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子产,又名公孙侨(?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年(公元前543年)出任郑国执政。他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经济改革家、政治家。 当时,我国黄河流域正处於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时期,子产正是这个时期的历史代表人物,他对郑国的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等都做了重要而深刻地改革。他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保护山林,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两税法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当时土地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赋役制度。两税法的总原则是“量出制入”,其主要特点是以资产定税。这一制度否定了“以丁身为本”的赋役制度,征税标准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对唐朝后期的政治以及唐以后历代税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发展中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七七○—二二一年),称为领主制的封建社会。秦汉以后(公元前二二一年后)为第二个阶段,是地主制的封建社会。从政治权力方面来看,前一个阶段是以地方分权为主的封建社会,政权操于各地领主之手。而地主所有制则与领主制不同,她是在中央集权制下通过官僚制度来统治农民的,这种官僚制度代替了封建领主和武士制度,但经济上还是地方分权的。换句话说,各个地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名义上虽受命于中央,实际上自己可以作主。所谓“天高皇帝远”,就是指的这种现象。在这种地  相似文献   

4.
1 关于西周的土地制度,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史学观点认为,它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也可以说是土地王有制。”我们认为,“王有制”的提法,既不能准确表述西周土地制度的外部特征,更不能深刻揭示它的内在本质。科学的提法应该是:它是以贵族等级所有制为法权外壳的公社共同体公有制。众所周知,西周的奴隶主贵族阶级是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各等级贵族的领地,都构  相似文献   

5.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中期目标之一 ,但所得税的重复征税对储蓄、投资、企业融资决策均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公平和效率原则出发 ,分析了古典制所得税和一体化所得税的效用差异 ,并结合西方国家所得税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和我国具体国情 ,认为 :目前我国宜实行“股息扣除制”的消除重复征税方法 ,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环境成熟之后 ,再逐步过渡到“归集抵免制”的消除重复征税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学校形式的音乐教育传说最早始于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在汉、唐的盛世时期音乐文化达到了在古代音乐史中最辉煌的时期。音乐教育体制也相对完善。 但自唐以后近千年,我国音乐一直在民间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改观。西方音乐近  相似文献   

7.
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与土地私有制并存的,不纯粹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经北齐、北周、隋朝和唐前期,终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颁行两税法,历时达近三百年之久。在上述这些朝代中,隋朝是否实行过均田制呢?有一种意见认为:均田制度“实际上不过是一种纸上谈兵的官样文章”,而“隋本是一个短命王朝,国势动荡,再传而亡,也屡次颁发均田法令”(傅筑夫:《中国封  相似文献   

8.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字敬仲,齐国人,是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者。他早年贫困,曾作过小商人,也当过小官。他在辅佐齐国公子纠,同齐桓公争夺王位时,曾用箭射中过桓公的带钩。但桓公听了管仲好友鲍叔牙的推荐,仍然重用管仲。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管仲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刑罚严厉,老百姓就不干坏事;赏赐公平,老百姓就不怕困难),要求法令必须贯彻执行。管仲很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军事力量。他认为种植五谷、桑麻和饲养六畜,就可以民富食足。同时,管仲改革了赋税制度,按照土地好坏定赋税轻重。这种办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管  相似文献   

