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前我国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主要依据GB/T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笔者通过对标准中测定方法的反复研究,并加以小小的改进,使得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既简单易行,又减少了误差,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进了的投入产出模型,在"生产-消费"双重负责制视域下分别计算2002、2005和2007年我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及其差额即碳损失值,并计算具体部门的碳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角度下我国隐含碳排放都有了明显的增长,碳损失值也变化巨大:由2002年的1.75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5.41亿吨,增长了3倍之多,其中,2007年高耗能行业和出口制造业所产生的碳损失占总碳损失的75.8%。因而建议从消费者负责制视角重新界定碳排放的责任,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球墨铸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压力容器的制造中,而我国尚未更新相关标准中球墨铸铁压力容器安全系 数的现状,分析比较了我国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美国ASMEⅧ 1和欧盟EN 13445 6等国内外标准规范对球墨铸铁压力容器许用应力安全系数的规定。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球墨铸铁储气罐进行计算,依据国内外不同的评定标准进行强度评定,并通过爆破试验验证了该空气储罐的安全性。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球墨铸铁压力容器安全系数偏大,过于保守;应在保证安全性的条件下,适当地降低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投资、教育、健康、培训及迁移等角度全面度量了我国1978-2007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就业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量是非农就业总比重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前者有效地促进了后者的提高,但其影响具有滞后性;人力资本投资量不是农村劳动力当地非农就业比重的Granger原因,即前者并未促进后者的提高,反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国标《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和电力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T 5368-2007)中,建议对于能制成圆柱形试件的各类岩石,圆柱直径宜为48mm~54mm,高径比宜为2.0~2.5,而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推荐的高径比为2.5~3.0,但目前我国工程界与学术界普遍采用高径比为2的圆柱形试件,也就是高径比取了国标建议值的下限.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莫尔-库仑准则,根据常见岩石的强度参数,反算了轴向压缩时剪切破坏模式下的最危险破裂角,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岩石,3倍高径比基本可以消除端部约束对真实强度的影响,说明ISRM的推荐值具有科学性.结合国标GB/T 50266-2013对高径比的建议值,推荐采用2.5倍高径比,既可消除端部约束对真实强度的影响,也在国标建议值范围内,同时也与ISRM推荐值接轨.  相似文献   

6.
从2012—201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拟收录的120份期刊中随机抽取2011年出版的各1期,分为综合性社科期刊和高校综合性学报两组,调查各刊页眉排版状况,并分别依据1999年版《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GB/T 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和1998年版《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三者,综合性社科期刊页眉排版合格率分别为8%,0和0;高校综合性学报合格率分别为50%,21.4%和17.1%;120份期刊总体合格率分别为32.5%,12.5%和10%。高校综合性学报重视相关要求,执行有力,其页眉排版合格率较综合性社科期刊为高。社科期刊需要重视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提高页眉排版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酸性混凝+高级氧化+生物接触曝气系统处理红板(江西)线路板厂有机显影废水,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处理500mL显影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为4.0,10%的PAC的投加量为3.3mL,0.2%的PAM投加量为3.4mL,10%的FeSO4·7H2O的投加量为2.7mL,30%的H2O2投加量为0.72mL,10%的Na2S投加量为4.4mL,10%的LIME投加量为7.7mL,0.2%PAM投加量为4.6mL。将最佳工艺条件应用于工程实践,处理后废水COD的值降为75mg/L,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中COD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从对外贸易对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角度,通过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7年对外贸易对我国能源的消耗量,并借助2002—2006年数据,得出2004年以来中国的净贸易含污量不断扩大,因而贸易对中国环境的综合影响是不利的及中国的环境贸易条件呈现不断恶化的发展趋势,多数部门贸易条件的明显优势已逐渐消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自热式转化炉表面裂纹缺陷展开工作,先依据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标准,对自热式转化炉表面裂纹进行安全评定,得到裂纹在安全评定图的安全区域内,并最终确定裂纹是安全的;再利用ANSYS,对表面裂纹进行二维模拟,将得到的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最大值与根据理论计算得到的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纳入WTO《政府采购协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末中国已向WTO秘书处提交附录1 初步出价清单,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GPA)谈判。中国提交的附录1初步出价清单中并没有包括国有企业,这与欧盟等GPA成员的期望相违背。国有企业是否纳入GPA管辖,这是我国加入GPA谈判可能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GPA文本没有对应纳入管辖的政府采购实体进行明确界定,但是相关条款体现的“政府的控制或影响”标准以及实践发展中所形成的“受约束实体的控制”原则,有助于为我国在国有企业是否纳入GPA管辖等问题上的出价和谈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从食品供应链的视角出发,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及实际调研分析结果,在对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概念阐释与辨析的基础上,探讨食品质量安全的定义与内涵,提出并深入分析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突显现状,建立进口食品直接供求主体,即经销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经销进口食品的不合格率与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监督维权概率的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并且通过选取2010—2014年我国四类大宗进口食品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进口食品不合格率的监管、消费等影响因素。主要结论表明:进口食品量、食品消费支出对进口食品不合格率具有负向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对进口食品不合格率具有正向影响。据此,从进口食品监管和消费者监督维权角度,为保障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中长期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ARMA模型、指数平滑、灰色预测和组合预测等方法,在预测人均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的基础上,基于联合国人口司中等人口增速假设,预测了2015-2030年我国粮食供需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减慢;小麦和大豆需求增速放慢,玉米需求增速加快,稻米需求增速稳定;(2)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将取代口粮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玉米将取代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品种;(3)我国粮食产量预期上升,2015-2020年增产0.5亿吨较为乐观,2020-2030年增产1.1亿吨是个极大的挑战;(4)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可能造成一半以上的粮食缺口;小麦缺口基本能被稻米盈余所覆盖;通过贸易途径平抑国内饲料和工业用粮缺口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选取耕地保护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农业税费改革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科技政策等六个政策,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作用于粮食生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在评析世界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可持续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净进口量也在2004年起逐年大幅增加,进口依存度已超过10%,且进口粮食的来源国集中度高,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粮食供给的路径依赖及影响粮食供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从初期主要关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提供充足粮食供给的能力,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扩展:第一,关于粮食的流通、可获得性以及可接受性的研究逐步被纳入到研究范围;第二,关注的粮食问题范围从单纯的粮食安全逐步扩展为包括营养安全以及生活安全的更为宽泛范畴;第三,越来越多的关注粮食除了其营养提供功能之外所包含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意义。结合粮食安全概念和内涵的历史演进,本文将近40年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并强调粮食供给阶段;关注家庭粮食安全并强调粮食获取阶段以及关注家庭食物安全、营养安全演变为关注家庭生活安全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研究背景,讨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重点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框架。  相似文献   

18.
简单回顾了河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的5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粮食形势:保供稳价面临较大压力,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供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供稳价,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要保持对粮食工作的重视,防止出现三方面问题。粮食部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要在"紧平衡"中把握机遇,谋求发展,实现三个转变,防止三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主要采取粮食"和平计划"战略、粮食垄断化战略、粮食能源化战略、粮食金融化战略、粮食转基因化战略等手段来攫取大量经济利益、遏制战略对手。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美国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有机食品:我国绿色食品国际化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十五"发展纲要中,"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又一次被重申和强调,这预示着中国绿色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作为我国绿色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食品的发展已有二十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由于标准偏低和体系差异等原因,我国绿色食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实现中国绿色食品国际化发展,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造绿色食品,发展有机食品,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