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从食品供应链的视角出发,对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着重从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演变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调控三个方面展开深入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预警水平,从食品供应链视角出发,构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在突变模型之中加入BP神经网络,建立了拓展突变模型,经计算得出中国2010年—2017年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总风险度,以及预测出我国未来5年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水平.研究表明:拓展突变模型适用于所建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并能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我国食品供应链上各环节风险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食品销售环节与消费环节的风险现状值及其预测值仍相对较高,需要继续加强对食品销售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监管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对株洲市社会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消费者、经销商和市场管理人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调查和样本分析表明,该地区消费者、经销商及管理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正在逐年加强,整体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在"创卫"后也有了很大改观,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亟待政府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市民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株洲整体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操作能力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食品质量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与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农业院校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教育,培养大批食品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学术界将食品质量安全界定为准公共物品属性,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为重点来规制企业,或将其界定为商品属性,以成本效益模型研究企业行为。以风险管控为方向研究食品质量安全则可在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间建立联系,契合食品质量安全的两种属性。以代理制衡管控风险、契约制衡抑制风险、信息制衡甄别风险、制度制衡监管风险,在企业内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机制,以此作为政府风险监管的基础,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披露——风险监管——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框架,有助于从供给侧入手解决公众对食品安全需求与企业安全食品供应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质量安全经济作为一门新型经济学科已渐成气候.与相对成熟的食品质量安全消费经济相比,国外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经济研究与应用也获得长足发展,成为食品安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把握作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工具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经济,关键是要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经济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成本-效果实证应用.鉴于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为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国内有关方面应予足够重视与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重点探讨了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特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视角出发,以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为研究重点,从信息监管主体、信息机制、信息管理支撑体系和信息管理法律体系四个方面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应从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着手的观点,提出了明确管理职责、加强信息交流、强化风险意识和完善法规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Food safety)的定义是食品安全立法的重要基石,也是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基础性概念.动态地考察食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比较分析食品质量、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等相关概念,并结合鲜牛奶、乳制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现行主流食品安全概念的局限性,认为食品安全是食品质量的安全性状,而不应包含食品质量的其他形状.这一结论对推进食品安全理论研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质量安全的视角,针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与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系统集成结构,根据良好农业规范标准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语言信息处理方法,将呈现出面板数据特征的评价信息进行有效集结,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联立方程模型,给出了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山东省蔬菜供应链的调查信息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方法可针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特有属性,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的系统方法,并能进行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从而实现农产品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以风险规避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构成的食品供应链为研究背景,分别在集中式供应链以及制造商和供应商分别作为领导者的分散式供应链的3种不同情况下,建立以预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研究食品价格对最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场需求更近的供应链主体所决定的质量水平会因食品价格的上涨而提高;而另一方所决定的质量水平会受到食品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双重影响。最后以数值分析了食品市场的质量敏感性对这种影响的作用,并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仪器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与生产和科研实际脱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和综合性实验训练不足的现象。文章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追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安全追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追溯成本过高而且还要受供应链脆弱性的制约。在分析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阐述中外食品安全追溯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追溯的对策建议:改变食品流通方式,利用现代化交易手段;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追溯法律;进行食品安全追溯的绿色供应链设计,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的选取、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绿色营销以及绿色回收7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异常严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从食品供应链出发,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诸多原因,以核心企业为抓手,提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供产销各环节进行积极合作,实现保证食品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HACCP原理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体系,并以此对南京市的高校食堂进行评价,得到以下结论:在采购、储藏、加工和销售4个环节中,采购环节最为关键,但加工环节最为复杂最不可控。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高校食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学校性质、一线员工的薪酬激励和福利保障、操作间的面积对高校食堂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食品安全演进、特征与愿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随着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食品安全备受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基于“环境变迁—要素涌现—实践特征—演进趋势”系统逻辑,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食品安全演进划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关键阶段、共享阶段四阶段,立足“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剖析我国食品安全市场供给与科技支撑,监管制度与风险归因,多方主体与健康素养,揭示我国食品安全实践特征及关键问题。面对食品安全领域新变化及新挑战,提出落实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愿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通过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以实施沿供应链的纵向监控,但收效甚微。而邻国日本通过在农协内部开展"生产履历记账运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对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首先简要介绍日本农协"生产履历记账运动"的自组建起步阶段至提升发展阶段的历史沿革和包括详细记账、贴码追踪以及内外核查与惩戒在内的现行做法。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程度和加强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文章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角度出发,在考虑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通过引入价值感知构建了基于消费者感知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并通过此模型来探讨企业、政府及消费者对外卖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企业重视程度、政府监管程度以及消费者反馈程度三个因素,在共同协同作用下,能够提升外卖食品安全水平,从而促进外卖行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最后,结合基于当前外卖市场实际情况,从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出发,对影响外卖食品安全提出相应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外卖食品安全,实现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