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中,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既有的高校教学评估重鉴定轻监管,使教学单位在被动迎评中缺乏教学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教学保障、监控机制.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评估中存在的缺失提出教学评估的元评估,探索了将元评估应用到高校教学评估中的具体策略,以通过教学元评估机制的建立促使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真正发挥效能,推动高校建立规范、有序、标准化的内部教学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是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课题。运用历史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探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变迁历程——从高校自治到二元体系的建立,再由二元体系向一元体系转变,最终形成了目前以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为主、外部评估为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借鉴英国经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应该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法规体系,规范质量保障工作;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及管理的自主性,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发挥专业中介评估机构的优势及作用,形成多元评估主体与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随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先后经历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和水平评估四种形式,基本形成了我国特色的评估制度,正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制度化阶段发展.虽然首轮评估“意义重大,成绩显著”,但存在“评估结果与现实矛盾” 等诸多问题以及政府强权模式占主导地位等挑战.论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站在未来与历史的节点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既不应是中国独有的评估现象,也不应是西方的机械翻版,我们应聚焦于“为教育而评估” 的质量保障观、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等四个方向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我国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经历四个时期的演进:一是改革酝酿期,主要是改革酝酿期,对苏联模式是否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反思;二是改革探索期,主要进行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合并、调整和升格;三是面向21世纪改革期,开始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和高校扩招;四是改革深化期,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将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推向制度化.我国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在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内涵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实现课程理论研究突破,立足校本实践应是我国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评估是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之一,评估组织作为评估活动实施的机构,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贵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内涵建设亟需建立符合省情和自身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的评估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和构建贵州省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体系,是不断完善贵州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学生发展理论突出强调学生个体与大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认定和群体认定的相互影响。借鉴学生发展理论,聚焦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这个核心任务,就我国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要素层,围绕优化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路径策略:目标引导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建立目标导向下的内生动力机制;制度建设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建立精细管理下的自我约束机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建立教学改革下的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建立资源整合下的环境优化机制;典型示范与警示帮扶相结合,建立朋辈引领下的榜样激励机制;全员参与评估督导相结合,建立传承创新下的持续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7.
荷兰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国际上著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之一。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发展及荷兰大学认证制度的框架体系体现出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特点:其质量评估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是认证而非政府管理;政府扮演监督和保证者的角色;注重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自我评估和良好的外部评估市场的营造;教学评估和科研评估相分离。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略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质量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面向大众化、普及化的核心课题。具体言之,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包含市场取向,质量保障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发展多元保障主体,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及信息网络质量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关、英两国研究生教育及其外部质量保障的历史进行梳理发现,英、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存在一些共同点,但由于两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二者的发展历程、保障目的、保障机构、质量标准、参加评估的意愿度、评估针对性和外部保障地位有所不同。通过分析比较英、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特点,从而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一定保障和借鉴:要处理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个适性、内适性以及外适性的关系;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要相结合;政府管理职能从直接性、事务性的管理向间接性、宏观性的管理转变;积极支持和利用非政府性的民间评估机构和组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教育认证制度;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到评估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教学督导是高校对其教学活动质量所进行的监督、控制、评估和指导,对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要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正确处理教学督导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从大学生拓展计划的有效实施和长效管理出发,探讨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评估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提出了对素质拓展项目要建立"前评估、后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并且从促动院系进一步做好素质拓展工作出发,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激励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完善高校教学评估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自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机制存在价值取向不当、评估主体单一、评估制度设计不科学、制度实施缺乏有效保障等突出问题。新形势下,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在明确学校办学目标和使命的基础上,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主发展为目标,从评估规划、评估执行、评估控制、反馈处理等角度构建多位一体的教学评估机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施校内院部教学工作评价,是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从湖南工业大学的教学实践看,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理清评价思路,合理设置指标体系,创新方法和途径,适时开展效果评价,要注意建立建全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库和奖惩机制,注意评价结果的反馈和特色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实质是通过教学质量管理各个主体职责和权力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教学督导制度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质量监测保证体系中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内容。当前应强化和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权力的制衡,才能使教学质量管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质量保障问题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只有正确处理好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的关系,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应该与时俱进、具有现实意义,不能沿用过去精英教育的单一质量观,需建立多样化的质量观。要保障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督导评估是保障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在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继续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中的问题,以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为例,在对相关经验做法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督导评估的发展要树立质量意识、协调好各种关系、注重队伍的内涵建设、强化服务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韩国大学评估认证制的改革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大学的研究能力及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社会认同度低、评估认证组织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通过梳理韩国的大学评估论证制的历史沿革、社会历史背景、实施组织及结构、评估认证程序、大学评估认证指标体系可以带来这样一些启示:合理地设定每轮次评估目标;大学评估要以自主评估为主,外部的、强制性评估为辅;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原则;大学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目标要放在发展性上;重视评估委员的多元化;加强评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素质教育是高校改革的核心要求 ,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强化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改革现行的学生评价系统 ,应本着考试与实践、考试与日常评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系统。这将为高校素质教育设立定量标准 ,既有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充分体现学院教学工作方针和政策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科学、公正的系级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方案,充分调动系(部)积极性、主动性,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从而最终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重庆大学的创建人以创设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明确提出了"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理念,并以此选择建筑校址、开办院系、延聘师资、建立管理制度、购置设备.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管理模式,不仅为学校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