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 宾语承前省略,是指结构上必不可少的宾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没有出现,省略了的宾语可以从上文找回,可以肯定地添补出来的语言现象。宾语承前省略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现象。在以往的语法论著中,有时也提到某些宾语可以承前省略的句型,不过,都说得非常简略。在现实的语言中,我们发现,复句里分句的宾语承前省略的情况比目前一般所说的要复杂得多,广泛得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现将我们考察所得细述如下,作为对以往研究的一些补充。 1.0 承前分句的主语省复句中,后分句的宾语承前面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 1.1 承前相连分句的主语省后分句的宾语,承借和它相连的前一个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这是宾语承前省略最常见的现象。例如:  相似文献   

2.
省略是日语和汉语中均存在的现象。日汉语言中的成分省略主要包括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等。日语和汉语的谓语都有省略的情况,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异点。本文旨在通过日汉谓语省略现象的比较研究来探讨日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小学教师进修中师教材《语文基础知识》“谓语的省略”的第二种形式“习惯省”中说:“由于习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省略谓语动词‘是’或‘有’。”接着举了“工人阶级(是)硬骨头”、“她家一共(有)十四口人”等四个例句,并进一步指出:“以上句子中括号里的是省略的谓语。”这就是教材所认为的“谓语的省略”的第二种形式。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理解这类“习惯语”呢?它们是不是“谓语的省略”式呢?因为这种说法出现在省编中师教材上,影响颇大,所以,我们认为很有值得讨论的价值。下面,我们不妨以“工人阶级(是)硬骨头”一句为例,试加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它是否是“省略”句。什么是省略,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应该说是有省略,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 ,同时也有连体修饰语和连用修饰语。日语中谓语后置是一大特色 ,并且句子成分也有省略、倒装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5.
英语次谓语分为描述性次谓语和结果性次谓语。从语义取向来看,描述性次谓语有主语取向和宾语取向之分。描述性次谓语被删除后语义不发生变化,而结果性次谓语被删除后部分语义有变化。结果性次谓语属于限制性表达式,在语义上来说,一个句子只能被限定一次,因此,在一个句子中多个结果性次谓语不能共存,而描述性次谓语则可以。英语次谓语可用直接对译法、分句法、转译法和省略法来翻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6.
千姿百态的英语句子可以归纳为下面五种基本句型:l、主语(S)+不及物动词(Vi)2、主语(S)+连系动词(link V)+表语(P)3、主语(S)+及物动词(Vt)+宾语(O)4、主语(S)+及物动词(Vt)+间接宾语(Oi)+直接宾语(Od)5、主语(S)+及物动词(Vt)+宾语(O)+宾语补足语(Oc)现代英语里还没有出现过上述五种句型以外的第六种句型.由上面的基本句型可以发现构成每一种基本句型的主要成份是主语(Subject)和谓语动词(Predicate Verb).任何一个英语句子都离不开主语和谓语这两个基本要素,那种无主语的句子只不过是说话人将它省略罢了.而  相似文献   

7.
英语不定式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起名词作用,也起形容词的作用,可以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以及合成谓语等。在上述句子成分中,许多情况下,不定式都要带上其标志to;但在某些情况下,保留不定式标志to却是不适当的。本文较为详细地列举了不定式标志to的省略以及不宜省略to的情形,并初步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双宾句的两个宾语在句中省略有三种不同情况 :⑴两个宾语都不省略 ,⑵指人的宾语省略 ,⑶指物的宾语省略。仔细考察发现 ,指人的宾语省略比指物的宾语省略自由。语法结构受人类认知的制约。运用“认知语法”理论加以分析 ,可以发现双宾句宾语省略与人们认知习惯、语义表达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省略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共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英汉语言中都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现象,但是在各自的运用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中省略的应用,英汉两种语言形合及意合的特点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介词是古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类别,目前关于介词与其他词类的划分尚有一定的分歧。本文主要分析了介词与动词、连词、副词的区别,提出了“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要表示语法意义,主要功能是介引;都有宾语(宾语有时候可以有条件的省略);介绍宾语给中心词,表示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或目的等”的介词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前人论“省略”,基本上是分别论述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各种情况,例句取自不同的著作。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语》一书进行分析。归纳出书中常见的省略现象,系统论述其中几种“省略”的特点,以此探讨一些古汉语的语言规律。省略的前提是语境,本文从语言结构和语义两方面探求省略的特点,研究“省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诗经》的介词"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介词“以”继承和发展了西周金文介词“以”的用法。它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凭借、对象、原因和时间等。它既可位于谓语中心语前,又可位于谓语中心语后。其宾语常常前置,有时也可省略。  相似文献   

