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警察与赞美诗》以小人物为作品主人公,成功运用情景反语修辞艺术,叙述语言于幽默中带着残酷,故事情节曲折、结局出人意料,集中体现了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以韩礼德功能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理论为视角分析欧·亨利的小说,能更深刻地展现小说的幽默风格。以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运用前景化理论,对文本中的非常规语义搭配、非典型肖像描写、故事情节的多次重复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安排等不同语言层面上的非常规语言现象进行解读,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幽默风格。提出了前景化理论作为文学欣赏的一种全新视角,在文学文本分析中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归纳总结了欧·亨利的The Gift of the Magi一文中的修辞现象,并对相应的例句进行了浅显的解释和分析,以期能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近年来国内对欧·亨利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欧·亨利小说的主题和创作特点。欧·亨利的作品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他对于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熟练驾驭,而在于他洞悉社会弱势群体的喜怒哀乐,真实而深刻地刻画出美国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真实性才是欧·亨利小说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语用预设根据言语和语境可分为规约性预设和非规约性预设。小说交际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和描述性语言实现。在小说中,规约性预设主要由人物语言触发,而非规约性语言主要由叙述性语言触发。本文从语用预设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人物语言和叙述性语言,揭示了欧.亨利娴熟的预设使用技巧对其作品"欧.亨利式结尾"的贡献及其对读者成功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欧·亨利和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对比研究,不仅对英美现代文学的联系,英美文学间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美国文学发展继承关系也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欧·亨利和罗尔德·达尔有着相近似的个人经历。罗尔德·达尔四岁,欧·亨利逝世,他俩是两代人,但他们的个人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从事过多种职业。欧·亨利幼年丧母,十五岁即浪迹社会,先后做过药房小伙计、牧场放羊工、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银行出纳员。三十几岁逃往拉丁美洲避难,入过狱,出狱后经常出入小客店、小酒家、贫民窟和下等妓院,这为他熟悉小人物的生活创造了必  相似文献   

7.
欧·亨利作为美国短篇小说一代巨匠,在世界文坛拥有巨大影响力。究其根源,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即在于其小说中人物创设个性化的同时被赋予了广泛而深邃的象征意义,让人感受到强大的震撼与共鸣。文章通过选取欧·亨利成名之作的四部小说中的四位个性化人物并加以分析,以深化学界对其作品中人物象征意义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提线木偶》彰显了极高水平的叙事技巧。在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叙事角度(聚焦模式)和叙事话语两个方面诠释《提线木偶》中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以求提供一个研读欧·亨利小说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欧·亨利短篇小说以人性作为主题,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欧·亨利小说一方面歌颂人性美,一方面批判违反人性的假丑恶。在这些表现人性主题的篇章中,作家把二者巧妙地揉和在一起,两者映衬,强烈对照,使作品显示出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笑也苦涩——欧·亨利小说的情韵黄怡俐欧·亨利(1862-1910),与马克·吐温、杰克·伦敦一道被誉为继惠特曼和斯托夫人之后把美国文学提到全欧水平的知名作家,一生中写过数百篇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机智诙谐,风趣横生。可是,如果我们对其作品做一深刻体味,就...  相似文献   

11.
论幽默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默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语义概念,是美学范畴的一种特殊样式和人类智慧的表现.它具有悖反、谐趣、深意、机智四个重要特征.这种艺术形式常通过各种修辞方式和逻辑手段表达出来,使得语言运用别开生面,饶有兴味,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2.
法国的罗兰·巴特和杰克斯·都兰德二人开创了视觉传播修辞研究。这种研究主要建立在语言学修辞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开始都以广告图片为基本分析材料。巴特提出了视觉修辞研究的设想,而都兰德在实证研究基础上肯定了广告图片中存在几乎所有传统修辞手段,并试图总结一个基本完整的广告图片视觉修辞体系。尽管这个体系不够完善,但是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修辞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的现代传播技术革命正在引发一场重大的修辞变革。修辞主体全民化和交往形式网络化的背后潜藏的是运作方式、传输手段、信息内容、修辞语境和修辞心理等修辞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4.
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考察、描述、阐释修辞现象的发展变化,总结出演进的规律.研究修辞史是提高全民族语言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需要,是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修辞学科建设和新开拓的需要,近百年来一直研究缓慢,必须加速探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走出技巧层面的修辞学批评,一是向修辞诗学延伸,二是向修辞哲学延伸。前者研究文本的修辞设计和诗学关联;后者从话语方式向人的存在方式提升,研究修辞如何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结论是:人创造了修辞,修辞也塑造着人。  相似文献   

16.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作家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创作手记为例所做的个案分析表明,积极修辞心理过程包括修辞刺激、修辞感知、修辞想象等,修辞心理过程其实蕴涵或预设了听读者的接受反应。通过本项个案考察可以初步证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积极修辞纲领》里的“积极的修辞,却要使人‘感受’”、“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象”等有关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修辞原则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现代修辞观念 ,认为“适应题旨情境”只能作为一条重要的修辞分原则 ,而不能作为一条修辞的总原则。修辞除了要遵循该原则外 ,还必须遵循其他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视觉修辞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视觉修辞、视觉修辞学的含义,探讨了视觉修辞学建立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主张,视觉修辞包括语言视觉修辞、图像视觉修辞以及综合视觉修辞三个方面。语言修辞和图像修辞在符号性质、载体、感官特征、编码、解码、信息性质以及传输和接收、功能发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视觉修辞研究,不但有助于推动修辞学的理论创新,拓展修辞学研究的领域,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众多修辞领域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诗句式变异修辞手段表现在省略、倒装、重复、凝缩、表里等几个主要方面,各种手段的具体运用、修辞意图和修辞效果等也表现出不同于日常语言、古诗语言的特色。新诗句式变异的探讨表明,新诗句式运用灵活多样并与修辞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