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现代环境伦理学视角来看,老子思想中蕴含着系统的环境伦理思想。老子认为,万物同源于道,道生万物,并平等对待万物。万物平等、物我平等奠定了老子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于事物的作用与价值的看法,老子认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在环境伦理学语境中可以解读为宇宙万物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同样重要,这一点构成了老子环境伦理思想的价值论基础。此外,在对待自然万物时,老子主张"自然无为","不害"万物,这一观点体现出老子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在面临严重生态危机的当下,对老子环境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和推广,将有助于人们形成系统自然观,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也有助于人们突破只有工具价值才是价值的陈旧理念,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更能帮助人们改变对宇宙存在和生命意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认知模式,推动人们形成善待自然、尊重他者生命的认知自觉,从而使人类逐步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道法自然”、“天人一体”和“上德无为”等哲学观点与现代生态哲学的自然中心主义、人类回归自然和遵循自然规律等观点之间相似性 ,认为先秦道家是生态哲学的先驱。西方传统哲学中“征服自然”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应为人类掠夺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现代生态危机负责。以先秦道家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哲学中蕴涵的尊崇自然、师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是实现人类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况,思考了历史的演变、王朝的浮沉、政治上的成败、人事间的福祸,这些都熔铸在他的学说之中。在马克思主义未传入我国以前,老子确实是伟大的哲学家。那么他哲学中的精华究竟在哪?笔者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老子之前“天”是至上之神,统辖人间万物,自然现象、伦理、道德、灾祸等无不在天的主宰下。在这样背景下,人的存在境域非常狭小,一切都在天的意志之下展开他们的生存价值。道家哲学的出现将人同为“域中四大”,将人与天放在一体的位置上,逐一消解“天”的宗教神权性质,还天以“自然”。道家哲学对人境的这一开拓,为将大自然和万物纳入了人的审美视域提供了厚实的哲学基础。人的存在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之外,走出了一个不同于儒家的生活形态,从而在更加广阔的层面上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5.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以"自然"为中心价值,后来列子、杨朱、庄子等人都继承了自然主义中心价值.在黄老道家现存的典籍--<黄帝四经>与<管子>四篇中无一处论及自然.黄老道家抛弃了老子的自然主义中心价值,而以"虚静"作为其哲学的中心价值.黄老道家对"虚静"思想作了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修养论的论证.这种论证并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但却是道家哲学向经世致用道路上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对老子自然主义中心价值的不同取舍,后老子时代,先秦道家是一分为二的.  相似文献   

6.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生态伦理学作为人类与自然共生存的重要理论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家的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生万物”“万物平等”的思想打破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论,“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伦理观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今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值得挖掘和探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面对西方严重生态危机,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特别是老子的生态智慧,“道家是一种基本的生态或环境哲学原理体系”,他们把老子奉为生态与环境哲学的先祖。“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东方。”老子高瞻远瞩的预见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危机,老子的生态智慧成为西方解决危机的一剂良药。老子与生态女性主义相隔二千多年,两学派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反对父权文化、反对父权制的呼声,要求重估女性与自然的价值,引导人类重返伊甸园,走向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8.
为了挖掘<淮南子>的世界观并为生态世界观的构建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解析和哲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认为:<淮南子>继承了先秦道家自然中心主义传统,建立其独特的世界观--自然整体主义世界观,它具体体现为:首先,用"道"来统一宇宙万事万物,它等同于"一",是包客两极的和谐的统一体;其次,天地是生养自然万物的有机体,是父母,或是人格神;再次,从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出发,提出"我亦物也"、"张天下以为之笼"等观点,表明人与自然万物共存于一个统一、和 谐的大地共同体中.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老子的“道”的内涵有三种含义,而程颐以其中的一种“空无”义解老子的也是道家的道.程颐认为万物的本源和本体并非空无而是客观实存的天理.程颐的天理论虽然和道家在“道”的基本内涵上迥然有别,但它又大量吸摄了道家的本体论、本源论、规律论及自然论中所蕴的思辨哲理.  相似文献   