9.
两汉德制,曾经历过准火德制———水德制———土德制———火德制的变化过程。《后汉书》所记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始正火德”事,向来被注家认为是汉朝实行火德制的开端,古今鲜有异辞。该文以无可置疑的史实证明,光武帝并非汉朝火德制的始作佣者;汉为火德说在西汉成帝时就已经产生了,而火德制亦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4年)取代了土德制。所谓“始正火德”,是针对新莽的土德“伪统”而言的,意为东汉始循西汉传统,以火德制为正统制度。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楚国灭了息国(今河南省息县)。关于楚灭息的时间,不少书文说是公元前680年,如1984年7月29曰《河南日报》三版载《息夫人的故事》一文说:公元前680年,楚文王假借巡方为名,来到息国,将息侯擒获,息国遂灭。又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说:“公元前680年(周厘王二年、鲁庄公十四年)楚灭息,又入蔡。”再如《信阳师范学报》载《息县沿革补采录》一文说:“公元前680年,楚文王(熊资)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设,形成了限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土地制度,而且对土地买卖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系统梳理自秦统一后封建社会土地法律制度的演替过程,分析其特征,认为封建社会存在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种土地所有制且互相转化,“均田”“限田”与“兼并”在整个封建社会循环往复;不触及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根本的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土地多功能特性及其优先顺序,防止过度资本化挤占土地的生产、生态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围绕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改革目标,先后形成了土地产权高度集中的土地农民所有制与土地集体所有制、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初步分离的土地承包经营制以及进一步放活经营权的土地“三权分置”制。在不同阶段土地制度的嬗变过程中,交织了党对不同时期社会、政治、民生问题的现实考量与党在改革实践中对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创新运用和丰富发展,也蕴含了党带领人民群众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基于马克思产权理论分析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考。汲取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的精神力量,探寻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实践规律,为新时代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提供经验指导,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使用者产权的“长约年租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土地使用者产权的“长约年租制”探讨杨继瑞关键词: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城市土地租赁形式长约年租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是无视经济规律的,集中反映在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三无”,即城市土地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的使用制度上。伴随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卫国是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春秋时期卫国在诸侯国中地位的变迁历经了三个阶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60年是卫国国家地位的急剧下降期,公元前659年-公元前546年是恢复和稳定期,公元前546年-公元前453年左右是卫国日趋衰亡的时期。卫国在诸侯中地位的变化除了其自身政治、地理等因素外,也与春秋时期整体政治格局的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布衣将相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始于战国我国奴隶制国家产生之后,发展到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方面基本上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礼记·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天道既隐,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便反映了世卿世禄制的世袭特点.所谓世卿世禄制,是从职官系统上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制度,这种制度规定以宗法制来维系职官系统.它的基本精神,是以宗子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爵禄等级.亲者,也就是贵者,他们受封之后,嫡  相似文献   

16.
析老子的道     
老子的“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是判别老子哲学性质的关键。由于《老子》一书,言简意赅、蕴义深晦,历来对“道”的理解不一,至今仍有争议。本文想就管见所及,对老子的“道”加以分析、探讨。我认为,老子的“道”指的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或总规律。老子是在对这一总规律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才用“道”这个范畴来表示它的。“道”的本义是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引伸为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在春秋时期,“道”已经在规律、法则的含义上被使用;如公元前606—前602年间,单襄公借“周先王”的话说:“天道赏善而罚淫。”公元前550年,邓曼闻楚武王“心荡”(心悸),叹道:“盈而荡,天之道也。”公元前524年,郑子产反对祭神祛灾,说;“天道远,  相似文献   

17.
汉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存的政治体制。对于这种特殊政体,历来褒贬不一,普遍的看法认为刘邦此举是对秦始皇实行“海内为郡县”的倒退,其后果引起了“吴楚七国之乱”,给汉初社会带来了不安和灾难。本人对此不敢苟同,试图通过本文就汉初这种政体对社会的影响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两种不同的分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廿六年),秦王政灭六雄,统一中原后,建立了封建集权的中央政治体制。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后,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什么制度,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的晋国曾有过两度辉煌,一是晋文公的创霸,另一次是晋悼公复霸。祁奚在悼公初期任中军尉(军队的最高长官),曾为悼公的霸业做出过贡献。悼公四年(公元前570年),祁奚告老致仕荐贤自代,先举仇人解狐,又荐其子祁午。这就是著名的“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的故事。祁奚致仕后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公族大夫(类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人。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在西汉被誉为“群儒之首”。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和经济上“更化”改良相结合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拟就他的经济思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资料     
我国同世界上各兄弟民族的历史一样,自从原始社会瓦解后,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离现在有四千年)进入了奴隶社会。我国奴隶社会经过了夏、商、周三个朝代。拿西周(公元前一○六六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来说吧,那时,全国土地归西周最高统治者——国王“周天子”所有。他把全国土地划成一块一块,每块土地上都用泥土堆筑起围墙那样的疆界。周天子把有疆界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和不同姓的功臣,同时又分配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奴隶。周王的子孙和功臣分到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个王国——“诸侯国”。大的诸侯国有十几个。象鲁国,就是国王——周天子分封给他侄子伯禽的王国。其他还有齐、晋、卫、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