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赖科学的考试模式来促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反过来又能促进科学的考试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在分析目前高校考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对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模式改革进行探讨,并由此提出了与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相配套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鉴于考试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考试改革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推进考试改革首先要对高校目前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梳理,比较分析后得出有针对性的考试改革方案,更好地发挥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软件产业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应不断完善和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工程创新型教师队伍,保障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可引入先进的 CDIO 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一套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形成一套注重过程评价的学生考核体系.同时要继续完善和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切实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批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软件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而传统教育制度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以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改革为切入点 ,提出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核心目标。建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充分发挥科研资源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素渗透到培养过程中,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科学研究基本素质训练,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不断完善以激励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通过教育的创新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教研一体化"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围绕"教研一体化"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开展研究型、探究式、分层次教学和考试评价体系改革;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实践;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师资和平台等。构建出"教学为基础、科研为支撑,寓教于研、教研融合,教学科研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教研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考试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试管理制度、改革考试形式、变革考试内容、强化阅卷管理、加强诊断性考试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考试管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型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和谐的政策、制度条件。教育体制、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缺乏等是当前影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创新型教育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创新教育水平,切实改革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创新型教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学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应承担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辽宁大学实施课程考试改革为例,探索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高校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直接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唯有制度创新才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制度创新可以采取的策略有:以高中学习评价和高考成绩为依据,加上大学生淘汰制的招生制度;政府对学校教学质量、经费使用的监督以及社会对高校排名的评价制度;肯定教学学术价值、保证教学过程和职称晋升表决权下放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开卷为主的考试、多元评分、考试成绩与平时研究性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在信息环境下,我们应开发出高效丰富的数字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站等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根本性变革;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并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知识创新能力;注重课外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构建网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生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在分析了创新能力多维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定量的多因素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实际,按照数学类专业对数学基础教程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选择适当教学定位和理论体系,精选内容,强调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以学习为首任,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全面贯彻实践教育的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创新素质,锻炼创新品格。因此,适时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就理工科高校本科教育群体建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进行思考,阐述了构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必要性,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功能,构建评估体系的基本要求,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指标项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通过分析我国高 校目前所采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实践四个方面尚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高 校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明确“四维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创建 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来满足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前提,以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相对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以农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从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体系、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创新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以期培养出一批具有农科特色的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浅论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大学生了解国情和民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行之有效地开展,就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组织机制、多元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多层面的激励评价机制、多样化活动内容创新机制,整合学校、社会等各项资源,逐步构造出一个稳定高效、创新灵活、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