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正确对待和认识汉语和汉字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理论意义。"汉字易学"论批评了"汉字难学"谬论,维持了汉字在民族语言中的基础地位,但在理论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汉字易学"论以字本位为理论基础,抹杀了汉字和汉语的区别,混淆了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两个概念,否定了汉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易学"论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将语言习得等同于语文教学,违背了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既不利于汉字和汉语本身的认识,也不利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文字的终极任务在于交际,在于传达语义。汉字是可视性文字,表意特征直观外向,有利于传情达意,有可能成为人类共同的视觉符号。汉字既是记录汉语的工具,又是塑造汉语的能动力量。它点画寓形、析则为文、合则为字的结构,又决定了它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文字的时候,学者论及文字的比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从字形上说,有楔形文字、汉字、缅甸语的圆形文字、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从文字表示语音方面说,阿拉伯文字是辅音符号系统、日语、阿姆哈拉语文字是音节文字。朝鲜谚文是音素文字。从书与和印刷的角度比较;阿拉伯文字是从右到左横写。而拉丁字、西里尔文字则是右向横写。汉字以前大部分竖写,从右到左,现在基本上横写,从左到右。现在试从另一个角度,感觉上的视觉方面观察汉字。  相似文献   

4.
论汉字长期处在表意阶段的原因徐凤汉字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字,即使不象唐兰先生所说的“至少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也总该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而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一直处在表意的阶段。为此,人们大都从文字的发展规律出发,同古埃及的象形字和巴比伦的...  相似文献   

5.
文字是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本文从语言性别歧视问题出发,根据汉字的构成方式,分析了汉字中“女”旁字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歧视现象的生理,社会和文化根源,由此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和文字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性质、特点与汉字拼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汉字的性质、特点与汉字拼写紧密相关,同时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文字,即以象形字或其他独体字为基本图形,通过图形拼合的方式来达到记录汉语的目的。由于基本图形多为形义统一体,所以,汉字的意义一般可由图形拼合表示出来。无论会意字、指事字还是形声字,其字义的表示都是通过图形拼合的方式实现的,而占汉字百分九十五以上的字是会意、指事、形声字,所以,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的文字是有充分的根据和理由的。作为一种拼形文字,汉字有如下几个特点:(1)表意的直接性;(2)图形的整一性;(3)结构的立体性  相似文献   

7.
《说文》是一部说解汉字构意的系统专著。它根据汉字形义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的文献词义为基础,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理性地分析文字形体结构,归纳构件部首,在较为周密的系联中解释汉字构形理据。许慎构建的文字构意与文献语义、文字构形、文化信息等多维度联系,符合汉字构字的客观规律。《说文》在阐释构意中体现的系统思想具有方法论意义,是传统语言学的精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汉字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几乎被社会学遗忘的角落,但是,语言和文字毕竟是人类社会的两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语言维系社会的存在,文字则是文化的基础,并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文明的时代。汉字是当今世界上独一的表意文字体系,也是历史最长、最具传承一贯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老文字体系,研究汉字文化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字的性质,近百年来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的观点有:象形文字说,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形音文字说,音节文字说,表音文字说等。从单个文字的形、音、意来考察汉字,汉字应是字、词一体的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世界上仍被继续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字体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字数大量地增加,字式、行款也发生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汉字的演变也和世上其他事物一样,必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汉字的演变规律呢?专家学者曾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做过很多工作,发表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李荣的《汉字演变的几个趋势》(见《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一文,从现代常用字里精选了很多典型例子,说明了汉字字体演变的几个趋势。文章小结说:“文字的演变有简化和繁化。”“两种要求互相牵制,  相似文献   

