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科学发现”是指科学家根据新的事实,寻求新规律、提出新假设、创立对新事实加以解释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此,科学发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以发现新知识、新观念为其目的的。无疑,研究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思维科学中最有意义的课题。科学发现是按理性的逻辑程序还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对此历来意见纷争,各执一端。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强调直觉在科学发现中的重大作用。爱因斯坦说过:“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说的“科学发现”是指科学家根据新的事实,寻求新规律、提出新假设、创立对新事实加以解释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此,科学发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以发现新知识、新观念为其目的的。无疑,研究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思维科学中最有意义的课题。科学发现是按理性的逻辑程序还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对此历来意见纷争,各执一端。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强调直觉在科学发现中的重大作用。爱因斯坦说过:“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_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  相似文献   

3.
力学是人类的认识,对力学的研究不能不涉及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认识论最基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客观实在何在?二是认识何以可能?对这两个问题,本文试作事实和逻辑的证明.但是,要对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作出事实和逻辑的证明,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事实”,什么又是“逻辑”.只要我们仔细检查不难发现,人们通常所说的“事实”无不是由认识来表达的,人们通常所用的“逻辑”更是一种理论的体系,这就是说,通常所说“事实”和“逻辑”实际不过是一种认识,它本身就需要证明.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事实和逻辑:它们在发生的意义上说不是认识即其产生与人的意识无关,但在认识的内容意义上说是认识即它们是认识的基石?笔者认为,找到这样一种“事实”和“逻辑”,即找到认识的基石是证明认识论基本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形成的基础。但什么是科学事实?它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它同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些什么联系和区别?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存在着不伺的观点和看法。 一、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 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从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  相似文献   

5.
张汉静  葛振国 《晋阳学刊》2004,2(4):108-109
一、“知”、“行”范畴的新概括就认识对象而言,孙中山提出“知之范围甚广,宇宙之范围皆为知之范围。”[1]他把整个宇宙作为人类认识的对象。他指出,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必须通过哲学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认识方法。他说:“近来大科学家考察万事万物,不是专靠书。他们所出的书,不过是由考察的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罢了。他们考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观察,即科学;一种是判断,即哲学。人类进化的道理,都是由此两种学问得来的。”[2]孙中山认为,科学的知识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离不开“行”。他提出了“事实先于理论”的命题。他说…  相似文献   

6.
张静 《学术月刊》2022,(3):142-150
对于中国经验的阐述问题,思维特性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要从中国案例中揭示新的一般性原理,并经受其他经验的挑战和检验,需要我们对人类可共享的知识有深入理解,并相信存在认识事物的一般思维逻辑。而具有从特殊经验中揭示一般性的问题意识,在比较参照中将中国案例与已有的系统性知识相关联,抱有追问因果的纯粹目标,援引关于事物本体的认识范畴寻因作证,区分事实判断与道德判断,并运用形式逻辑从具体现象中抽象简洁原理,这些思维特征限定着我们从特殊经验中发现一般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与社会的关系中,存在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人类认识活动所创造的认识成果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表现为科学或学科分支的多样化,而且表现为在同一科学领域也出现了无数相互有区别的理论,甚至对同一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的答案,而能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各领域的则是少数;二是认识成果被社会生用,走同社会实践,社会又反作用于认识成果,使得认识不断发展,这是一个社会认识活动过程。这两个事实说明,在认识成果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选择机制。我们认为,这一机制就是认识成果的社会选择,即社会对认识成果的选择。认识成果的社会选择的实…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妇女的经验与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问题,即过去的知识是否涵盖了妇女的经验,如果没有,那么注意到妇女的经验会带来什么样的新知识,经验本身是个需要检视的概念吗?为此,本文具体考察了女性主义理论对经验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席 《兰州学刊》2011,(3):151-155
长期以来,关于史学本质问题的各种认识存在着一种知识实在论的误导,即认为历史知识的性质是某种既定事实的客观性,只是有待人们去探索和揭示,并最终能够认识它。然而,历史知识在生成和被接受过程中,却表现为一种不断"异化"的特征:在由个人生成中,体现的是不同知识属性;而在社会生成上,则表现了对知识接受者的依赖性。事实上,从这一全部过程来看,关于历史知识性质的判定更取决于后者对它的重新规定。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科学观为逻辑起点,吸收建构主义科学观和康德的认识论的合理思想论证科学事实的创新本质.科学事实的发现是以观察记录为基础,在一定的科学概念框架、商谈、话语互动的“发现与境”中对观察到的现象的一种创新过程.科学事实的抽象性特征昭示科学事实“放大了”日常的经验事实中的理论因素及其作用,从实验的筹划、实验结果的记录到科学事实的描述,都必须以先行的意义框架为基础,创新性是科学事实陈述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形式.科学事实创新本性的生存论根据在于创新性揭示了科学事实的发现在人的存在中的意义和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走过了170多年的历程,究竟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认识角度是不同的,认识水平也是不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认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 “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积累。科学则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正确的、系统的知识。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认为,学问由三种知识构成:“一种知识是根据纯粹理性原则提出的”,即“是哲学”;“第二种知识部分地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论合     
什么是合?合的存在基础与对立面是什么?合的功用与地位怎样?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一、什么是合? 合,即合结性、吸引性(西方人习惯上称作吸引,东方中国人则喜欢叫合结)。合,作为一种原则、概念或范畴,早就被人发现、认识与掌握了。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合结性是被经  相似文献   

