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尔斯·哈珀是澳大利亚诗坛公认的第一位游吟诗人。对于哈珀诗歌的空间阐释还是一个空白点。以空间叙事理论为支撑和批评视角,拟从空间意象、空间叙事和诗歌节奏等方面解读哈珀的诗歌,以期还原其诗歌的独特意境和他对神秘壮美的哲思。空间意象的叠加和重复大大增强了诗意效果,并置的空间意象结构会限定主体意识的生成模式,空间意象与人物的命运和叙事进程息息相关。作为叙事因子,空间意象不仅奠定了叙事基调,也影响着叙事进程。另外,诗歌的叙事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音韵节奏和韵脚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哈珀诗歌的空间阐释视角新颖,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反复出现了水、烟雾、虎耳草等文学意象,这些意象是作者在叙事话语层面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具有推动情节、替代叙述、呈显心理、反衬创作主旨等多重叙事功能。作者凭借对意象的独特处理方略将中国传统的诗歌艺术以及现代小说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使之成为构建其"诗化"小说的具体方法,《边城》也因此而获得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3.
过去,大多数论者认为以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主要是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但运用接受研究的方法,对西方意象派诗歌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关系进行如实清理和辨证剖析后,可以认为中国现代派接受外来诗潮的多元格局中,意象派的地位是主要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在诗艺和诗论等方面吸纳意象主义诗学,但在意象的意义、意象营造和意象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技巧,美国意象派领袖人物埃茨拉.庞德不断模仿这些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的模仿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意象并置成为庞德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庞德的大力提倡和推崇,意象并置这一技巧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的意象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在中国传统诗歌乃至西方诗歌中,意象关和朦胧美是诗歌吸引读者的重要特征.在译文中保留诗歌形式中的意象和朦胧美,其翻译难度不言而喻,文章从意象和朦胧美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翻译实践中保持原诗歌形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卞之琳早期诗歌意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化用来的意象,第二类是从西方现代诗歌中化用来的意象,第三类也是从西方诗歌意象改造过来的,但它们往往有中西两个源头。卞之琳诗的意象朦胧,但不晦涩。诗人将“现代的倩绪”外化为意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多种多样的现代主义技巧和手法。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美学是运用语言产生的意象、节奏、句法等技巧,有计划的破坏惯常的语言表达形式,使语言萌发新意,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文学性。作为玄学派诗歌创始人约翰.多恩,正是以其特立独行的意象,通过其标新立异的叙述技巧,使其诗歌与同时代的诗歌相比,蕴含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气韵,让读者体会到其哲理性的思辩。  相似文献   

9.
早在抗战前期,吴兴华诗就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随后由大陆至香港、台湾,引起了很大反响。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对吴诗文本的细读与历史探因,将吴兴华诗歌研究的"明朗声音"又以回忆录与文本研究的方式重新传达出来。新世纪对吴诗由文本深入到内质、由形式探悉到核心的纯文本研究方式也有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意象既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也是现代汉诗重要的思维方式.八十年代以来的现代汉诗写作中,意象思维得到了多方面的拓展:于坚的“拒绝隐喻”事实上以否认的方式反证了意象思维与诗歌的不可分离性;北岛则以多个意象有机性实现意象个人化;而张曙光的叙事性诗歌中,隐含以情境更新意象个人性的思维.意象在诗歌中或疏或密,或隐或显,但意象思维却始终是中国汉语诗歌中院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诗歌主题、意象以及形式、技巧与风格等方面对穆旦前后期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说明外国诗歌翻译是影响中国新诗发展变化的巨大内驱力.  相似文献   

13.
创作主体的价值认知体系和取向对于其小说叙事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价值观决定了作品稳定持久、个性鲜明的叙事风格,两者有内在的统一性。以此考量贾平凹小说一贯坚守的意象叙事,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创作的基本精神决定了其创作的基本艺术思维方法,即意象艺术结构和技巧,重估区域文化是他的文化意象叙事的起点,整体哲学意识决定了他意象叙事的成熟阶段为整体意象叙事,混沌世界观决定了其意象叙事的最高阶段即混沌意象叙事。从文化和叙事两个传统角度看,贾平凹小说的意象叙事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又是传统民族叙事的合理的延伸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审美特征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诗歌意象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相关处理技巧,并进一步对各种技巧之得失进行了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批评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现代诗的一个基本技巧,即是“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也就是说,“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之技巧的普及是诗歌现代性的一种标志.“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之所以是诗歌语言的现代技巧,乃是与诗歌在现代性阶段对于结构、意义层面的构建相关.它表面上以意象溢出线性串联、诗节超越逻辑关联为特征,却在深层抵达和触摸语言的抽象意义、文化意义.“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还有另一层意思,一首现代诗歌拒绝单一的阐发,而应该由读者来填补诗句之间逻辑空白,导向读者阐释空间的开放性.这等于也提出了现代诗的一个要求:现代诗歌反对理性.意象、诗节的组接,是不能仅仅依靠逻辑和理性的力量来完成的.通过对史蒂文斯、金斯伯格、T.S.艾略特、西川、于坚等的诗歌分析,可阐明“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是作为现代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和内在要求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的诗歌意象有两类 :一类充满“古典”气息 ,笼罩着华宴的芬芳和沉醉的诗意 ;另一类裹挟“现代”色彩 ,流转着天地间变幻的风云。诗人进退在“古典盛宴”和“现代窗口”之间 ,用两类意象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闻一多笔下的审美意象 ,其生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给读者带来了特殊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穆旦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20世纪40年代战乱的社会现实使得诗人内心充满痛苦,同时自觉吸收西方现代派的诗歌表现技巧并与中国新诗发展成果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形式,其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陌生化句式和现代化的意象三个方面。他的创新大大丰富了新诗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8.
美人鱼意象是《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凸显了整首诗歌的意象群的内在联系。它对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丰富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对诗歌主题意义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首诗歌的灵魂。艾略特通过人鱼意象来展示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并凸显了其早期诗歌中的荒原主题。  相似文献   

19.
学界现有的"意象"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围绕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建立起来的,因而"意象"说在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时往往陷入困境。这也是"意象"说、"意境"说尤其适宜于解释唐诗,却与宋诗品质不尽相合的重要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脉络中的重要阶段,宋诗发展了"事象"的表现形式,提取与事相关的要素,以呈现动态的、历时的行为和现象;并通过"事象"营造出"事境",在每一个独特的事境中传达多元而充满变化的复杂体验,进而实现诗歌主旨的表达。以宋诗为代表提炼出来的"事象"与"事境",可以用于建构古代叙事诗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深入认识古典诗歌的叙事传统,进而全面认识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色。  相似文献   

20.
论苏轼词中的意象与理趣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蕴含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质素。在诗歌中,凡是涉及到写景叙事等所有心曲的外在表现都可以用“意念”和“物象”的审美契合——意象来表达。正如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到“玄解之宰,寻声律以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可以说,诗歌以意象的存在而存在,也因意象的生发而升华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