11.
汉字两书论     
孟华 《东方论坛》2006,(5):55-61
将传统“六书”的构造方式进一步概括为“表意”和“假借”两种功能性手段。根据符号学的观点,文字的表达语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动机性方式,如表意的汉字,其形体含有对汉语单位的解释理据;二是拼音文字,其形体和语言单位之间是任意结合的关系。而就动机性汉字系统内部而言,又包含了这两种表达方式:“表意”代表动机性方式,“假借”代表任意性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汉字的“两书”。两书论是对传统汉字“六书”理论的进一步概括,其主要目的是要解释汉字深层结构中的二元表达机制及其普遍的符号学价值,以实现汉字符号学与世界符号学的通约和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3.
公元四、五世纪,汉字传入日本后,从借用汉字的音,发展到借用汉字的意,以至于后来根据汉字创造出日本的文字--假名文字.日本人把两个发音、构造、特性等方面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融合在一起,将汉字改变成适合他们本民族的文字,使汉字成为有别于中国汉字的独特体系.虽然,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也受到过种种怀疑、排斥,并由于外来文化的涌入,也受到了并将继续受到冲击,但汉字在日本文字乃至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它将以自身的价值确立在日语中无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安子介先生是一位精通数国文字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982年他完成了英文著作“Cra-cking The Chinese puzzles”,这部巨著共五卷,以独特的汉字理论详尽地解释了5888个汉字,为世人指引出一条化难为易学习汉语汉字的途径。1987年他出版了论文集《劈文切字集》(以下简称“劈文”),人们逐渐领略到他那新颖独特的“劈文解字”的方式。1990年Cracking The Chinese puzzles中文版问世,题为《解开汉字之谜》(下简称“解谜”),安先生的汉字理论和实践开始为中国大众所了解。之后安先生又相继出版了《安子介现代千字文·启蒙篇(下简称“千字”)、《汉字科学的新发展》(下简称“发展”)等。 细读安先生以上数部大著,我们认为安先生的汉字理论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1.声符有义说,即认为汉字“部首之外的所谓声旁也是有意义的” (“解谜”Ⅷ)。2,汉字拼形说,即认为“汉字实际上是拼形文字” (“解谜”Ⅰ)。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族原没有自己的文字,随着汉字的传入,日本人开始用汉字来表达自己的语言。之后,又经过一代代的艰辛努力,逐渐完成了对汉字的吸收、创新与发展,终于把具有一字一音表语词特点的汉字完全融合到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中去,形成了一套和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汉字成了日本的民族文字。  相似文献   

16.
汉字字族研究,最忌讳的态度和方法就是,研究者往往不注意字族的时间层次和时代特征,不是从全部事实的总和出发做穷尽式的分析研究,随意举例,徒逞臆说。溯其根源就在于不明汉字字族具有时代特征:汉字字族是在汉语词汇派生阶段,汉字为适应词汇的同源派生,通过母文孳乳分化而形成的。汉字字族,是汉语发展到词汇派生阶段的产物,是词汇派生阶段词族对记录它的文字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汉字适应汉语而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认识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是字族理论的重要理据之一。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决定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观念和历史观,我们认为,我们研究字族的主要材料源于《说文》所收的形声字(含会意兼形声及形声兼会意)。因为我们要研究同族孳礼分化字,就必须要研究发生同族派生词和同族孳乳分化字的时代所产生的汉字,就必须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集中收录这个时代所产生的汉字的著作作为语料来源,而《说文》正好符合这个要求。1.《说文》所收字是周秦以来汉字的集大成者,具有代表性、权威性。2.从时间上说,《说文》所收字截止到了东汉以前,时代下限清楚,其出现和使用年代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周秦汉时期。而这个时期,正处在汉语词汇派生阶段和与之相适应的字族孽乳阶段。3.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以一种代表性的语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利于定量分析,有利于穷尽式研究,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秦朝所推行的“书同文字”政策,是我国由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所推行的一项汉字规范政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秦王朝实施“书同文字”的具体办法是成功的,有效的。西汉初期中央朝廷将用字的规范作为选拔、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从中看出,汉字规范政策的推行实施,从一个方面也是国家政权是否安定、社会经济是否繁荣、文化教育是否发达的体现和标志。许慎之作《说文》,旨在是正文字。《说文》之为书及其成就,实与汉字规范化问题有着非常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字部首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首创,许慎为纠正个文经学家任意说解文字、解释经典的混乱现象,而从语言文字内部规单位上寻找根据,为正确说解文字确立理论根据和具体方法,这就使许慎《说文》:为部首有一·个显著特点:表义性。本文拟就《说文》以来部首的演化规律及原因作些探析。(一)《说文》以来汉字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汉字部首也因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部首的数量由多到少,一是部首的类型由单~到多元。变化的结果是部首表义功能的弱化和检字功能的强化。1.部首数量的劣化《说文》以来部首变…  相似文献   

19.
《说文》正字与所附重文的字际关系不是简单的异体字关系,还有同源字、同义字、同音字等情况。这种复杂的字际关系一直存在于后代的字书中,使得汉字收录的原则不够明晰。汉字字际关系的研究与确定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对于汉字构形理据与记词功能的考察,二是对于书写风格与体式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汉字作为一个文字系统,其性质是由其基本单位的性质决定的。本文借鉴"字素论",认为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素。汉字字素可分为表意字素和表音字素两类,研究汉字的性质就是要深入研究表意字素的表意方式和表音字素的表音方式。对汉字表意方式和表音方式的认识,必须通过与世界其他文字的比较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