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质量管理方法改进甘肃突发事件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成为各个国家、各级政府、各类组织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分析评价甘肃省危机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发挥和应用质量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将质量管理方法融入甘肃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改进中,以提升甘肃省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运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事件,指突发性的人为的社会事件 (如重大刑事案件、责任事故)以及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地震等).这类突发性事件因其意外暴发、具有突然性、震撼性、负向性,极受社会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如何抓好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笔者认为,具体操作中,必须把好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与我国以往的法律和法规相比,《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一大特色是充分吸纳了当代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成果。这集中体现为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和“分期”原则。“分类”原则主要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将其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和经济危机类。“分级”原则是指根据政府的应对能力、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损失后果等标准,将突发事件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分期”原则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将其分为预警期、应急期、缓解期和重建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内政事、外交事务、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安全生活五大类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线索。对中国共产党在这三十年中应对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作了概括:第一是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越来越置于法制化的轨道,第二是突发事件的消息、过程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第三是突发事件的处理越来越融入国际化的潮流。还分析了新时期中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第一,经济危害性越来越大;第二,群体性事件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三,涉及边疆稳定、部分地区民族关系的突发事件从公开的数字来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最后,分析了中共处理突发事件方式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地球本身运动规律的作用,世界进入了灾害多发期,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众多国家都遭受了惨重的自然灾害损失,因此,如何将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重大自然灾害基金在减灾、救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对重大灾害保险基金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严重不足,本文在分析国外重大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险基金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SARS爆发以来,突发性紧急事件的应对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等国家机关起到关键的作用。以基本法制为基础,以政府应急指挥和管制为核心的危机应急管理要求政府在紧急状态中有紧急处置特权,而紧急处置特权必要以比例原则来加以规制。本文正是以突发事件法制中的比例原则来说明和分析在突发事件中给予政府紧急处置特权及其对该特权加以规制的必要,提出应急特权的含义、构成以及对应急特权进行规制的方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转型社会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运行的大问题.很显然,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规律和种类,对减轻转型社会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冲击和震荡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为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特别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的突发事件已日益多样化和频繁化,如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管教冲突等,迫使高校尽力从整个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补救三方面全方位构建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已成为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受季风气候、板块地质运动和复杂地形地貌等致灾因子综合影响,成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连发、频发地区.面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民不聊生,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虽然也进行了一定救济,但其救济具有被动性、临时性、项目窄、水平低、效果差.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从救灾法律法规制定、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承担、救灾物资仓储库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基本建立起自然灾害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资金短缺、技术创新所需资源不足、生产经营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等因素,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分工与市场规模之间彼此增进式的相互促进作用引致竞争的动态演进,"竞合战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流.产业集群以其独特而优越的组织特征成为中小企业实现"竞合战略"的最佳产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与重大突发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历经了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正是在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相应的进步,表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非常状态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观念的不断变迁;重大突发事件提供的特殊舞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能力构成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大学校园频频发生学生自杀、火灾伤害、管教冲突等校园危机事件,凸现了在校大学生应对各类校园紧急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缺陷。如何从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控制能力和干预能力着手,培养大学生应对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已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将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安全危害日趋严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已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设小康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结合重庆市应急体系建设实际,提出了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目标、基本模式和建设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报道渐成社会关注和媒体聚焦热点,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特性恰与新闻对事实的选择标准不谋而合,更重要的是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媒体之间、利益主体之间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的重要标准.本文探讨了突发事件的特性、突发事件报道常态化的发展趋势,试图阐述我国现阶段突发事件报道已经成为重要新闻品类,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常态形式是未来新闻传播领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危机传播中新闻媒介形象的多重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各样的信息涌入大众的视野,传媒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在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传播中,新闻传媒应如何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如何把握自身的媒介话语权,面对突发事件如何进行危机传播,是新闻媒介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董光前 《兰州学刊》2009,(8):155-157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均衡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重大发展课题。文章提出了当前高校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必须优先考虑的战略重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高校综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涉灾突发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对司法权运行造成破坏的突发事件。涉灾司法应急机制则是法院有效应对涉灾突发事件的制度保障。当前虽然法院在应对涉灾突发事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国涉灾司法应急机制仍不完备,在立法、司法和应急保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涉灾司法应急机制实践情况的研究,旨在针对以上有关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巨灾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导致农户减产减收并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全球自然灾害变化趋势,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历年来发生在我区重大气象、水文灾害及其形成损失的分析,指出气象灾害是我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灾种.由此直接引发的水文灾害(主要是洪水灾害,已成为我区灾损日趋加大的灾种。气象水文灾害又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盐渍化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使整个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5,(9)
大城市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是城市管理者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制定的一套具有预防、警报功能的完整体系。根据应急管理阶段理论,大城市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可以分为信息搜集、信息加工、决策、警报和咨询几个部分。以北京"7·21"暴雨为例,大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警系统在信息搜集、加工、决策、警报、咨询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通过维护搜集系统、增加校验环节、提高警报效果、完善咨询子系统等方法改进我国大城市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