13.
同源宾语以宾语的形式出现,起的却是状语的作用,可以用来表示谓语动词的行为方式、行为的目的、伴随状态、行为的结果,并对谓语动作的背景和条件进行补充说明.同源宾语以宾语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状语的形式出现,主要是因为宾语的形式可以起到四个作用:保持句子结构的平衡紧凑,使多义的谓语动词词义明晰化,强调和修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例揭示了汉语的主谓关系在蒙语里通过“主格”体现,具有所属关系的定语和中心词在蒙语里通过“所属格”相连,直接宾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把字格”体现,间接宾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给在格、用让格、由从格”或“共同格”体现,状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给在格、用让格、由从格”体现。这一揭示,缩短了蒙汉两种语言的距离,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语序,与现代汉语语序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古汉语语序的特点,例如,宾语前置、比较句中的形容词谓语前置、介词省略等,在今天的闽南方言中可以找到相似性。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教科书上所谓的"古汉语存在不符合逻辑思维的倒装",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是欠妥的。其实,古汉语语序与古人的逻辑思维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7.
省略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各种语言中的省略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在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省略异同的基础上,探讨了省略的本体特点、省略的成分、省略的分类、省略的规律以及省略的作用等问题,进而探讨了英汉句法特点的异同。省路从其本体上即其产生的来源上可分为三类:1、框架成分省略和非框架成分省略。框架成分的省略就是指主谓(宾)结构中主语、谓话和宾语的省略。非框架成分的省略是指框架成分的附加成分的省略,主要包括定语成分,介宾结构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等。英语的省略大多是框架成分的省略;而汉语中则不仅仅是框架…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二册语法专题“陈述和被陈述的对象”一文中谈到主语和谓语“是句于的基本成分,其他的词是句子的连带成分”,“是修饰主语和谓语的.”又谈到“宾语在这些句子里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它们,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听起来就是半句话……”我们把这几句话仔细考虑一下就会产生疑问,宾语究竟是什么成分,是基本成分还是连带成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宾语是基本成分,也是连带成分.在一些句子里宾语和主语、谓语同样重要,是不可缺少的句于成分.如“我们学习”尽管这句话具有主语和  相似文献   

19.
从合作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表征经济原则、句法规约等视角考察宾语无修饰语的同源宾语构式在英语语言中的生存性,讨论同源宾语修饰语的多种语义功能,可得出结论:同源宾语构式在其宾语无修饰语时生存性极低,完全可以由简单、自然的"主语+谓语"构式替代;同源宾语构式中宾语的修饰语具有提供主语的认知信息、提示谓语的实施方式、提高宾语的语义价值、提调构式的语义重心等多种语义功能.同源宾语构式中的宾语修饰语是此构式在英语语言中赖以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把”在近代汉语里应用得相当普遍。一般都认为“把”的一般用法是将及物动词的宾语提前,与“把”字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修饰谓语。其次是将部分兼语式中的兼语或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提前,修饰谓语,剩下的部分继续当全句谓语的补语或宾语。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认为“把”字还有另一种用法,这就是将做补语的主谓结构(或曰主谓词组)的主语提到全句谓语之前和“把”字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以修饰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