10.
《周易》、《老子》和《庄子》这三部道家典藉所包含的理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应作进一步研究。《周易》本经六十四卦以八个基本卦象象征八种自然界的事物 ,再两两组合六十四卦卦象 ,用来比喻作者的政治思想。《老子》的理论中 ,自然天地一方面是上源于道而下开万物 ,从而呈现出道的无为品格 ;另一方面老子由对自然天地和谐的感悟 ,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作了批判。庄子以自然的宽容包蓄万物的品格为依据 ,将老子无为的理论引向了理论批判的领域 ;另外 ,自然界万千的景物在他的笔下也成了其理论表述的借鉴和力图挣脱人生困境、追求精神解放的参照物。总之 ,天地自然对道家哲学而言 ,既是其道的理论内容得以形成的理论资源 ,又是其以文学形象表述其哲理的借鉴 ,而与今日所谓的自然科学却没有实质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一书论及的“气”为后世道家乃至诸子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理学兴盛之时,张载使得气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这里老子与张载之气有了跨越时空的关联,老子认为气是阴阳之气、精元之气;而张载认为气是承接太虚与万物的重要形态,阴阳之气运动化生万物,同时气在运动变化之中又将天道、人性以形态化体现出来,他将老子的气论哲学深化阐发,自成一体,创立气学,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2.
道家自然权利观的核心观念是因循自然,有性任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倾向.道家自然权利观集中表现在以"无为"论为指导、法自然之道而行;以"和"来维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万物平等、善待和尊重生命这三个方面.道家节欲、知足和厌贪的自然权利观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意义,但有忽视科学技术,淡经世致用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影响最为久远的哲学家。老子首创的道家哲学及其所崇尚的道生德畜、自然无为、谦退慈柔、利物不争、敬畏生命、道宁天下的价值理想,源远流长,惠及古今。要弘扬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离不开当代学人的自觉反省、理论创新与躬行实践。老子哲学的传承与创新,要充分了解老子哲学、老学史及道家文化的研究状况,对老学史源流演变及民国以来以至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学研究的突出成绩、所讨论的重要问题及其理论得失,作出总结、分析和澄清。这样才能在扬弃前人的基础上,聚焦时代精神,追踪学术前沿,转换问题意识,创新理论范式、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把老子哲学及道家文化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因为主张和论证"道法自然",老子被西方学术界奉为世界环境哲学的先祖。阐扬老子思想的庄子则被列入世界历史上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道家对环境哲学建构和完善的突出价值,已经得到许多西方专业哲学家的高度肯定。这类共识可谓越聚越多,为道家的生态转型和通向环境哲学殿堂铺垫起一条通衢。但是在西方人的发现抑或赞誉面前,中国学人不可沾沾自喜,浅尝辄止。我们应该保持文化和自然自觉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清醒、更  相似文献   

15.
春秋末年楚人老聃所著的《老子》一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是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因其首次以哲学概念的“道”凌驾于宗教神学的“天”之上而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突破,故亦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老子》在...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现代文艺发展史上,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闪耀的戏剧家和文学家.他痴迷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老庄思想,道家学说的“自然”、“阴阳”以及“宿命”等思想,深远地影响着他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体现在《马克百万》、《长日入夜行》、《喷泉》等作品中.通过赏析和研究,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在其作品中无处不在,其作品自始至终均体现出道学的艺术价值.此种文学创作也体现出东西方艺术、文化、思想等领域的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道”是《淮南子》一书的重要范畴。这一概念来源于《老子》,通过对道的论述,《淮南子》详尽地发挥了《老子》关于天道自然无为和道化生万物的思想,由此形成了系统的自然宇宙观。《淮南子》的道论主要论述了道的整体性、无限性及其演化阶段和理论。通过这些论述,使老子以来的道家理论得以深化,显示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非主宰万物的实体,万物是自生自成的,这是对西汉中后期流行的天人感应等神学目的论的反动。《老子河上公章句》提出“道性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性自然导致万物自成,也没有说万物是自生的,主要突出“道”的作用,与《老子河上公章句》修道长生的主旨是相关的。《老子想尔注》中的“自然”只是“道”的一个代名词,其实质是有意消解了“自然”的含义以及“自然”在《老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不再说道的本性是自然,而是将“道”神化,所凸出的是道的至高无上性,《老子想尔注》是完全从宗教角度来诠释《老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道家哲学所包含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的诸多观点相契合,提出道家的主客共体的认识论方法,超越“中心主义”的“天人不相胜”观念及对科学技术要循道而为的警戒都为建构当代科学的生态哲学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而使道家哲学的生态视点成为当代生态文明中的有机元素。本文阐述的最终结论,就是要充分认识道家生态智慧在解决当代人与自然关系危机中的重要价值,建构未来绿色文明的过程中做到科学的扬弃。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写于1920年的《老子哲学》既宣传《老子》返璞归真的人生哲学,又宣传佛家《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思想;既将老子的客观的“道”解释为毕竟平等、不可破坏之真如,又将“有生干无”的客观过程解释为万物为妄见所生,因而将返璞归真视为灭除我见、我相而证到自然之道的过程。把佛、道两种旨趣完全不同的学术纠合在一起,无疑是学问家之大忌,但如果考虑到他是在执行思想家和宗教家的社会职责,那么,他这样做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