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也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符号的转变,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信息传递的缺陷与困惑,如语言负载信息的传递缺陷、词汇的内涵差异与空缺现象、翻译是以源语文化还是以译语文化为标准等,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把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定为“在目的语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文化意义或者说在文化上信于原文”,并在“直译”、“直译加注”、“直译加意译”、“意译”这四种翻译方法中贯彻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语言,因此作为一种媒介,翻译就变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翻译中直译和意译是运用得最普遍的两种翻译手段。可有译者以及翻译研究者全盘否定直译,认为逐词逐句地直译就是硬译,这会使得译文晦涩难懂,甚至会错误传达原文的意思。怎样避免直译中的硬译,这就成了主张直译的译者及翻译研究者倾心研究的问题。要想使直译翻译出来的译文达到理想的效果,翻译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充分调动语外知识并考虑众多其它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性"在中外文化中一直是忌讳现象,《红楼梦》中的性话题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从文化翻译视角,性委婉语的翻译要根据两种语言文本读者文化背景异同,综合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显化等手段,实现文化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差异信息,因此,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主要有直译、套译、意译等。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阈下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要翻译习语这一“浓缩”的文化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译者需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两对矛盾。本文论述了习语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和采取的五种翻译方法,提出以保持原语形象的直译法为主要翻译方法的原则,所依据的理由是直译能保持原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 ,文化的差异势必导致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对称 ,因而没有意译的介入就不可能实现两种语言的顺利转换 ,同时文本的独立性以及内容对形式的依赖又要求我们更多地使用直译的方法。直译与意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它们虽然在形式上不同 ,却共同服务于同一翻译目的。直译与意译的相互结合及交替使用才是翻译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翻译 ,是语际间的交换。与其说翻译涉及两种语言 ,不如说它涉及的是两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翻译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英汉民族文化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差异 ,故翻译时在语际转换中存在文化障碍 ,这就要求译者要研究文化差异 ,可采取直译、意译等九种处理文化差异的策略 ,这样既可忠实原文 ,又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试析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的民族文化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析了英汉两民族文化的特点及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以及针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语言的文化色彩这一问题 ,总结了 6种方法 ,即借用外来语、运用对等、对应词句、直译法、释义法、加注法和转译法。  相似文献   

9.
在脱口秀幽默翻译中,语言幽默更多来自于双关的修辞手法,文化幽默更多来自于反语的修辞手法,而普通幽默则主要来自于反语和突降两类修辞手法;另一方面,语言幽默主要采用加注策略,文化幽默则主要采用直译和加注的翻译策略,普通幽默则主要采用直译和语言修饰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从地理环境、习俗文化、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四个文化侧面入手,探讨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英汉习语大致可分为全对应、半对应、非对应三种对应关系,针对这三种对应关系,提出英汉习语翻译的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即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并指出英汉习语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修辞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以更充分、透彻、鲜明地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正确处理修辞格成为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除直译外,译者还可采用转换修辞格、更换比喻形象、引申词义或增加用词等方法,以保持行文的流畅以及原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可能会使其原有的音韵美、形象美及文化内蕴美丢落,这是一种遗憾,而在翻译中采用直译加注、意译法和借译法三种方法来进行补偿,可以使原文信息的丢落减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文化语境观,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文化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文化语境的研究理论,分析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进而探讨翻译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语境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不同,所产生出来的习语因其承载不同的文化寓意而给人以不同的文化解读,如何解读英语习语背后的这些特点需要借助于不同的翻译策略.文章简要探讨了两种最常见的翻译策略,即直译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两种语言之间产生了诸多的文化差异,其中一个方面的差异表现在词汇层面上。文章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语言词的文化意义,并且针对词的文化意义的差异,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替换、增益、意译。  相似文献   

17.
简略地介绍了翻译的目的论及其科学性,在通过目的论的分析中,翻译界一直以来对直译、意译有着孰是孰非的争论。本文认为直译、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手段,两者间不存在矛盾。同时也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选择直译还是意译的翻译手段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更要密切关注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翻译的成败。跨文化翻译中处理文化信息应以异化为主要的翻译策略,直译加注和直译加解释都是异化策略中取利规弊的翻译方法。然而异化并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以归化策略为补充,其中替代法和释义法都是归化策略中适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模糊性及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亦具有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体现在翻译过程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但由于英汉语言差异,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翻译目的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化意象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语言奇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翻译中,尤其在文学翻译中,是应着力转换的。本文以一些中译英实例说明文化意象在传递原作精神、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总结出文化意象传递常用的一些方法——直译法、直译 注释法/直译 意译法、意译法等,强调译界人士应该更加重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