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增多:网上交友的欺骗性,网上抄袭的侵权性,网上黑客的犯罪性。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原因是多样的,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要纠正并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政府、社会要加强立法和约束制度;学校也要从加强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两课"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网络道德从他律转向自律;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才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面对市场经济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出现了各种危机和缺陷,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健康人格入手,提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剖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格问题,提出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传统儒家孜孜以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和谐的独特精神及其所设定的理想人格,正以它的历史超越性而广泛影响着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蕴含在传统儒家人格思想中的教育意涵是多方面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目标导向功能;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崇尚气节的爱国情操仍然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义以取利”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伦理思想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和谐;“慎独”精神不失为青年大学生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智感、审美感等社会情感,加强和拓宽对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的培养,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关键.大学生社会情感具有理想化、情绪化的特点,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的自我培养应该完善自身人格方式,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应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确立自我统一性;专业教学要运用情感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加强文化艺术熏陶,培养学生高尚、丰富的情感及健康积极的审美精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学术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恩华  闫梦若 《国际公关》2023,(22):188-190
在网络时代中,技术的变革正在不断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型多元化的沟通交流方式日新月异,使个体自我认同构建路径发生巨大改变。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建设的关键时期,其作为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深度爱好者,长时间生活在割裂的虚拟网络世界,致使自我认同构建出现新的特点与危机。本文通过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特点,分析其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价值观塑造、虚拟与现实自我融合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高校培育大学生自我认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自我发展是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最集中表现之一.探讨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和培养途径,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格塑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能帮助大学生明确自我认知.探索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健全其人格,有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更新观念,增强各大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正向引导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无法规避网络社会及其所衍生的网络文化的影响。而社会集体对网络文化认识不足或认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本文在阐述四类认知偏差及对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倡构建正向引导的网络文化,提出了高校应主动成为校园网络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应用者、高校应主动开展正确得体的网络评论、加强“网德网风网法”的宣传与警示教育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四有”人才,就成了大学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课题。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要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明白现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要求,弄清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模式,实施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基本方法,切实做好大学生人格塑造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时期 ,重视和加强对当代青年的道德人格塑造 ,是青年能否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 ,是德育工作者的永恒主题。在对青年进行道德人格塑造时必须处理好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道德人格塑造以及道德人格遗产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塑造当代青年的道德人格 ,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一个长期的任务 ,必须从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两方面进行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我国大学教育仍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人格教育,导致道德教育日益萎缩。道德教育应是一种生活中的人格教育,其起点、内容、过程都应介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促进他们的德性发展;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塑造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道德范型,激发他们的仰慕和效仿;重视校园文化、公寓文化和社团文化的道德内涵的构造和设计,构建道德法则的日常形态。在教育环境的无意识中,在不经意的感化中,大学生的心灵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网络已广泛渗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并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个性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是网格文化的特殊性和网络世界的弱规范性;传统德育的滞后与低效;大学生处在发展中,易受不良诱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尊对个体健康心理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藏族大学生由于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其存在着种种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藏族大学生自尊水平及其规律的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对藏族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各种调查资料和报道显示,2003年发生非典公共危机时,高校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说明他们在思想上还存在有不少问题。高校要转非典危机为契机,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主要是要居安思危,加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诠释现代民族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教育;强调现代公民意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抓住危机心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孕育着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无法看到但却可以感受到的文化品位。长期以来,大学道德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忽略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因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而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在于文化教化,它是理论传输的强化环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体验教育。这种体验教育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多维的,它应在文化实践中多方式、多渠道地展开,因为红色文化教育孕育道德情感,警示文化教育培育道德理性,劳动文化教育锻造道德意志,可以使大学生在三维向度的教育与感化中,提升道德情操,激发道德情怀,从而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不少大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主观幸福感低、自我矛盾或分裂等个体存在性焦虑问题。其根源之一在于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缺乏信任感。要克服信任危机,不仅需要加强社会法制、重建诚信的社会制度与文化,同时也要求加强大学管理制度,加大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风险社会,开放自我、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精神文化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来势凶猛的“网潮”,如果没有积极健康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网络精神文化的培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是一种有助于他们心灵成长的教育,教师人格是其重要载体。教师人格具有平民性,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道德。它将道德教育还原于生活,易于唤起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生动践履。发挥教师人格的示范功能,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自觉性,以德服人,将其崇高的道德理想、真实的道德情感、理性的道德意志、优秀的道德品质、灵动的道德智慧与学识风范、行为气质等聚集于一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对象健康人格的心理引导,导致社会中出现"人格危机"问题。本文从人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并提出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上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同,而现行的心理咨询存在的诸多缺陷制约着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寻求一种更新、更有效的心理咨询方式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网上心理咨询以其广域性、时代性、互动性、保密性等特点契入到大学校园,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有效途径,无论它的产生还是推广,都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