。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