14.
程光炜 《河北学刊》2004,24(5):123-127
文学史是一种知识,它的撰写与生产是权力运作的一个结果.知识-权力的关系是多重的,而且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仅是文学叙事权力对经验事实的原始关注,作为知识的文学史,还必须借助于意识形态的力量重建文学秩序,确立文学史知识范畴和价值标准.因而,几乎很少有一个作家或批评家完全按照"中性"材料来叙述文学的事实,他们在强调所认同的某一文学价值时,潜意识中总希望自己的判断能被他人所接受.文学叙事,即构成了对一种权力普遍性的寻求.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观,我国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潜科学”这一概念,并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从已取得的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潜科学”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确是认识、分析与揭示科学发展规律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往的科学史研究,大都是纵向地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等,这是必要的。而潜科学  相似文献   

16.
《兰州学刊》1986年第4期发表支冬至、胡绳生的《试论艺术创造思维的自由性》一文,论述了艺术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区别、目前通行的艺术创造论的根本缺陷和艺术创造思维的自由性。作者认为,理论思维以事实认识为核心,以发现事实真理为目的;艺术思维则以价值认识为为核心,以价值真理为目的。事实认识是价值认识的基础和前提。目前通行的艺术创造论的根本缺陷是:一、忽视甚至抹煞了艺术思维同理论思维的质的区别,没有看到艺术创造是以事实认识为基础以价值认识为核心的一种特殊思维过程;二、认为艺术的创造性思维也纯粹是反映的,而不是在反映的基础上构造的;三、不能科学地认识和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学史研究,正像整个当代学术的发展一样,进入了转型时期,其在学术观念上的一个突出表现即为由逻辑或形而上学向文学的历史本体的回归。这一转变意味着如下一个事实:学者关注的研究对象由点——著名作家、经典作品,转向面——思潮、流派、群体,有意识地对文学史的线索重新进行清理。这种工作基于不同于往昔的理念,即视事实认识的重要性高于价值判断,学者不再专注于作家的取舍(精华、糟粕之分)、等级、品第高下,而是首先着力于清理事实;不是醉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上看,对科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首先是归纳主义的见解。它的始祖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经验原则——科学理论是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已被经验证实了的知识。第二,归纳原则——从经验事实上升到科学理论靠的是归纳法。用培根的话说,只要及时采集无数成熟的葡萄,科学的酒浆就会源源而来。第三,累进原则——科学的历史就是得到经验证实的理论不断增加积累的历史。随着观察和实验技术的改进,所获经验事实材料的增多,使通过归纳而获得的科学定律和理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原则就更加具有普遍性。第四,科学理  相似文献   

19.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一反逻辑经验主义纯静态地分析科学知识结构的传统,提出了一种从问题出发,经过大胆的猜想和严格的批判、否证而达到新问题的产生的科学发展模式,用一种科学进化的抽象逻辑形态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科学的某些本质特征及其发展机制,从而,对作为科学认识活动基本因素的事实与理论在科学知识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一、事实和理论的矛盾与证伪原则形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的逻辑实证主义亦即逻辑经验主义,坚信一切科学理论必定依据于经验,奉行可证…  相似文献   

20.
张力锋 《学术界》2023,(3):162-169
作为知识获取的一种方式,反事实推演要求认知者具有相当娴熟、准确的概念运用技能,经验要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同于促进和直接证据的角色;即令先验认识也需经验要素的促进作用,方能理解知识内容,进而判定其为真,后验认识则需要当下或过往的感知经验作为直接证据,以判定知识内容的真实性。鉴于此,反事实推演被视作扶手椅知识的典型获取方式。可以在语义上证明一个模态语句逻辑等价于另一个以虚拟条件句为主要部件的语句,所谓的反可能条件句反例不构成逻辑还原的障碍;但模态知识不能因此就归结为以反事实推演为主体的认识过程,反事实条件命题的必然性分析表明它们的认识必须诉诸某些先验模态原则,因而反事实推演的模态认识论方案并未获得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